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添趣味,引导乐学

来源 :教育界·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_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趣味性的教学氛围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文章以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为论述基础,深入分析了趣味教学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趣味教学;学生
  郭沫若曾经说过:“兴趣能使人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使得人们能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助燃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增强教学有效性,教师需要增添教学趣味,引导学生快乐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精心设计导入,吸引学生目光
  小学语文教材中精心收录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学生在阅读这些文章的时候,能够获得极丰富的审美体验,眼前就像出现了一幅绝美的画卷。然而在早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忽略学生的审美感受,总是用生硬的方式展开教学,很难激发学生对美的联想,甚至会导致学生丧失阅读的快感。为了唤醒学生对美的向往,也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不妨借助多媒体技术引入课文,用别出心裁的方式设计导入,为学生营造充满诗意的阅读氛围,带给学生绝妙的阅读体验。
  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教师在教学之初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海洋生物图片,如大龙虾、海龟、海参、海马、海星、珊瑚等。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视觉感官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有助于快速进入教学氛围。此时此刻,学生的眼前不再是一个个单调的文字,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共同诉说着海洋深处的秘密。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对西沙群岛有一个整体而形象的感知。此外,教师还可以节选课文中的精彩内容作为课件导入语,并在旁边配上相应的插图,同时以课件的方式进行播放,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通过多媒体导入,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就能对文本形成直观的印象。
  案例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精心设计课前导入,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这样在教学的时候,学生就会不自觉地进入到文本中,进而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融入表演活动,增趣语文课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实现趣味教学,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堂活动,比如让学生参与表演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互动模式,其好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表演活动可以在室内进行,因此更适合语文教学;第二,适当的表演活动对活跃课堂氛围,增添课堂趣味具有积极的作用;第三,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需求,能够释放学生的活力,满足学生好表现的欲望;第四,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由此可见,在语文课堂中引入表演活动,既有助于教师教学,也有助于学生学习。
  例如在阅读了《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后,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不妨在课堂上开展“旅游活动”。在活动开始以前,教师指定课代表扮演“旅游团团长”,然后将剩余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团队,每个团队派一名学生当“导游”,其余的团员扮演“游客”。然后,教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无线话筒、旅游帽以及各色三角形旗子,并将彩旗分发给“导游”。“导游”戴上旅游帽,一手拿着话筒,一手挥舞着旗子。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设施向学生展示金华双龙洞的景色,“导游”结合画面为“游客”绘声绘色地介绍。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游客”提出任何问题,“导游”都需要耐心地予以解答。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负责观察和评分,选择其中表现最好的队伍颁发奖状和奖杯。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金华双龙洞的景点特征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课堂氛围异常热烈,在无形中强化了对文本的理解。
  案例中,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表演活动。模拟旅游的场景,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可谓一举两得。
  三、巧妙设计“陷阱”,悄悄“引君入瓮”
  为了构建趣味盎然的语文课堂,教师往往会在导入环节下很大的功夫。但是如果教师只关注导入环节,而忽视其他的教学环节,只能吸引学生一时的注意力,并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对于语文教师而言,真正需要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延长学生的学习专注力时间,令学生始终热情高涨。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匮乏,他们很难全身心投入课堂,对文本意趣的感知也相对薄弱。鉴于此,教师不妨结合文本设计一些阅读“陷阱”,给教学增添一丝波澜,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教师构建的文本世界。
