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学生干部是高校学生工作队伍里的一大重要部分,作为整个社会的一部分中坚力量,它对一个学校的整体管理和学校的学风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些年,随着社会和思想的不断进步,新型书院制也正在被逐渐地广泛运用中。因此,在这一形势下,对于高校学生干部管理模式的探索也显得越来越有必要性。为此,笔者在本文首先对新型书院制进行了初步的阐述;接着对我国目前的高校学生干部管理模式的现状及其不足之处简要地进行了说明;在文章最后,提出了关于如何完善高校学生干部管理模式的几点建议,以便给更多身处新型书院制下的高校帮助。
关键词:新型书院制 高校学生干部 管理模式 探索
一、新型书院制
新型书院制,即是一种学生社区生活管理模式。它是将中国古代传统书院体制与西方学院体制相结合的一种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我国于二零零五年开始,正式着手探索新型书院制,这是我国对传统高校管理模式的一大革新。从本质上来说,我国现行的新型书院制既不是完完全全的按照中国传统遗留下来的书院制,也不是对西方学院体制的简单复制,而是在符合当下中国社会主义国情基础上建设成的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自由、培养顺应时代潮流的全方位多能的综合性人才为目的的管理体制。在实行书院制的早期,我国比较显著的例子有:香港中文大学书院制、复旦大学书院制、西安交通大学书院制、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书院制等等。
二、新型书院制下高校学生干部管理模式的现状及不足之处
1.功利性强。现在的很多高校学生在选拔班干部上,由于受到错误的引导,往往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他们看中的不是班干部这一职位上的职责和带来的锻炼机会,而是把重点放在班干部这一职位带来的附属光环和特权。尤其是,现在的很多学生干部渐渐失去了从前的艰苦耐劳、不懈拼搏精神。更有甚者,反而滥用职权,为自己谋取利益。这样下去,势必会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好的影响。
2.选拔机制不完善。很多学校在选拔班干部时,过程显得很草率,做不到绝对的公平、公正、公开。这很容易使得部分学生在选拔中为了提高自己给其他人留下的印象分,而夸大自己的能力或者讨好其他人。于是就经常会有以下这样的情况发生:(1)一些班干部前期对班集体工作看似很上心,可时间一久就慢慢将工作抛于脑后;(2)一些班干部的实际能力不强,加之其本身对班干部职位缺乏正确而又深刻的认识,于是渐渐对工作失去耐心,最后在其位不谋其职;(3)由于班干部的失职,其他的学生群体有意见和抱怨情绪,十分不利于班级团结和班级文化的建设。
3.缺乏正确的引导教育。很多情况下,被选出来的学生班干部的素质、能力很低。这一方面跟学生本身的基础有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很多高校在对学生的素质引导教育、能力培养上很缺乏。对班干部进行一定的引导教育,一方面可以从思想上保证班干部的纯洁性,另一方面能够加深班干部对职责的更深刻认识,在遇到困难时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从而达到真正提高班干部管理水平的目的。
4.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目前大部分学校的班干部管理制度,主要是以介绍班干部内涵、基本职责和任免制度为主,而没有具体深入到一些应急事件的处理方式和班干部定期培训的制度。这很容易使得学生班干部一开始的斗志昂扬渐渐消退,自己的能力得不到发挥不说还得不到一定的锻炼,从而形成极大的落差心理。又因为学生班干部前期的工作能力还达不到完全胜任的境界,加之后期没有一定的规范和锻炼,使得班干部最后不能很好的胜任班级工作,办事的效率越来越低,自信心于是很容易受到打击。
三、重视高校学生干部管理的必要性
在新型书院制下,高校的学生干部管理的建设应当受到高度的重视。原因在于,从某种角度而言,它代表着我国普遍高校优秀学生的素质水平。因此,高校的学生干部管理反映了我国现阶段高校培养出的人才质量,这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繁荣与昌盛,实在不容小觑。重视高校学生干部管理的建设,不单单是某些高校的需求,同样也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高校学生干部是一項具有神圣性的职位,它不仅是学校班级活动、信息的组织、传送者,更是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了一个上下链接作用。为此,只有加强高校学生干部管理建设,才能更好地建设班集体、学校文化,同时也能更好地帮助学校领导者了解学生、从而制定出更多越来越符合学生多方位发展的制度体系,最终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进步,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的人才。高校学生干部从选拔、培养到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又严肃的工作。
四、完善新型书院制下高校学生干部管理模式的建议
1.加强教育引导。学校和老师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鼓励那些肯脚踏实地干的学生班干部,做好榜样带头作用。
