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罚的事后行为之不罚理论依据分析

来源 :商品与质量·科教与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352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不可罚的事后行为,是指在状态犯的场合,利用该犯罪行为的结果的行为,如果孤立地看,符合其他犯罪的犯罪构成,具有可罚性,但由于被综合的评价在该状态犯中,故没有必要另认定为其他犯罪。法益侵害说基础上的构成要件解决理论是事后不可罚行为之不罚的理论根据,后行为不具有法益侵害性。只有正确把握事后不可罚行为之所以不可罚的原因,才能在司法实践中正确认定和处理事后不可罚行为。
  关键词:吸收犯;法条竞合;期待可能性;法益;构成要件
  一、不可罚的事后行为范围澄清
  不可罚的事后行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存在于状态犯场合;后行为是维持或利用前行为不法状态以确保犯罪利益得以实现的行为;后行为与前行为由同一人实施;后行为具有构成要件符合性;只处罚前行为,对后行为不处罚。
  对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的范围界定,学界莫衷一是。有学者用事后不可罚行为去解释自我洗钱行为、实施侵犯财产犯罪后又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行为、盗窃后又将财物占为己有的行为不处罚的原因。笔者认为这些行为并非不可罚的事后行为,立法者在立法时就基于期待可能性理论将其排除在犯罪之外,也即这些行为根本不符合相应犯罪的构成要件,从一开始就不能称为事后不可罚行为。因此,不能认为凡是对前行为保持或利用的行为就是事后不可罚行为,事后不可罚行为单独来看具备构成要件该当性,只是由于与前行为存在特殊关系,因而在司法实践中不予处罚。
  严格意义上的事后不可罚行为如盗窃枪支后又非法持有、私藏枪支的行为,购买假币后又持有、使用假币的行为,实施侵犯财产犯罪后又故意毁坏财物的行为等。
  二、不可罚的事后行为不处罚的原因理论
  不可罚的事后行为与前行为单列开来是符合犯罪构成的行为,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却不对其处罚。后行为与前行为之间存在何种特殊的法律关系,后行为基于怎样的原因而不处罚,刑法学界争议颇多并形成了以下几种学说:
  (一)吸收关系说
  尽管学界废除吸收犯的呼声越来越强,但是用吸收犯吸收关系来释明不可罚事后行为罪数关系的见解仍然在我国刑法理论中十分坚固。我国有学者主张对吸收犯进行改造,将事后不可罚的行为纳入吸收犯的范畴。[1]吸收关系说认为不可罚的事后行为本身是符合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其不罚的依据在于,当某些较轻的犯罪在一般情况下是另一较重犯罪的必然后果时, 轻罪都为重罪所吸收,至于为什么可以吸收,有人认为是因为整个犯罪过程可借由主行为得到评价,对后行为没有处罚的必要。[2]
  (二)连续关系说
  该说是意大利刑法理论的通说,认为事后不可罚行为是基于同一或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实施的数个犯罪行为,前后行为属于实质的犯罪竞合,可按连续犯处理。因在意大利刑法理论中连续犯的范围已扩展到异种数罪的竞合,传统观念中所主张的对异种数罪连续犯并罚的原则也失去了前提条件,所以并罚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3]
  (三)法条竞合说
  该学说是德国刑法理论的通说,德国学者耶塞克认为, 不可罚的事后行为属于法条单一(即法条竞合)关系,其之所以不可罚是因为后行为是在前行为的侵害状态中进行的, 后行为对前行为具有补充性或附随性,所以,后行为属于前行为的组成部分, 并非一个独立的行为, 因此不能对后行为单独进行评价,否则就违背了双重评价禁止原则。[4]
  (四)期待可能性说
  以期待可能性理论作为事后不可罚行为的理论依据为更多人主张。其主要观点是由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与主行为之间具有事实上的必然联系,这种联系是客观上无可避免而产生的事后行为对主行为的自然延伸,因此法律也不应当期待这种自然延伸行为的不发生。[5]期待可能性说认为不可罚的事后行为之所以不可罚是因为事后行为缺乏期待可能性。在前行为实施完毕后,基于人性的弱点,法律不可能期待其不去实施事后行为。如对于盗窃枪支后又私藏枪支的行为,法律不能期待行为人不去作出这样的选择。
