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主线教学下的精炼课堂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en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解构考试说明,明确核心目标,确立历史主线
  核心目标和历史主线的确立必须在核心素养的视野下构建。所谓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在掌握学科知识和依托学科能力基础上深入内心的一种修养和行为,一种科学地对待历史和运用历史的能力,一种正确地思考问题的角度与习惯”。对于二轮复习课《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而言,考试说明要求掌握: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2.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罗斯福新政的历史作用;3.战后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的表现,“福利国家”的出现,美国的“新经济”。就这些要求来说仍属于较低层次的知识层面的能力要求,如果把历史主线定位于知识的掌握,显然对于高中学生是不适合的。历史主线的确定应该放在单元、主题(模块)的整体目标中把握。本课的历史主线设计为“国家干预政策运用的前后变化”。
  二、围绕历史主线,精炼教学设计
  (一)精炼教学结构,承载历史主线
  1.选取典型案例和史料,精炼教学环节。
  在各个教学环节内,既要注意历史发展的连贯性和延续性,更要选择典型案例的核心内容或史料,突出主干知识。我在本课教学中依据考试说明和教材文本,依托里根年谱,设计了如下四个环节。
  环节一 向先贤致敬。斯密革命,1930年以前的资本主义经济。通过亚当·斯密《国富论》了解经济自由主义概念,以“是自由还是不自由”选取一段史料让学生认识自由主义经济对经济的影響。
  环节二 向时代要命。凯恩斯革命,1930年以后的资本主义经济。以“是危机,还是新生”选取里根家庭生活的史料说明经济危机的原因,选取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史料理解国家干预及其效果。
  环节三 向民众推心。里根革命,1980年资本主义经济。选取一段史料认识里根减少国家干预的原因以及里根经济学的思想、认识。以“是英国病,还是世界病”选取材料认识国家干预的危害,以英国、日本、中国为例讲里根经济学(减少国家干预)在世界的推广。
  环节四 向知识创新。“新经济”革命,1990年以后的资本主义经济。以“是新经济还是新科技”为题,选取材料介绍美国“新经济”依靠高科技的发展状况,认识这是国家干预的新变化。
  环节内我精简了教材中经济危机、罗斯福行政、二战后欧美新变化等具体教学内容,突出有代表性和探究价值的典型材料,旨在通过对少量而精致的历史案例的细细研读,让学生在动态生成中产生智慧的迸发与撞击。
  (二)精选教学资源,实施历史主线
  史料教学作为当前历史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但也有一些问题:一是过分地追求史料的丰富和新异;二是史料主要是文字,内容单一且冗长;三是一些史料的使用缺少深度的研读和挖掘。因此,要简化历史教学表面的繁华,教师就要立足学生的实际,围绕历史主线,在史料的选取、运用和分析上多下功夫。要选取精而丰的素材,同时用材要巧而实。
  (三)简洁实效的教学方法,凸现历史主线
  简洁实效的教学方法所倡导的是教师选用简洁的策略达到最好的效果。我依据历史课堂教学的特点和现状,在探究设计、问题引导等方面着力。
  1.精巧的探究设计,围绕主线教学。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将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情智生成的空间,这也是“精炼”的体现。我以“分析经济危机及新政措施,认识罗斯福新政及其效果”为主题开展活动,设计了如下探究任务。
  任务一 认识经济危机的表现和根本原因。
  任务二 总结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效果。
  步骤1 给出1933年里根家庭经济状况和生活状况的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导致里根全家“境况凄惨”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步骤2 给出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图片和材料,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共同特点,总结凯恩斯主义大规模运用的积极效果。
  2.问题设计精准,围绕历史主线,指向核心目标。
  精炼课堂要避免教师以问代讲的“满堂灌”,抓住提问的时机,利用课堂生成性的新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深处,最终引向对核心目标的理解。
  通过这个专题的学习,我们围绕历史主线,扎实高效地落实了核心目标,让整节课在精炼、简约教学中更兼具思维的厚度,彰显历史教学的人文价值。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中行之有效的操作方式和技术手段,让这节课彰显历史教学的社会价值。
其他文献
政治本身就是一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以及将来进入社会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早已不能满足当前高中政治教学改革的要求,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将生活化理念融入高中政治教学中,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能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转变教学理念,善于挖掘生活素材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
