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的艺术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lang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没有哪个老师能上出完全相同的两节课。为什么?因为我们面临着一个非常不确定的因素——学生。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课不管面对怎样的学生都能上得如行云流水般自然顺畅呢?我认为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要掌握追问的艺术。
  在教授《中国石拱桥》的时候,我根据所教两个班学生对问题的不同反应,采用追问的方式确立了不同的教学内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上课时,在讲解了说明文的一些文体知识后,我提出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读了本文你了解了关于中国石拱桥的哪些知识?”其中一个班给我的回答是:“我知道了旅人桥是最古的石桥。”我接着问:“他说得对吗?”有同学马上反驳:“不对,是有记载的最古的石桥。”“还不对,可能是有记载的最古的石桥。”有同学继续反驳。我说:“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如果把前面修饰的词语去掉会怎样呢?”同学们议论之后归结为:去掉后就不准确了。这时我进一步追问:“怎样才算准确呢?”有同学说:“数字越精确越准确。”我随手拍拍讲桌信口说道:“这张桌子长100.32米。”下面哄堂大笑,马上有同学反应过来:“要经过科学的测量和计算。”我给予肯定后总结道:准确就是要有科学性,要符合客观实际。接下来我又让学生在文中找其他的例子加以分析,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自然就成了我在这个班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另一个班,我提出了同样的问题,结果却大不相同:一个同学起来说:“读了课文我知道了,中国石拱桥中最著名的是赵州桥和卢沟桥。”我给予肯定后接着问:“你知道这两座桥的不同之处吗?”同学们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又是读课文又是画图忙得不亦乐乎,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我的一步步追问下,同学们对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结构形式有了清楚的了解。同样是第一课时,在这个班我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作为了教学的重点。虽然教学内容不同,但这两项内容都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只是在课时的安排上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做了调整。我用了适时追问的方法使课堂讲述自然流畅,同学们也学得很积极很开心,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我想这就是追问的魅力所在吧。
  追问的艺术从何而来?首先来自对学生的关注和理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需要才是我们讲解的重点,所以我们首先要关注学生的理解和感受。怎样才能知道学生会些什么,需要学些什么呢?这只有通过老师的“问”。这问便有着无穷的奥妙。首先是切入文章内容的第一问,这一问要既不会把大部分学生难住,又要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要给你的授课提供深入拓展的空间。这一问的成败在于提前对学情了解、分析和把握的程度。
  例如在讲授《恐龙无处不在》这篇文章时我就文章的题目提出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学生很快就能从文中找到答案。我順势追问:“就像牛顿看到苹果掉到地上会问:苹果为什么会掉到地上而不飞到天上呢?作者在此也提出了一系列的疑问,你能找出来吗?”通过这个问题,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为进一步分析和拓展提供了空间和方向。当然,我们永远无法预知学生会回答些什么,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他们在说什么以及为什么会这么说,也就是关注他们的思维过程和情感体验。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地加以引导、生发并与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这种巧妙追问最能彰显一个教师教学的魅力。
  其次,追问的艺术来自于教师的精心准备。
  教师的任务始终是“传道、授业、解惑”,我们的追问并不是漫无目的的,而是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体会和领悟他们不曾知道的情感和道理。怎样才能做到既顺着学生的思路展开又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呢?我认为唯一的途径就是对教材做深入的研读,对所教内容做精心的准备。北京五中梁捷老师的做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备课要备知识模块和这些模块之间的联系,而不仅仅备授课流程。例如一篇叙事散文,其中的人物、情境、主体思想、线索结钩、关键词语等等都是一些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知识模块,当我们把这些知识的具体内容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做深入透彻的分析之后,课文就像一幅全景图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样,不管学生的思维处于哪个点,我们都可以通过一步步地追问顺畅地把他们引导到需要掌握的内容上。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不仅需要精心的备课,更需要我们超越课本对相关内容做更深广的研读。经验告诉我,不要怕学生会跟不上你的脚步,要相信老师能走多远,学生就能跟着走多远。
  最后,也是较重要的一点,追问的艺术来自教师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情感。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没有渊博的知识怎么能把课上得如行云流水般游刃有余?只有我们懂得多了,才会在课堂上制造出更多精彩的悬念吸引住学生;只有我们的思想敏捷了,才能培养学生更好的思维方法。语文又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情感的培养也是语言学习的本质所在。语文老师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感情丰富细腻的人。我们常常说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其实这种感动是很真实的。当我深夜在灯下独自研读朱自清的《背影》,也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来:自己的父亲不也总是用操劳传达着他的爱,从不言表吗?这种感情多么真切自然。当我在课堂上深情地读着那段对父亲背影的描写时,我能感受到孩子们也为之动容。读完了我问:“看着父亲的背影,作者的眼泪为什么很快流了下来?”学生告诉我:“因为他感受到了父亲的爱,看到了父亲的艰辛。”我进一步追问:“你能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吗?”学生很快告诉我:“是感动和辛酸。”通过学生的回答我觉得他们真的读懂了“背影”的含义。所以富有感情的追问才是最能打动学生的,也是最有价值的。
  好的问题胜过千言万语,追问的艺术更是魅力无穷,让我们在这一问一答中与学生心灵相通,不断丰富和成长!