  (五)犯罪构成要件解决说
  法益侵害说基础上的犯罪构成要件解决说是我国台湾地区的通说。持该观点的代表学者认为所谓不可罚的事后行为,对前行为而言,其实未能再度侵害法益,既然如此,即无把事后行为解释为犯罪的理由,因而不可罚的事后行为并不符合构成要件。[6]
  三、本文观点
  笔者认为用吸收关系说去解释事后行为不可罚的原因是不妥当的,在罪数形态领域,吸收犯这一概念本身就极具包容性和不确定性,甚至其是否具有存在价值都未有定论,如数个犯罪行为中,为什么其中一个犯罪行为能吸收其他几个犯罪行为?其认为整个犯罪过程可借由主行为得到完全评价,然而为何借由主行为能得到评价?从吸收犯的角度未能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可这一点恰好是应该探究的,而吸收关系说却回避了这个实质问题。
  用连续犯来解释不可罚的事后行为更为牵强,我国刑法理论中的连续犯是基于同一或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实施的性质相同的数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行为。而与主行为不同性质的事后行为显然是不能构成连续犯的,如采取这种主张,必然会造成更大的理论困惑。
  笔者认为法条竞合说也有明显的缺陷:事后行为是在前行为实施完毕并且既遂的条件下由同一行为人所实施的,对前行为的评价已经结束, 其后所实施的行为应该重新进行评价。因此, 后行为也不可能再作为前行为的组成部分并被评价为一个行为单数, 否则就违背了犯罪停止形态的一般理论。
  对于事后行为之不罚的原因,期待可能性说与构成要件解决说是最具说服力,也是支持者最多的两种学说。笔者不赞同将期待可能性说作为事后不可罚的原因理论,期待可能性理论最终解决的是犯罪成立的问题,因此其属于立法论的范畴。本文所说的不可罚行为,是以复数犯罪构成为前提,解决的是在成立数个犯罪的前提下如何科处刑罚的问题,因此不可罚行为属于司法适用论范畴,而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时考虑期待可能性可能会导致法律适用的任意性。由此可见,用立法论范畴的期待可能性理论去解释司法适用论范畴的事后不可罚行为,显然是不合理的。笔者认为法益侵害说基础上的犯罪构成要件说是事后行为不可罚的理论基础。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法的任务与目的是保护法益。反过来对法益的侵害或威胁,也就成为刑法禁止的根据。换言之,刑法之所以以刑罚禁止某种行为,是因为它侵害或者威胁了法益。[7]刑法规范在形成的时候之所以不将这种后行为排除评价的视野也是基于保护法益的需要。而事后不可罚行为由于其与前行为的特殊关系,使其仅具有形式上的构成要件符合性,实质上没有违法性:事后不可罚行为存在于状态犯的场合,其本身是为了利用或保持前一行为所带来的不法利益,没有造成新的法益侵害,也没有扩大原法益的侵害程度。在构成要件上,法律已经考虑到了某些状态犯完成后必然会出现一些保持或利用行为,若后行为未侵害新的法益也未扩大原法益侵害程度,后行为的法益侵害性就被前行为穷尽评价,也即后行为被包含在前行为构成要件的效力范围内,不存在成立其他罪的问题。法益侵害说基础上的构成要件解决说与一行为一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相一致,也与刑罚目的相适应。
  综上,笔者认为法益侵害说基础上的犯罪构成要件解决理论是事后不可罚行为之不罚的原因理论,只有认清不可罚的事后行为不罚的原因才能在司法实践中正确判断哪些行为是不可罚的事后行为哪些不是,进而做出正确的处理。
  参考文献:
  [1]刘伟.事后不可罚行为-兼论吸收犯之重构[J].金陵法律评论,2005,(1).
  [2]战谕威.吸收犯初探[J].刑事法杂志[台],1994,(6).
  [3][意]杜里奥·帕多瓦尼.意大利刑法原理[M].陈忠林,译.法律出版社,1998:427.
  [4][德]汉斯·海因里希·耶塞克.德国刑法教科书[M].徐久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286.
  [5]陆诗忠.结合犯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9:63.
  [6]黄荣坚.双重评价禁止与法条竞合[J].台大法学论从,第22卷(1).
  [7]张明楷.刑法学[M].法律出版社,2011:111.
