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rc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工具性学科,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点课程。其具有复杂性、抽象性和逻辑性等特点,这些特点的存在使得小学生在学习、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尤其是对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学习。作者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出发,结合教学实际经验,分析并探索如何有效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应用题 教学策略
  作为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是一门重要的工具性学科,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点课程。从整体上看,小学数学具有复杂性、抽象性和逻辑性等特点,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些特点的存在使得他们在学习、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包括数学概念难以理解,数学知识不易掌握,以及数学原理难以记忆等。尤其是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则更体现得淋漓尽致。与其他题型相比,应用题不仅包容的数学知识范围较广,而且题型的总体难度较大,专业性较强,这使得教师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遇到很大的阻碍。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
  应用题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一直在小学数学学科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重理论而轻实践。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思维,使其在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现今很多数学应用题的案例的内容主要源于生活的案例。然而,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未能有效地意识到这点,在应用题教学课堂上,偏重对应用题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实践的重要性,照本宣科,最终使得数学应用题教学违背题型设计初衷,造成舍本逐末的遗憾。
  (二)教学重结果而轻过程。
  数学应用题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课堂上较常见,这个学龄段的学生,虽然在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上都有一定的发展,但从整体上看仍然存在一定的认知和理解的局限性。而数学应用题一般涉及的文字性描述较多,专业数学语言时常出现,很多教师片面地认为“怎么说,学生都无法理解”,于是便一门心思花在如何让学生快速地学会解题技巧,忽视对应用题解题过程的教学。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方法,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应用能力,反而会限制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若学生长期受此固定思维模式的影响,必然会严重损害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创新表面化。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很多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都十分重视教学模式、方法、手段等的创新。但并非所有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就一定是落后的,一些传统优秀的教学方法,应当选择性地继承,使其更符合现代教学。然而,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改革的现状看,一些教师犯了形而上学主义,教学过程中盲目创新,对所有有关传统教学的一切全部拒绝,教学创新流于表面化、形式化,不但不能解决目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反而会造成更多、更坏的影响。
  二、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效率的实施策略
  (一)教学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想教好小学数学应用题,当务之急是培养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学习兴趣。从上述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分析中得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学习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应用题包含的内容范围较广,涉及的数学知识较高深,学生在理解起来存在难度。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当对症下药,将复杂、繁琐的应用题知识加以处理、转变,使其变得更直观、清晰。目前,最常采用的方式是将数学应用题教学进行生活化的处理,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拉近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距离,易于学生学习和理解,使其在不断学习中培养起对数学应用题学习和解题的兴趣。
  (二)强化应用题基本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加强对应用题的训练是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操作时,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对应用题的题型与内容的选择也要尽可能地丰富。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应用题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解决应用题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其数学辨识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从而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提供学生充足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最忌讳的是固定思维模式,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地活跃学生思维,为其提供充足的空间,鼓励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比如我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不会直接告诉学生解题方法,而是鼓励他们先进行自主探究,在他们自由发挥的过程中会迸发出很多新奇的想法。这时,我就鼓励他们尝试将这些想法用于实际解题过程。无论学生的方法、思路是否可行,这都是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肯定。而在学生自主探究之后,我还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这样一来,既加深了学生对此类应用题的印象,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时,要注意结合教学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应用题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孙良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吉林画报,2014(3).
  [2]蒋丽丽.浅析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J].考试周刊,2012(79).
其他文献
摘 要: 成功的课前导入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中,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务必注重课前导入,以成功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从而让学生乐学,最终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 导入技巧 教学方法  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新课导入是这门艺术中极重要的环节。新课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之后课堂教学中学
随着工业和交通业的发展,铅对环境的污染日益加剧,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职业性铅中毒已成为一个普遍的公共卫生问题。铅进入体内对包括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血液系统、肝、肾、脾等全身各系统和器官均有毒性作用。喷替酸锌钠(Zn-DTPA)属于氨羧类络合剂,其中心络合的锌离子可被比其结合能力强的放射性金属或重金属取代,形成稳定的络合物,这类水溶性强的络合物经肾小球滤过随尿液排出体外。本研究通过给予染铅小鼠Zn-
多年来,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我们,“多写多练,自然生长”的理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得不承认作文教学的基本现状是“没有作文教学”。如何带领学生探寻那片幽幽芳草地,让作文
由山西煤炭厅投资扶持 ,晋城市煤炭局和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联合进行的“阳城、沁水矿区采空区瓦斯爆炸 (燃烧 )机理及综合防治技术”专项研究课题 ,已完成第一阶段的研
摘 要: 传统习作教学,基本按照“教师命题→讲解要求→出示范文→指导技巧→学生习作”的程序进行。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习作积极性差,写出来的作文往往千篇一律。我们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各种方式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让学生从内心里有想写作的冲动和欲望,乐于表达,从而学会写作。  关键词: 习作兴趣 好奇心 榜样示范 课堂游戏 写好练笔  习作是一种充满创作力的学习活动,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许多学生认为自己已经熟练掌握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甚至解的题目也不少,但实际水平的提高却很缓慢,遇到新问题或难题,原来熟悉的知识、方法派不上用场,总认为无从下手.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解题后反思的习惯.这部分学生,即使题目做了很多,对解决问题的认识仍然处于感性阶段,不能达到质的飞跃,解题水平难以跃上新的台阶.而解题反思犹如驾驶轻舟,把思维引向理
目的:分析血液灌流和纳洛酮治疗安眠药中毒的临床研究及护理体会.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4例安眠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接受血液灌流和纳洛酮治疗,2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19~25个核苷酸,内源性非编码的单链小分子RNA,在物种间高度保守。miRNAs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及转移过程,其突变、缺失及表达水平的异常与人
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我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十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力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索和尝试,有效地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