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教学思路

来源 :语文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tu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前调查: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所了解的鲁迅”。在同学们的生活中,鲁迅是不是让你景仰的人?是不是无所谓的人?是不是让你讨厌的人?通过这个调查,教师可以知道鲁迅在学生心目的位置。然后用两课时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整合设想】乡愁是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主题,文化乡愁大多为古今志士仁人、文人墨客不能实现其匡时救世、安邦定国的人生理想而“心事浩茫连广宇”(鲁迅)的心灵倾诉,也是民族精
作文从来就是写作主体主观情意和个性色彩的人格“呈现”,是个人所独有的心理特征。守望作文个性之树,才会产生异彩纷呈的好文章。如何能让学生写出充满个性,表现自我,进发真情实
目标:1.理解作者心灵旅行的轨迹。2.揣摩人物“哀而不伤,喜而不乐”的愁情。教法:美读法一、导入课题.师:余光中的《乡愁》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把对母亲、妻子、祖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阅读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有效地指导和引领学生走近、走进文本,与文本相遇相知,最终走出文本,汲取和内化所需,提升语文素养,促进精神进步
现在语文教学中,是否运用多媒体,成为了衡量一节课好坏的标准。但是,多媒体运用在语文教学中经常出现削弱了师生的交流,使师生易产生隔膜,削弱了语文的独特性和语文教学的基础等情
组织教研活动,老师们最感兴趣的是观摩课堂教学,听专家评课。听课时老师们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想法,会对所听的课做出自己的评判,更期盼着从权威者的评课中得到印证和明确。为此,评
某省赛课,一课题是《赤壁赋》。一般说来,大多教者都会引导学生按部就班地鉴赏苏轼是如何由乐而悲,又是如何由悲而喜这一情感历程的。这当然也不算错,但是多少给人以模式化之感,而
【教学目标】学会揣摩戏剧语言,通过语言分析人物复杂个性。
大山深处的徘徊1991年的夏天,我从县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全县最偏僻的包家乡初中任教。学校在一家古祠堂的前面盖了几间教室,学生寝室和食堂都在祠堂里,黝黑粗大的圆木柱子,还在诉
我校于2007年申报了国家级课题“文学教育研究”的子课题“文学教育与学生素质拓展”,期望通过文学教育的感性渗透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激活学生内在的情感,使学生获得无尽的审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