  例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时,教师要求学生初步阅读课文,对普罗米修斯的人物形象进行初级感知。然后教师开展课堂互动,要求学生谈一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认真聆听学生的回答。然而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盗”这个字的用意,个别学生甚至误以为普罗米修斯干了什么为非作歹的事情。鉴于此,教师从普罗米修斯的行为入手,向学生展开提问:“请问同学们,你如何理解‘盗’这个字?”学生纷纷回答:“它指的是‘偷窃’的意思。”接着,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从‘偷盗’一词你能够联想到什么?”学生立刻回答:“偷鸡摸狗,偷奸耍滑,总之是非常不好的行为。”这是教师为学生精心设计的“陷阱”。当学生落入“陷阱”后,教师立刻抛出这样的问题:“偷盗是非常不好的行为。但是你们认真阅读原文后,真的认为普羅米修斯很邪恶、很坏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渐发现文本中有趣的地方,进而选择主动阅读。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案例中,在开展新课教学时,教师并没有将答案直接“奉送”给学生,而是结合文本内容巧妙设计“陷阱”,让学生一点一点改变认知。这样既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又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巧引信息技术,激活语文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早已走进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中,并广泛运用在中小学教学领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优势更加不容忽视。一方面,有了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师可以用多种形式展现课文内容,比板书教学更加直观,也更加节省教师的精力;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融合了大量的教学资源,能够从视频、图片、音频等多个维度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例如在教学《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增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蒲公英在天空中飞舞的微视频:“在碧空如洗的天空下,大片大片金色的蒲公英汇集成了金色的海洋,一切都显得那么美,那么静谧。”这样的画面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震撼,让学生对文本内容产生了深入探索的欲望。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教师精心搭配了一段钢琴曲,并配上一张符合段落内容的图片(在金色草地上散落着点点的蒲公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一边聆听音乐,一边欣赏教师给出的图片。教师在此时为学生展开朗读,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指引学生进入课堂情境。一曲终了,教师和学生展开互动,让学生说说在不同时候蒲公英在草地上呈现的不同状态,还可以引导学生伸出双手,用手指的动作展现蒲公英的盛开状态。此外,教师还为学生布置了课外作业,让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植物,试着画一画植物盛放的状态。采取这样的方式,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带给学生无限美的体验。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毋庸置疑。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积极提升自我,不断优化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运用生活实例,增强教学趣味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效率具有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本来难以长时间保持注意力,只有面对感兴趣的事物时,他们才能以饱满的姿态投入其中。而阅读恰恰是一项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活动,如果教师希望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真正沉浸在阅读氛围中,就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彰显学生的主体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打破常规,引用更多的生活实例,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真正享受学习语文的過程。
  例如在教学《掌声》这篇课文时,为了帮助学生体会文本中的情感,教师先出示了一组生活场景照片。在这些照片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有的身材肥胖,有的个子矮小,有的身体残缺。但是,照片中的这些人无一不带着自信的笑容。教师让学生认真观察照片,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他们虽然并不好看,但是他们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看上去充满了正能量。”有的学生认为:“这些人在生活中一定遭遇过很多歧视,真佩服他们可以勇敢面对这一切。”接着,教师对学生耐心引导:“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肯定看到过很多类似的人,你认为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和他们相处呢?”学生脸上露出了困惑的表情。见状,教师继续点拨学生:“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讲的是一个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女孩英子。当她在课堂上讲故事的时候,其他同学是如何做的呢?他们歧视英子了吗?”学生纷纷摇头。“没错,他们不仅没有歧视,反而接纳她,尊重她,还用自己的掌声表示鼓励。这样的态度才是我们真正提倡的!现在,你们知道刚才问题的答案了吗?”学生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他们立刻明白了教师出示这组照片的用意。
