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是提高课堂质量的有效途径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vafa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和前提,是教师走进课堂之前必须做好的工作。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是上好课的基本保证;是教师形成教学能力的基础。每位教师的精力、能力和知识都是有限的。因此走合作之路——集体备课是当前基础教育中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教师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各位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提高。首先,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在整体上把握教材及大纲的基本要求,提高业务认识;其次,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难点,设计好教案;再次,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及时学习他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
  
  一、认真组织,高度重视
  
  集体备课是走合作之路,用集体智慧来完成一节课或一单元的备课,每位教师站在不同的角度来审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从而形成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案。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备课组成员都要全身心地参与到活动中,高度重视,精心准备,在各个环节中各抒己见,质疑、提问等。
  
  二、集体备课以“写、议、改、补、记”五字方案为主线
  
  集体备课通过五个环节层层推进,“写”为集体备课提供了范式;“议”为教师之间的互学、互助、对话、交流、合作提供了平台;“改”为集体备课讨论理出主线;“补”为不同教师提出了不同要求,体现教师因材施教和个性风格;“记”为每一节课后的反思。这种备课形式体现了“个体——集体——个体”的方式,既有教师集体备课,又有教师的个体备课,有效做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其中“议”是五者中的核心。“写、议、改、补、记”使集体备课实现了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统一。
  
  三、集体备课具体实施过程
  
  1. 个人自备,就是“写”的阶段。
  教师以备课组为基本单位,由组长把教材内容按单元分配给每个成员,每位教师接受任务以后,在统览全册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出所负责的单元教案。这就完成了单元备课的第一步,是集体备课的基础。
  2. 集体研讨,就是“议”的阶段。
  在教学某单元内容之前,利用教研活动时间或者其它固定时间,由主备者向备课组成员进行说课,主要是说内容(即教材基本内容)、说位置(即本内容在整册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前后联系)、说目标(包括认知、能力、情感诸方面的目标)、说学生、说重难点、说措施、说教具、说学具、说每堂课的设计方案等。在说的过程中,其他成员可以质疑补充,提出个性化的建议,对关键问题可由组长组织讨论研究。不同教师提出不同要求,体现教师因材施教和个性风格。在此基础上,由主备者把教案进行充实完善,形成凝聚全组智慧的教学方案。这是单元集体备课的第二步,是核心。
  3. 二次备课,就是“改”和“补”的阶段。
  经过集体讨论完善以后的教案并不能照本宣科,还需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及个人教学风格的实际进行二次备课,对教案进行适当修改,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案,这既是对别人的劳动成果进行消化、吸收的过程,又是再次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保证,是单元集体备课的关键。
  4. 对教学效果的全面反思,就是记的阶段。
  每节课后,备课组成员都要对教学效果全面反思,找出成功与不足之处。备课组成员要对“议”阶段的改进建议、提出的措施、在课堂中落实的情况、效果等进行讨论和鉴定,对整堂课的实施过程、效果等诸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改进的意见,撰写教学后记,找出自己不足的地方。
  
