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最近几年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方法,翻转课堂对国内外现有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对“化学平衡常数”这节翻转课堂进行观察、反思,为化学教师构建一个更加全面、科学的翻转课堂,并改进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翻转课堂;课堂观察 ;化学平衡常数 ;反思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9-0017-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9.005
受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响,教育界普遍认为学生学习是一个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学生理解知识是基于自身的经验背景来建构,这往往取决于特定情境。受此影响教学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课堂上知识传授,课后进行知识内化。然而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不同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过同学的帮助与教师的协助来完成[1]。
翻转课堂的发展往往需要教师自身反思,而课堂观察是反思的基础;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在课堂。因此通过课堂观察,对改进翻转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有很大帮助[2][3]。
基于翻转课堂的特殊性,笔者将本次翻转课堂分为课前观察、课中观察和课后反思三个部分。
一、课前观察
在上课之前,化学教师提前准备好教学资源上传到学生的公共学习平台,一般包含了给学生提供的参考书籍、电子课件、教案、微视频教程以及有关于化学平衡常数这一专题学习拓展素材的资料。教学视频的制作作为化学课程资源准备中的核心内容,在本次课堂观察过程中,化学教师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的课堂教学目标运用视频软件对本次课程视频进行录制和后期制作。教师还为学生准备了教学课件,以及一些有关本次课的练习题。制作完成后,将这教学视频和其他电子资源上传到本班的公共学习平台上,方便学生下载观看。
二、课中观察
笔者提前5分钟进入教室,观察到学生已经在上课之前提前将座位按照四人一小组的方式排列好并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做好上课准备。由于教室所限,为了最大限度减少课中观察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笔者选择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因此无法详尽的记录前排学生的交流讨论情况,主要记录离我比较近的学生的讨论情况[3]。
在课堂观察过程中将本次翻转课堂分为四个部分:
1. 合作探究(0-13min)
[教师]同学们,我依据大家昨天在公共学习平台上反馈的问题作了一定的归纳总结,大家对本次化学平衡常数的一些问题分歧比较大,我们加强小组之间的团队互助意识,相互讨论,如果大家在相互交流之后还是不懂,那我就和同学们一起相互交流探究!
[投影](1)化学平衡常数为何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2)如何运用化学平衡常数来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方向?
(3)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转化率在现实生活中有何应用?
[学生甲]我观看教学视频,并阅读教材第44页中的“问题解决”,通过计算在25℃时不同的起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得出了不是定值,而是定值,再根据之前看视频时总结出的化学平衡常数的公式,由此可以得出化学平衡常数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没有关系。
[学生乙]我知道化学平衡常数能反映一个可逆反应的限度,但如何运用我确实不会。
[学生甲]我看了教学视频、教材和课外参考资料,我认为化学平衡常数反映了一个可逆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例如对于同一个可逆反应,如果一个化学平衡常数较大说明他的反应进行程度较大。
[学生丙]我从化学平衡常数的公式中推出,如果对于一个可逆反应,如果一个平衡常数越大,则其中生成物的比例也就越大。
此时教师走过来,站在旁边仔细倾听,未参与讨论。
[学生乙]我看到课外参考书上写化学平衡常数可以用来判断一个反应的热效应,例如:如果一个反应升高温度,它的化学平衡常数增大,那说明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加热更有利于正反应进行。相反,如果这可逆反应升高温度,他的化学平衡常数减小,那就说明这个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反而更利于反应朝正反应方向进行。
[学生丙]我想对乙同学提出的观点进行补充,我们可以运用化学平衡常数来提高可逆反应中反应物的转化率。例如,在工业合成氨中不同温度下化学平衡常数是不同的,具体的数据可以看教材第45页表2-8,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在373K时化学平衡常数最大,说明从理论上来说这时的温度是合成氨转化率最好的,因此可以说明理论基础对于促进工业生产是很有价值的,可以减少原料的浪费,使工厂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2. 释疑解惑(13-20min)
[教师]刚才的几分钟,大家讨论十分激烈,我站在旁边听到也看到大家结合自己昨天自学的知识为小组同学解释并且相互交流。那我想请几位小组代表来为我们全班同学答疑解惑。
全班积极性高涨,教师选择了A同学代表他们小组来回答。
[学生A]通过教材中第44页中的表2-6中计算以及推理可以得出化学平衡常数K是一个不变的定值。因此可以得出化学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教师]除了这些,大家还有别的想要补充?