2.建立民主的选拔机制。鼓励并且支持学生选拔民主。班干部选拔过程中,可采用民主投票的方式。在班集体人员的讨论决定下,设立一套完整的选拔标准。在对每一个学生的标准项进行核实后,全班进行民主的投票,根据投票的结果来决定班干部的人选,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
3.采取适当的奖惩制度。定期对班干部进行评估,同样采取民主的投票方式来决定。对那些工作成绩好的班干部进行嘉奖,鼓励其再接再厉;对于那些成绩不佳的班干部来说,应当理性地进行批评指正,督促其做好自我反思;而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班干部来说,应当不留情面的进行撤职处理。
4.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是班干部集体发展的重要一步。只有一定的规章制约,才能防止班干部这个机构往错误的方向发展。为此,每所高校应当认真对待,并且制定详细科学的管理办法。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比如加强班干部内部之间的互相监督或者鼓励其他学生进行监督。时刻提醒班干部要谨记自己的职责,不滥用私权,并且做好带头榜样作用。
5.创新管理机制。鼓励利用网络的便捷性,拓展沟通平台,加强班干部管理者之间的沟通,防止感情生疏、信息流通不,鼓励班干部成员定期举行讨论会,成立稳定的讨论小组,重点在于讨论以往工作中值得借鉴的和接下来可以完善的地方。加强班干部集体与老师和学校之间的互动,鼓励老师和学校对班干部工作提出建议和指正。还要善于从其他班级机构中吸取良好的经验。
五、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改变和进步,学生干部作为高校的中坚力量,对高校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要。为此,学生干部管理模式也应当与时俱进。文章最后给出的几点建议,目的在于更好的管理高等学生干部,以更好的促进高等学院的发展,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带来更多的可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崔海浪.李昆峰.我国高校“书院制”探索概述与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第14卷第11期,2015,11:81-82.
[2]刘玉.探索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的新模式[J].科技视界:189-190.
[3]饶冬.万晶.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模式现状初探[J].职业教育:186-187.
[4]杜鹃.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校学生干部管理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第 28 卷第3期,2015,05:78-79.
[5]汤继承.论高校学生干部管理的有效性[J].孝感学院学报,第23卷第4期,2003,07:94-95.
[6]鲍彦.浅析高校学生干部管理能力的培养[J].赤峰学院学报,第26卷第3期,2010,03:173-174.
关键词:新型书院制 高校学生干部 管理模式 探索
一、新型书院制
新型书院制,即是一种学生社区生活管理模式。它是将中国古代传统书院体制与西方学院体制相结合的一种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我国于二零零五年开始,正式着手探索新型书院制,这是我国对传统高校管理模式的一大革新。从本质上来说,我国现行的新型书院制既不是完完全全的按照中国传统遗留下来的书院制,也不是对西方学院体制的简单复制,而是在符合当下中国社会主义国情基础上建设成的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自由、培养顺应时代潮流的全方位多能的综合性人才为目的的管理体制。在实行书院制的早期,我国比较显著的例子有:香港中文大学书院制、复旦大学书院制、西安交通大学书院制、淮海工学院东港学院书院制等等。
二、新型书院制下高校学生干部管理模式的现状及不足之处
1.功利性强。现在的很多高校学生在选拔班干部上,由于受到错误的引导,往往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他们看中的不是班干部这一职位上的职责和带来的锻炼机会,而是把重点放在班干部这一职位带来的附属光环和特权。尤其是,现在的很多学生干部渐渐失去了从前的艰苦耐劳、不懈拼搏精神。更有甚者,反而滥用职权,为自己谋取利益。这样下去,势必会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好的影响。
2.选拔机制不完善。很多学校在选拔班干部时,过程显得很草率,做不到绝对的公平、公正、公开。这很容易使得部分学生在选拔中为了提高自己给其他人留下的印象分,而夸大自己的能力或者讨好其他人。于是就经常会有以下这样的情况发生:(1)一些班干部前期对班集体工作看似很上心,可时间一久就慢慢将工作抛于脑后;(2)一些班干部的实际能力不强,加之其本身对班干部职位缺乏正确而又深刻的认识,于是渐渐对工作失去耐心,最后在其位不谋其职;(3)由于班干部的失职,其他的学生群体有意见和抱怨情绪,十分不利于班级团结和班级文化的建设。
3.缺乏正确的引导教育。很多情况下,被选出来的学生班干部的素质、能力很低。这一方面跟学生本身的基础有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很多高校在对学生的素质引导教育、能力培养上很缺乏。对班干部进行一定的引导教育,一方面可以从思想上保证班干部的纯洁性,另一方面能够加深班干部对职责的更深刻认识,在遇到困难时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从而达到真正提高班干部管理水平的目的。