  案例中,为了帮助学生体会文本的思想感情,教师并没有长篇大论,也没有直接说教,而是用一组生活照片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课堂趣味性是每个教师的目标,但是由于教师采取了错误的教学方式,导致课堂变得越来越生硬死板,逐渐失去其吸引力。本文针对小学语文趣味教学策略展开深入分析,并引用教学案例分析具体的实施途径,旨在改善语文教学现状,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苏志红.关于小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9):149-150.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在简要阐述建构主义视角下高中英语读写教学价值诉求与实施原则的基础上,重点从情境创设、意义建构和实践拓展三个方面入手,指出了具体的生成路径,以期能够为广大高中英语教育者提供有益借鉴与思考。  【关键词】建构主义;高中英语;读写教学;生成路径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作者在建构自己的意义时……阅读和写作的过程趋于统一。” “如果着眼于建构过程而不是行为本身的话,我们就很难说清哪些是读的阶段,
无人不折服的林书扬  爱国主义者林书扬的生是无可复制的,尽管遭遇前所未有的坎坷,却始终充满理想主义激情,迈着坚实的步伐走过去。  一九二六年,林书扬出生在台南曾文溪畔的《麻豆林家》。他的父亲是个坚持中华民族传统意识的地方士绅,虽说生活在日本殖民统治下,但终其生坚持不和日本人打交道。这样的时代气氛与家庭背景,对林书扬以后的学习方向、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养成,自然起到很重要的影响。  九三七年,日本帝国主
100年前的1911年12月14日,在德国航空城德绍,一位改变世界的人诞生了,他的发明改变了航空历史,他就是现代航空史上的传奇人物——冯·奥海因。  探索喷气发动机  冯·奥海因全名为汉斯·约阿希姆·帕布斯特·冯·奥海因,1911年12月14日生于德国东部的航空城德绍,上世纪30年代在哥根廷大学学习应用物理和空气动力学,期间在德国的一个航空科研中心师从于著名力学家路德维希·普朗特,还给物理系主任波
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在这次演讲中,习主席讲述了三个中哈两国交往的动人故事,以此来说明两国人民心心相印、亲如手足。而一条重新联结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外交关系的纽带也悄然形成……  匠心齐聚,国韵一展。2016年6月21日,在国家体育场鸟巢文创中心,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轻轨项目启动动员会及参建方签约仪式如期举行,标志着
摘要:本文主要对面向档案馆及社会公众的有关界定馆藏珍贵档案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认为档案馆鉴定馆藏珍贵档案,可侧重评判档案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政治价值、学术价值等。参考调查情况,确定鉴定馆藏珍贵档案的具体判定要素,测算各判定要素的权重,解决档案价值鉴定中的争议,破解当前档案馆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中的难点。  关键词:珍贵档案问卷调查分析启示  一、调查方法及内容  海淀区档案局(馆)课题组经有关专
【摘要】审题能力是学生的一种综合数学能力,是学生正确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质量的基础和保证。变式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有效提高审题时的思维迁徙能力,形成数学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完整有序的知识系统。文章以“二次函数”专题复习为例探讨了基于审题能力提升的初中数学復习变式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复习;变式教学;审题能力  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和关键,在日常复习中常常发现相当多的学
【摘要】幼儿园开展建构游戏活动要以《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为指导,创设支持性的游戏环境和游戏空间。本文以“迷宫”主题为例,记录下了不同搭建时期幼儿的活动轨迹,以游戏记录和现场评价的方式进行了综合阐述,在此基础上归纳和总结了有关主题建构游戏的实施方式和指导策略,旨在让建构游戏真正成为利于幼儿自由探索、自主创造的游戏活动。  【关键词】迷宫;兴趣;幼儿园  一、追随儿童兴趣,生成主题  1.以谈
【摘要】近年來在初三化学教学工作中,翻转课堂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其强调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初三学生对化学知识自主学习、自主研究和自主复习的能力。为了探索翻转课堂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文章研究了“技巧计算”专题复习课,提出了几点翻转课堂的教学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翻转课堂;初三化学教学;“技巧计算”专题复习课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复习课内容,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不管你是在北方的黑龙江,还是南方的海南,不管你是在西边的新疆,还是东边的台湾,选择民航出行时有很大可能乘坐的都是同一家航空公司的航班,这家航空公司就是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航”)——目前从机队规模上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五,旅客运输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我国最大的航空公司。南航这个国内航空业的巨无霸,已经在过去数年间以战略转型为导向,从以国内市场为主,逐渐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并重转变
【摘要】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乐器应用一直是教学的薄弱环节,是音乐教学应加强的内容。运用乐器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合唱演奏,在潜移默化的听觉训练中,使学生逐渐掌握声部应用建构。文章以口风琴乐器进入课堂为例,深入探究了口风琴在课堂上运用的教学情况,探寻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歌曲学习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音乐;乐器进课堂;口风琴;教学研究  小学音乐教学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而提升学生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