等待10s。
[教师]那第二题我想请B同学为我们大家解释一下。
[学生B]结合之前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引入一个浓度商Qc,Qc是可逆反应中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和平衡常数相似,只是它是代表在一定温度下任何时刻,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关系。当Qc
关键词:翻转课堂;课堂观察 ;化学平衡常数 ;反思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9-0017-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9.005
受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响,教育界普遍认为学生学习是一个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学生理解知识是基于自身的经验背景来建构,这往往取决于特定情境。受此影响教学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课堂上知识传授,课后进行知识内化。然而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不同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过同学的帮助与教师的协助来完成[1]。
翻转课堂的发展往往需要教师自身反思,而课堂观察是反思的基础;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在课堂。因此通过课堂观察,对改进翻转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有很大帮助[2][3]。
基于翻转课堂的特殊性,笔者将本次翻转课堂分为课前观察、课中观察和课后反思三个部分。
一、课前观察
在上课之前,化学教师提前准备好教学资源上传到学生的公共学习平台,一般包含了给学生提供的参考书籍、电子课件、教案、微视频教程以及有关于化学平衡常数这一专题学习拓展素材的资料。教学视频的制作作为化学课程资源准备中的核心内容,在本次课堂观察过程中,化学教师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的课堂教学目标运用视频软件对本次课程视频进行录制和后期制作。教师还为学生准备了教学课件,以及一些有关本次课的练习题。制作完成后,将这教学视频和其他电子资源上传到本班的公共学习平台上,方便学生下载观看。
二、课中观察
笔者提前5分钟进入教室,观察到学生已经在上课之前提前将座位按照四人一小组的方式排列好并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做好上课准备。由于教室所限,为了最大限度减少课中观察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笔者选择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因此无法详尽的记录前排学生的交流讨论情况,主要记录离我比较近的学生的讨论情况[3]。
在课堂观察过程中将本次翻转课堂分为四个部分:
1. 合作探究(0-13min)
[教师]同学们,我依据大家昨天在公共学习平台上反馈的问题作了一定的归纳总结,大家对本次化学平衡常数的一些问题分歧比较大,我们加强小组之间的团队互助意识,相互讨论,如果大家在相互交流之后还是不懂,那我就和同学们一起相互交流探究!
[投影](1)化学平衡常数为何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2)如何运用化学平衡常数来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方向?
(3)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转化率在现实生活中有何应用?
[学生甲]我观看教学视频,并阅读教材第44页中的“问题解决”,通过计算在25℃时不同的起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得出了不是定值,而是定值,再根据之前看视频时总结出的化学平衡常数的公式,由此可以得出化学平衡常数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没有关系。

[学生乙]我知道化学平衡常数能反映一个可逆反应的限度,但如何运用我确实不会。
[学生甲]我看了教学视频、教材和课外参考资料,我认为化学平衡常数反映了一个可逆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例如对于同一个可逆反应,如果一个化学平衡常数较大说明他的反应进行程度较大。
[学生丙]我从化学平衡常数的公式中推出,如果对于一个可逆反应,如果一个平衡常数越大,则其中生成物的比例也就越大。
此时教师走过来,站在旁边仔细倾听,未参与讨论。
[学生乙]我看到课外参考书上写化学平衡常数可以用来判断一个反应的热效应,例如:如果一个反应升高温度,它的化学平衡常数增大,那说明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加热更有利于正反应进行。相反,如果这可逆反应升高温度,他的化学平衡常数减小,那就说明这个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反而更利于反应朝正反应方向进行。
[学生丙]我想对乙同学提出的观点进行补充,我们可以运用化学平衡常数来提高可逆反应中反应物的转化率。例如,在工业合成氨中不同温度下化学平衡常数是不同的,具体的数据可以看教材第45页表2-8,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在373K时化学平衡常数最大,说明从理论上来说这时的温度是合成氨转化率最好的,因此可以说明理论基础对于促进工业生产是很有价值的,可以减少原料的浪费,使工厂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2. 释疑解惑(13-20min)
[教师]刚才的几分钟,大家讨论十分激烈,我站在旁边听到也看到大家结合自己昨天自学的知识为小组同学解释并且相互交流。那我想请几位小组代表来为我们全班同学答疑解惑。
全班积极性高涨,教师选择了A同学代表他们小组来回答。
[学生A]通过教材中第44页中的表2-6中计算以及推理可以得出化学平衡常数K是一个不变的定值。因此可以得出化学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教师]除了这些,大家还有别的想要补充?
等待10s。
[教师]那第二题我想请B同学为我们大家解释一下。
[学生B]结合之前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引入一个浓度商Qc,Qc是可逆反应中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和平衡常数相似,只是它是代表在一定温度下任何时刻,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关系。当Q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