4.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目前大部分学校的班干部管理制度,主要是以介绍班干部内涵、基本职责和任免制度为主,而没有具体深入到一些应急事件的处理方式和班干部定期培训的制度。这很容易使得学生班干部一开始的斗志昂扬渐渐消退,自己的能力得不到发挥不说还得不到一定的锻炼,从而形成极大的落差心理。又因为学生班干部前期的工作能力还达不到完全胜任的境界,加之后期没有一定的规范和锻炼,使得班干部最后不能很好的胜任班级工作,办事的效率越来越低,自信心于是很容易受到打击。
三、重视高校学生干部管理的必要性
在新型书院制下,高校的学生干部管理的建设应当受到高度的重视。原因在于,从某种角度而言,它代表着我国普遍高校优秀学生的素质水平。因此,高校的学生干部管理反映了我国现阶段高校培养出的人才质量,这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繁荣与昌盛,实在不容小觑。重视高校学生干部管理的建设,不单单是某些高校的需求,同样也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高校学生干部是一項具有神圣性的职位,它不仅是学校班级活动、信息的组织、传送者,更是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了一个上下链接作用。为此,只有加强高校学生干部管理建设,才能更好地建设班集体、学校文化,同时也能更好地帮助学校领导者了解学生、从而制定出更多越来越符合学生多方位发展的制度体系,最终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进步,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的人才。高校学生干部从选拔、培养到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又严肃的工作。
四、完善新型书院制下高校学生干部管理模式的建议
1.加强教育引导。学校和老师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鼓励那些肯脚踏实地干的学生班干部,做好榜样带头作用。
2.建立民主的选拔机制。鼓励并且支持学生选拔民主。班干部选拔过程中,可采用民主投票的方式。在班集体人员的讨论决定下,设立一套完整的选拔标准。在对每一个学生的标准项进行核实后,全班进行民主的投票,根据投票的结果来决定班干部的人选,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
3.采取适当的奖惩制度。定期对班干部进行评估,同样采取民主的投票方式来决定。对那些工作成绩好的班干部进行嘉奖,鼓励其再接再厉;对于那些成绩不佳的班干部来说,应当理性地进行批评指正,督促其做好自我反思;而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班干部来说,应当不留情面的进行撤职处理。
4.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是班干部集体发展的重要一步。只有一定的规章制约,才能防止班干部这个机构往错误的方向发展。为此,每所高校应当认真对待,并且制定详细科学的管理办法。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比如加强班干部内部之间的互相监督或者鼓励其他学生进行监督。时刻提醒班干部要谨记自己的职责,不滥用私权,并且做好带头榜样作用。
5.创新管理机制。鼓励利用网络的便捷性,拓展沟通平台,加强班干部管理者之间的沟通,防止感情生疏、信息流通不,鼓励班干部成员定期举行讨论会,成立稳定的讨论小组,重点在于讨论以往工作中值得借鉴的和接下来可以完善的地方。加强班干部集体与老师和学校之间的互动,鼓励老师和学校对班干部工作提出建议和指正。还要善于从其他班级机构中吸取良好的经验。
五、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改变和进步,学生干部作为高校的中坚力量,对高校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要。为此,学生干部管理模式也应当与时俱进。文章最后给出的几点建议,目的在于更好的管理高等学生干部,以更好的促进高等学院的发展,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带来更多的可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崔海浪.李昆峰.我国高校“书院制”探索概述与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第14卷第11期,2015,11:81-82.
[2]刘玉.探索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的新模式[J].科技视界:189-190.
[3]饶冬.万晶.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模式现状初探[J].职业教育:186-187.
[4]杜鹃.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校学生干部管理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第 28 卷第3期,2015,05:78-79.
[5]汤继承.论高校学生干部管理的有效性[J].孝感学院学报,第23卷第4期,2003,07:94-95.
[6]鲍彦.浅析高校学生干部管理能力的培养[J].赤峰学院学报,第26卷第3期,2010,03: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