【摘要】在高职教育中,思政教育无疑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的有力保障。而高职英语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课程,如何将其自身特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在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本文探索“一体三面”的培养途径,即教师为主体,探究高职英语课程从教学素材、教学设计和教学课堂三个方面实现思政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文化自信;高职英语;“一体三面”;思政能力;培养路径  【作者简介】邱
读史明智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了解这一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扎实的历史知识,还要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思维和感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以核心知识为基础,将学科思想和基本观念融入能力培养的教学过程之中,提高核心能力,彰显学科特点,导引教学方向,一直是许多历史教师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本文以笔者教学经验为基础,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核心素养作用的几点意见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这一知识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但学好这一知识对于指导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下面是笔者关于这一问题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探究  从经典故事《和尚吃水》提出探究:“为什么三个和尚反而没有水吃呢?”同学们一下子来了精神,开始讨论起来。接下来就是把课堂还给他们,让他们大胆地畅所欲言。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一校友谈及中学历史课堂给他带来的最大收获时,他概括为两点:课堂内与课堂外。课堂内,老师呈现史料,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课堂外,老师提供阅读资料,与学生在交流中形成求真之识、同感之情。实际上,中学历史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  新课程改革以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导高中历史教学的风向标。社会史观教学在历史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中有重要作用,具体到课程教学的落实上,以岳
说课是指执教者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事、专家或评委,在指定的时间内,结合学生实际,把自己对一节课创造性的设计及理论依据表述出来,然后由听者评说的一种集体教研形式。  在此,笔者以《鸦片战争》为例,就如何在说课中展示教学设计中的亮点,谈谈个人的一些思考和做法,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同行。  一、学情分析的“精彩”:针对性  大多数老师在学情分析上,多停留在初高中历史教学上的差异、知识与能力要求上的
一、史料设计的形象化  当下历史教学强调材料教学,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选择的史料要典型、精炼,要尽可能让学生思考全面。但是在阅读大量专著的过程当中,很多很好的史料、观点往往篇幅过长,不利于上课时在有限的时间里提供更多的有效信息,学生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阅读,严重影响教学效率。  我在设计《明清商业革命》这一微课时,阅读了大量专著,如唐文基《16—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侯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海啸般冲击着各国经济:股市大幅度缩水;实体经济也开始大规模受损,许多公司销售业绩下滑;房产市场冷淡,部分房产商血本无归,许多楼盘无人购买,大量中小房产机构倒闭;中小企业艰难度日,部分企业倒闭;大型企业融资困难,面临合并或被迫收购的局面;消费市场缩减,开始出现通货紧缩。我国经济也承受着巨大压力,主要表现为出口受到很大的打击,贸易量大幅度减少,外向型中小企业步履维艰。但党中央、国务院
石家庄市2014年高中政治评优课活动已经结束。这次活动亮点频现,许多课堂教学令人印象深刻,充分展现了青年教师们的良好素质和我市课改取得的巨大进步,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现实问题。下面笔者就作为本次活动的组织者和评委,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一、本次活动呈现出的主要亮点  1.课改理念得到了进一步贯彻,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参加本次比赛的所有教师都表现出了较强的学生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扮
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和团队学习的态度,在教学与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态度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相互帮助,通过团结合作去实现学习的高效,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相互学习,达到互补的效果。  一、合作学习需要团队精神和团队的形式  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要基于生活,基于合作和交流。新课程的历史学习是通过相互交流与合作实现教学效果的,合作学习需要学生的相互合作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