  作者简介:张伟(1990-),山东日照人,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硕士(法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刑法。
其他文献
摘 要:金融被称为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当前惠普金融政策形势下,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进入到金融行业。而金融机构日趋专业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多样性、风险性不断增加,充分的知情权是金融消费者与经营者能顺利达成交易合意的根本前提。金融消费者获取信息的不对称,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将会日趋突出,原有权利倾斜性配置的情形势必会得到扼制和改变。金融消费者知情权作为金融消费者的基础性权利之一
期刊
摘 要: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等教育院校的学生存在着差异,同时所要培养的人才也不同,要达到目标就需要改革教学方式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研究了传统讲授式、案例(小组讨论)、实际操作、自学所代表的四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所达到的教学效果,也为高职高专院校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高职教育也在不断的发展
期刊
摘 要:当涉外民商事纠纷发生以后 ,除了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以解决争端以外,当事人还可将争议交由一个双方当事人都认可的仲裁庭进行审理。涉外民事诉讼和国家商事仲裁是两种并行的解决涉外民事争议的制度,两者之间存在很多联系,也存在很多差异。不管是选择诉讼的方式还是仲裁的方式,对于当事人双方来讲,都是为了获得一个对于双方而言具有约束力的裁决 。  关键字:诉讼管辖权 冲突 协调  一、涉外民商事诉
期刊
摘 要:邮轮旅游近几年在中国快速的发展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邮轮纠纷。由于中国邮轮市场的不成熟,旅客的权利通常很难得到应有的保护。文章结合我国特殊的政策背景,在明晰邮轮旅游运作模式的基础上,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邮轮旅游中旅客权利进行分析,从而对邮轮旅客提出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建议。  关键词:邮轮旅游;旅客权利;维权  1 邮轮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邮轮旅游发展速度从2009年10月19日国家交通运输部
期刊
摘 要:网络科技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巨大。但是它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生活的同时,随之也带来了安全问题。尤其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运用互联网实对公民隐私权的侵害在现今社会越来越普遍,因此,当务之急一定要加强法律保护,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尽而有效地保护公民隐私权。  关键字:隐私权;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  网络上有个号称"人生黑匣子、备份人生记录"的"网络遗嘱"流传的很火。这家遗嘱网站为用户提供一对一的遗嘱保
期刊
摘 要:消费者作为重要的市场参与主体,加强对其合法权益的维护有利于促进有效的市场竞争。由于市场中出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会损害同业竞争者和相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通过禁止非法的、违反商业道德的行为,实现对消费者的保护已成为了世界各国反不正当竞争立法的重要任务。从国际立法的趋势来看,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我国也应该根据自身国情,对反不正当竞争法做出适当的改进。  关键词:反不
期刊
摘 要:死刑作为最严厉的一种刑种,其历史源远流长。死刑作为一种剥夺犯罪人生命的刑罚,几千年里,人们用死刑来解决严重极端的社会问题。近几年由于西方国家对于随人权的呼吁和倡导,我国一些学者对死刑存废问题的争论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现阶段我国的死刑存废问题是被人们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的话题。大多数的学者都以死刑违宪,不人道,助长人们的残忍心里,与国际人权保护相违背等理由来论证死刑应该废除。但笔者却有不
期刊
摘 要:精神损害配成法律制度在过完均有一个从确立到逐步完善的过程,作为我国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司法实践中摸索到立法上的确立直到逐步完善已经取得另很大进步,我国目前通说并不承认违约中的精神损害赔偿,立法应当与社会经济的进步保持一致,才能有力的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精神;损害;赔偿;违约;旅游合同  一、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  精神损害这一术语,仅有少数几个国家在立法上使用。精
期刊
摘 要:《公司法》在2005年修订后,我国股东会决议瑕疵救济制度建立,该制度对股东企图利用"资本多数决"原则达到控制公司,损害小股东利益,最终获得私利的行为有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是"只有股东会的决议程序和内容合法、公正,才能不至于损害股东和公司的利益。如果决议程序或内容上有瑕疵,就不认为是正当的团体意思,应对其效力做否定性评价。这就是所谓的股东大会决议瑕疵制度。"股东大会决议存有瑕疵,将严重影响公
期刊
摘 要: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是为了更好的促进经济发展,但是在住宅改商用上若不顾其他业主利益,一味追求对于市场主体的保护,就会违反私法精神,侵害业主利益。因此,地方政府同时应该考虑到法律的规定,在市场主体与业主之间寻求平衡,否则就会导致政策成为一纸空文。  关键词:《物权法》77条;业主;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  为了更好的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国家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来营造更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