浅谈历史学习方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adebir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历史就是要死记硬背”这是很多人在学习历史时的观点。“历史是副科,随便学一下就行了”这种想法在初中生中是很普遍的。因此,要进行学法指导前,必须先把这种想法清除,否则是没有效果的。近来某电视台正在播放“百万富翁”这个刺激的游戏,奖金十分丰厚,吸引了不少的观众,同时大家都注意到了里面所问的许多题目都是常识题。在这里我想说,“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体会,那就是:求学时所学的书本知识有很多一辈子也用不上。所以,作为学生应该认真地对待每一门学科,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更为重要的是教育者,作为教育者家庭、社会、学校应该有正确的树人观念,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特别是近来国家教委已明确了中小学课程的改革,我们教育者也应有新的教学教育观念,将素质教育放在首位,摆脱升学的指挥棒,让学生真正的全面发展。只有在思想上想通了,我们再来谈如何学好历史,才有其意义。记忆是我们学习任何知识的保证,历史科更加需要,但不等于死记硬背。要更好地学习历史,还是要讲究学法。在教学中我总结了三步:启发与预习、提问与思考、讲授与巩固。
  一、启发与预习
  启发即对新课的教学目的、重难点提出明确的要求,将正确的思路指给学生,以便他们能有的放矢去预习。
  所谓预习实际上也就是课前的一种自学过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课前有无预习对本节课的成功与否有着相当大的意义,这是由于小学的基础知识比较浅显,容易掌握,只要课堂注意听讲还是应付得了的。到了中学以后,老师的授课方式和教材的知识结构较以往有了质的飞跃。假如课前不作预习,仅靠课堂听讲,势必难以当堂完成学习任务。于是许多老师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要点,只好加班加点,进行补缺补漏。虽然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去了,但课余时间亦被各科瓜分殆尽,这与当前开展的素质教育相违背。针对这一现象,我想:与其让学生留着一大串问题走出教室,还不如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就刻意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经过预习,他们对老师今天将要讲述的新课内容已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同时也带着困惑和本能的求知欲来到课堂。如在上《战国七雄》一课时,由于准备充分,一上课就有学生举手问道:“为什么上节课对春秋五霸介绍详尽,而这篇课文只重点介绍秦国而不全面讲解其他六国呢?”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能提出有如此深度的问题,说明学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预习的技巧。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课前预习的方法必须是在老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下完成的。学生的学习具有盲目性,一旦脱离了教师的指导,就会产生两种可能性:一是求全,全面预习而无重点,头绪杂乱,二是走向极端,自以为已无师自通,忽略听课。所以教师要在学生预习之前进行必要的启发,以明确预习的目的性。因此,预习和启发为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
  布置课后预习时,要求学生用铅笔在书本上作批注,尤其要注意问题的序号化,理清知识的条理性,而且,在预习后,要求学生将课后习题完成,我在教授新课中将书本上的习题完成,这样既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可以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提问与思考
  授课中,我创造机会多设计问题由学生作答,使他们时时参与课堂活动,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尤其是多把机会让给那些腼腆或成绩较差的同学,对其作答要及时予以肯定,一方面树立起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还可锻炼其语感。无论是书本上的思考题或预先设计好的练习题,要留有一定时间思考,让学生轮流回答或进行讨论,后由教师归纳总结。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对学生的思维结果尽量肯定,一方面无须要求他们遵循一成不变的答案。只要能消化、吸收教材,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中心意思明确即可。如果只靠死记硬背却不愿花时间来吃透问题,那只能停留在认识的表面上。所以我们应追求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在课堂教改实践中,对学生的踊跃回答,我就经常加以赞赏、鼓励。另一方面,对学生提出的不同看法给予肯定。我们老说学生只会死读书或读死书,这跟我们平常对答案的唯一性是有莫大的关系,因此我对学生对问题的看法是十分赞赏的,如我们对秦始皇进行评价时,学生提出了功过对半、功大于过或过大于功等看法,我都进行肯定并启发,希望学生能保留自己的看法,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再论证。当学生的思维结果经常被肯定后,学习历史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同时课堂的口头交流也训练了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事实证明,只要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会使我们的课堂常常出现热烈、活泼的场面,也会使我们的教学目的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讲授与巩固
  在重视学生因素的同时,并非就可以忽略教师的因素。不管怎样,教师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分析问题仍然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无论怎样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讲述仍然贯穿全过程。如果把学生比喻成针,那么教师就是线,脱离了线,针还是织不出美妙的图案。
  我们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课堂中我们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进行思考。学生脑海里能形成这么多“为什么”,本身就说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而解答这些问题的任务则落到教师的头上,实际上升华为能力的培养了。因此,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时,我们不能回避教师的主导作用。再者,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唯物史学观来分析历史问题。如书上并没有关于如何评价秦始皇的问题,但学习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和《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两课后,教师不妨设计这样的问题:对秦始皇究竟应该予以肯定还是否定?然后引导学生用唯物辩证法进行分析,以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