其他文献
笔者多年担任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每当接任一个新班,班里总有令我啼笑皆非的现象:“洗涤”,有孩子读成“洗条”;“循循善诱”,有孩子读成“盾盾善诱”;“秩序”,有孩子读成“铁序”;“别墅”,有的读成“别野”……落在笔头上更是错字连篇:“拔”和“拨”分不清,“誉”“誊”分不清,“幼”“幻”分不清,“戊”“戌”“戍”更是迷茫……  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就是写得不成字,多笔少画、无中生有。别字则是
初中语文学困生在城镇中学中所占比例虽然不是特别大,但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的影响不仅仅是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还会对其他科目造成理解上的问题,进而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导致辍学现象。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正常的发展,自2015年开始,我对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因以及改进策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  作为一所城镇中学,目前我校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平均比例还在6.9%左右,他们的语文成绩基本在0~60分之间。这
[摘 要: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它主要研究土木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技术,具有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和实践性强的特点。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将虚拟仿真技术融入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能够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通过虚实结合的方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虚拟仿真技术;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应用]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学习方式的转变,应指向学生的发展,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本色语文”创始人、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在《语文的原点》一书中提出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共生理论”,指出“它是生物学科的重要理论之一,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发展,是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广,语言评价艺术对于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对于课堂语言评价,既要充满激励性,也要带有良好的引导性与启发性,要能够使学生勤于学习、乐于学习(陈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激励性评价研究》,《新课程研究(上旬)》2016年第8期)。有效的课堂语言评价能够极大程度地带动课堂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语言评价应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就像是一根拐杖,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及将来的工作中走得更稳、更远。作文写作是检验语言文字运用水平的一项综合性能力测试,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但是,长期以来,老师教得费劲,学生写着头疼,如何行之有效地开展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作文教学的关键。通过问卷调查及座谈等途径,我了解到,教师怕教作文的原因主要是作
古人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文学才华高的人是可以妙手偶得好文章的,可要让中学生平时作文都能做到妙手偶得,真是有点难。文章非天成,学生们只有仔细琢磨,学会写作技巧,自然会炼得写文章的真功夫。我结合本班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归纳出作文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一、 审清题意  写作文,首先要注意审题。如何审题?下面就以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为例。  你留意过自家窗外的景物吗?或许是车水马龙的道
诗歌鉴赏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它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个人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更能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但是在应试的影响下,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重点逐渐趋向于功利化,导致学生对诗歌鉴赏兴趣不高、压力过大,影响了学生学习诗歌鉴赏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基于此,为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尝试。  一、完善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工
为何要学习文言文,它的作用到底是什么?作家余秋雨说:“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连绵不绝的长廊。”文言文“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记录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继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行为,是人类汲取文化财富、获得知识、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因此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撑起学生心灵上广袤的文学天空,作为一个现实问题,摆在了我们教师面前。正如某些同行所说:“要是我们进行单一的写作或单一的阅读,是把丰富变成单一的做法,是对不起生活的。”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正确处理课内讲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以及阅读与写作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