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在课堂之中的运用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vhd5467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数学的难度较之前大大加大,所以很多学生在面临高中的数学学习时,有一种强力的无力感,总是花费了大量的力气却无法获得一个理想的成绩.而教师也常常感到用了大量的时间,讲解了大量的例题,但是教学的效果却甚微.
  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之中该如何开展教学工作呢?笔者认为要解决当前高中数学课堂上存在的诸多问题一定要注意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并将其运用到课堂之中.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的效率,并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
  一、课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主体,所以在教学之中一定要注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其中.在课前鼓励学生对需要学习的内容加强自主学习,这样既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也让学生能够学会自己对新的知识进行探究性的预习,在此基础上需要对之前的学习进行温习.这样就获得了一个温故而知新的作用.例如:
  进行“系统抽样”这部分的内容学习,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这样开展课前的自主学习.
  教师问: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系统抽样,在开始新的内容学习之前,我们首先来复习一下简单随机抽样的相关知识点.首先要学会区分事件的发生是不是简单随机事件就需要清楚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那么谁来回答一下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呢?
  学生1:简单随机抽样事件的发生,总体的个体数比较少,并且采取的是逐个抽取的方式,最后还有一点就是这是一种不放回的等可能抽样方法.
  教师问:回答得比较全面,但是谁可以告诉我这样的三个特点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学生2:要求总体个数少是便于通过随机抽取的样本对总体进行分析,要逐个抽取是便于实际操作,不放回则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有关的分析和计算.所谓等可能抽样是指不仅每次从总体中抽取一个个体时,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是相等的,而且在整个抽样过程中,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也相等,这就保证了抽样方法的公平性.
  教师:刚才大家的回忆都很准确.现在就让我们进入到系统抽样的学习之中.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系统抽样的概念和它使用的条件等.
  ……
  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就很好地将新旧知识进行了串联,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对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有益的学习,充分地将自己融入到课堂之中.这对学生的自主分析等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注重课堂教学的开展
  课前的自主学习固然重要,但是教学效果的好与坏还是要看课堂教学的开展.笔者认为要做好课堂教学工作一定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即教学内容的先后主次顺序、讲解的侧重点和花费的时间等都需要教师进行组织.其次,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之中不能够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综合培养.下面笔者就以课堂教学情境的合理设置为例进行论述.
  教学情境其实就是在课堂教学的环境之中,对学生起到一定作用并引起学生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教学情境的设置能够有效地推动教学的发展,并且促使学生主动地对有关的内容进行想象、思考、探究.此外,带有强烈目的性的教学情境设置有利于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而生动,同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帮助.例如:
  在教学“系统抽样”这部分知识中,教师就可以借助例题的讲解合理地设置有关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心理上靠近题目,获得提升.为了考查学生对抽样方法的步骤认识,可以这样出题:“我们学校高三年级在读学生632人,为了统计大家每天的睡眠时间,学校决定抽取10%的同学进行调查.请问如何采用系统方法完成这一抽样?”面对这个问题,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关的思路点拨,毕竟学生在刚接触到这一类题型时还无法应付自如.所以教师可以这样来引导学生:
  教师问:632的10%是63.2,但是人有0.2个人这样的说法吗?所以要怎么做?
  学生1:首先剔除2个人,然后再进行系统抽样的样本抽取.
  教师问:嗯,然后下一步是什么呢?
  学生2:630人按照每段10人等段地分为63段,然后按照系统抽样的步骤,确定样本.
  教师问:具体如何来确定这个样本呢?
  学生3:630人分别编号为000到629,然后第一段000到009这10个编号中,随机抽取一个号码如003作为起始号码,那么就抽取出003,013,…,623的个体,组成样本.
  这样的一组方式就是生活情景和问题情景的综合设置,既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其中,又一步步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课后训练
  课后训练是巩固教学成果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所以在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后,教师要及时布置相关练习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例如:
  “随机概率事件”这一部分的内容学习之后,教师就可以出题:“一个盒子里装有5只黄球,3只红球,现从中任意取出一只球.问取出的球是白球是什么事件?概率是多少?取出的球是红球或黄球是什么事件?概率是多少?若从中取出4只球,至少有一只是黄球是什么事件?概率是多少?”
  这个题目虽然简单,但是三问就将有关知识点的考查全部涵盖了,并且问题的难度也是递增的.所以教师在课后要给学生练习也要注意练习题的难度和数量.