  四、效果与收获
  
  通过集体备课的实施,成员组教师工作的热情高涨,特别是对教学中的细节问题更加注重。平时讨论的多了,学习的多了,教师之间合作意识增强了,教研氛围浓了。
  
  五、积极反思,积累经验
  
  教师应重视通过教学行为研究来提高自身的水平,通过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和分析来提高教学能力。教学行为研究的特点是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开展小范围的教研活动,包括:计划——教学行为——观察——反思,这是一个不断循环反复的过程。众多在教学中取得成功的教师都十分重视写教学后记。波斯纳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才能扬长避短,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写教学后记是教师反思自身教学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教师通过对集体备课后的教学方案付诸课堂实践,并进行评判性反思、研究总结而得出的材料为教师日后教学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始材料,为后继教学积累经验奠定了基础。
  集体备课是一项极其细致且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它是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及提高教师群体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其意义重大可想而知。我们应持之以恒,长期做好这项工作。
其他文献
在听一节关于“燃烧与灭火”的教学设计观摩课时,关于“燃烧的条件”的演示实验“热水中白磷燃烧”的操作,整个过程中我最关注的就是那粒白磷的“命运”。氧气是如何通进去的?教材上采用的是用玻璃管向其中通气。如何通呢?我曾采用直接向里面吹气,或用吸耳球向里面鼓气,但由于气流的原因,水中的白磷(即使用硬纸片圈住)很不“老实”,四处游走,而且容易浮上水面而燃烧,这样的结果容易给学生一种误导:水火真是不相容,白磷
期刊
每年高考前后,报刊、网络上总有许多对高考试卷内容及学生答题情况的讨论评价。而语文学科,人们最关注的还是作文,诸如“七成学生对作文信心不足”,高考作文“平均分不到40分”,“51万考生作文满分不到50人”,“许多考生因字数不足被扣分”等等文字屡见报端,甚至于我们还会看到“xx满分作文竟是抄袭”这样的字眼。  我们的作文教学究竟怎么了?学生从小学开始学写作文,初中学写作文,高中还在学写作文,直到高考,
期刊
阅读是读者通过对文章信息的吸收,体验作者的用语技巧,感悟作者思想感情的思维过程。没有充分的阅读,就没有深刻的感悟,因此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施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与应试成绩的双赢。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就是引路人、帮助者,那么如何引路、如何助读就是策略与方法的问题了。    一、有的放矢,指导形式多样的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是进入阅读领域的钥匙。打不开大门,就无
期刊
英语是一门国际性语言,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需要,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笔者在教学中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设交际活动情景,让学生克服怕羞畏难的心理障碍,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其英语交际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天真活泼,爱说爱动,但注意力往往不集中,所以课堂上单纯地教师讲,学生听,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进而失去学习兴趣。所以教师上课时必须要
期刊
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这就对人的发展提出了一个较高的要求。新的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提出:“要求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方法和必要的数学技能,还要求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念,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在注重发展学生
期刊
动态几何就是研究在几何图形的运动中,伴随着一定的图形位置、数量关系的“变”与“不变”性,就其运动对象而言有点动、线动、面动;就其运动形式而言有平动、旋转、翻折、滚动等.  动态几何总是常常集几何、代数知识于一体,有较强的综合性,题目灵活多变,动中有静,动静结合,能够在运动变化中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考查学生创新意识的动态探究性问题已成为近几年最具热点的问题之一,常常在中考中
期刊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它的核心理念就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同时数学新课程的实施也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文就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基本学习方法的现状及对策作  以下分析和讨论。    一、初中生数学学习方法的现状与分析    通过近三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初中
期刊
自2006年开始,笔者结合近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特点和对过去教学的总结,开始进行一些语文活动课的尝试。下面着重把本学期开展的语文活动课情况介绍一下:    一、时间安排    根据我校实际及课程安排,在每周设置了三节活动课。笔者尝试把这三节课和日常教学拉开些距离,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知语文,并将这三节课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    二、内容设置    三节课内容不同,每周分别设置一节国学讲座课、一
期刊
新课标中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但课堂教学究竟如何实施呢?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下适量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实践与探索供大家参考。  1. 背景:笔者连续教高三毕业班,高考成绩都很理想。学生说我与其他老师最大的区别是留的空白时间较多,便于他们吸收或进一步思考,培养了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同时对学数学不再畏惧,而是越来越喜欢,因为见题就思,思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授林崇德、沈德立在《非智力因素及其培养》中说:“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浓厚的兴趣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他兴致勃勃地进行学习、钻研、创新。”这就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进而养成良好的爱学习、善思考、肯钻研的习惯后,学生才能知难而进,锲而不舍。几年来的物理教学中,笔者不断对学生进行实验兴趣教育,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