  巩固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道程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回忆新课的主要内容、学习目的等,这是“承上”;教师很自然地启发下一课的学习要点,布置下一轮预习任务,即“启下”。巩固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知识的积累,课堂上的知识是有限的,我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积累,既可巩固已学的知识还可以产生很多知识的轮廓,如果在学习中遇上了,相信学生一定有兴趣再深入的了解,这对他们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当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遇上了一些偷懒的不和作的分子,但毕竟是少数,这套学习方法,对于许多学生来讲,还是十分的有效。这就使学生学起来的时候变得容易些,这对于历史学科的教学应该是有帮助的。
其他文献
2013年河南省中招思想品德试卷遵循课程标准和说明与检测的要求,立足基础,注重能力,渗透德育,难易适当,既严谨规范又不失活泼灵动,既延续经典又不断推陈出新。尤其是试题情境的选取和加工,可谓视角独特、丰富多彩、构思巧妙、意境深远,给广大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笔者就此谈几点个人体会,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引发广大同仁深入探讨之功效。  一、贴近时代,关注生活  品德即生活,生活即课程。思想品德课只有贴近时
时间:2015年3月15日  场合:会见中外记者  观点: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就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对于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来说,不仅要继承前人所创造的成就,也应该担负起前人罪行所带来的历史责任。当年,日本军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那场侵略战争,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最终日本民众也是受害者。
【摘要】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都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相应的社会环境对思想理论有一定的阻碍或推动作用,主要看其是否适应社会的发展,产生于先秦时的儒学与汉代儒学就又很多不同。  【关键词】儒学;社会环境;主要不同    作为儒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先秦儒学只是当时百家争鸣中的一家,还没有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到西汉时期,经过董仲舒改造,儒学改变了自己的理论形态,符合了封建统治的需要,才被确立了在封建思想中的
我们认为研究性语文阅读教学一方面要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重点,重视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注重生生间的互动、合作、交流、分享,以期学生在理解、认同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另一方面教师要灵活地处理教材,创设情景,组织问题,要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步骤、鉴赏的认知策略和途径,为学生提供阅读的内在支撑条件,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运作状态。这两者之间前者是目的,是我们追求的理想阅读教
语文阅读教学是具有艺术性的,这种艺术的首要本质在于:依据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特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愿望和动机,这是获取高质量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   语文阅读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教学内容的情感性、阅读思维的情境性、知识技能的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语言的示范性。阅读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入情境,激励思维   这是阅读思维的情境性所决定的。
在数学新课程教学中调强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强调学生创造性、合作性、自主探究性。如何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特别是“自主探究”在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创新品质和实践能力的作用,笔者根据数学教学的规律和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点,初步构建“自主探究——评价法”教学模式,逐步探索出了一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课堂教学方法。  一、“自主探究——评价法”的
[摘 要]语文教学过程复杂,知识繁多,课堂有许多不预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走入误区。打乱自己正常的教学思路,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为使学生做到高效率地吸收大量信息,掌握所讲知识,要求教师必须精心准备,驾驭好课堂,走出误区,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教师教学 语文课堂 误区    教师在教学中有许多不预见性,有时会走人误区,打乱自己正常的教学思路,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在多年的教研活动中我归纳
[摘要]五严背景下课堂是高中数学教与学的主要阵地。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重点突出,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和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取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效益    教学的本质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织起来的共同活动过程,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与学的共同活动”,“锞堂是师生双方教与学活动的主要阵地,也是对
【摘要】从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来看,现代文阅读所占份量逐步加大,“半壁江山”早已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考题很“活”,表现在:阅读内容“活”;出题形式“活”;试题内容“活”;评分标准“活”,这种发展的趋势,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这也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吻合。在中考语文阅读中设计开放性试题,有利于把那些富有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优秀者选拔到高一级学校深造,从而使国家有一大批可资培养
【摘要】本篇论文结合名师上课的案例谈智慧理答如何生成课堂的精彩,以此促进教师关注智慧理答,关注有效的课堂。  【关键词】课堂 智慧 理答 互动 启智    课堂是什么?《新华字典》中解释:教室在用来进行教学活动时叫课堂,泛指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场所。这是个泛泛的解释。新课标认为:课堂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心灵互动的舞台。是知识与知识碰撞的平台。那么,精彩的课堂离不开什么呢?我认为,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