  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多,因此要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一定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相信只要教师愿意花时间和精力进行总结就一定能够获得好的结果.
其他文献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总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很多学生都成为应试教育下的奴隶——死记硬背型的“人才”。他们当中一部分人对数学知识熟烂于心,但谈及应用便举步维艰;更有
“实践与综合应用”内容的开设是新、老教材区分的重要标志之一,每册新教材都会结合单元内容安排几次实践活动,大家普遍对这样的“单元实践活动”比较重视,因为它有规定的课时,明确的目标,便于检测;但对练习中安排的“习题实践活动”却关心不够,或敷衍了事,或置之不理,编者意图未能得到体现. 一次习题实践活动是很小,如果经营得当,小项目也能取得大效益.  【案例】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18页三角形的面积练习中,有这
新一轮课改已经进行了八年,我也教了八年的小学数学,经过不断实践,深有感触:在农村小学教数学,要让学生爱学不容易. 众所周知,在诸多科目中,普遍认为数学科比较呆板,单调乏味,数学教材内容也不如语文那样生动形象,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花一定的心思,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尤其是在农村,教学条件差,要让学生喜欢上数学,需要老师付出的汗水更多.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乐意走进数学课堂,乐意在课堂上展
【摘要】文章从教学过程的连续性出发,对高职数学学习障碍的分析建立在中学阶段数学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深刻反省中学阶段教学的弊端,找到高职数学学习障碍形成的重要原因,并由此提出一些克服学习障碍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数学;学习障碍;对策      对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所有从业者和参与学习的高职生都会有深刻的认识,那就是枯燥、乏味、没有成就感。我相信大部分人都觉得这应该是学生对于高等数学学
【摘要】 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增加了新内容,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为教师要明确数学思想方法的内涵,把握渗透的契机,真正使学生既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培养能力.  【关键词】 数学思想方法;困惑;思考  我们常说:“学数学的人与别的人不同,他们在想问题和做事时常常喜欢追求数量精确性,过程严谨性,条理简约性及思考与表达的高度概括性. ”说到底
在初中阶段的文化课程学习中,学生普遍面临着三多一少(所学课程多、学习内容多、课堂容量多、课后巩固时间少)的学习压力,这就造成了部分学力不足的学生奔波往返于各个课程之间,疲于应付的学习现状.   这样的一种学习特征在知识点多、难点多、考点多的初中数学学习中尤其明显. 结合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笔者认为解决这一学习矛盾的最重要的阵地还是在课堂,也就是老生常谈的向45分钟要效益.   一、什么是效益
课程改革多年,其中的教材内容已日新月异,更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时代的发展需求.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就增设“找规律”的知识. 下面结合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的“周期性规律”谈谈教学体会.   一、循序渐进,分层教学  为了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材在编排过程中十分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难度由浅入深,要求逐步提高,坡度的设计有效分散了难点,缓解了学生的认知负担.   首先,引导学生“找规
【摘要】 中国有句古话,“万事开头难”. 一个有创意的开头能迅速激发阅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因此,初中数学课堂可以通过一些有趣味性的问题来引出专业复杂的初中数学知识,让枯燥的初中数学教材变得生动有趣.  【关键词】 初中数学;提问方法;创新;兴趣  中国有句古话,“万事开头难”. 有很多教师抱怨,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的热情不高,每次上课前看到同学们无精打采的样子,就像被泼了一盆冷水,传授知识的热
【案例背景】  2012年4月份,在学校上了一节公开课“角的认识”,这是小学苏教版数学第四册的内容,我也是第二次教学此内容了. 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五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第一次接触此内容. 结合以往的学习情况,对于其中的两个环节的设计,第一是有关导入是否直接利用教材中的实物导入,第二是在难点有关比较角的大小如何突破上进行了反复地斟酌,适当地做了一些改变,
【摘要】我所教的两个班是文科班中的普通班,学生有非常典型的文科生的特点:对数学学习先天的心理上的排斥,学习动机不足,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学不得法.一、文科数学教学需要“细”:(1)知识梳理要“细”.(2)例题讲解要“细”.二、文科数学教学要重思维、重过程,也就是需要“质”.三、文科数学教学要“激情”.  【关键词】文科数学;知识梳理;重思维;重过程;激情  2013年送走了又一届高三学子,回顾陪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