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作品选

来源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rtualboxscd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 萍 女,1977年生,浙江萧山人,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萧山区青联委员、萧山区青年书协理事,现任萧山区文化馆副馆长,师从徐谷雄先生。
  作品入选第三届全浙书法大展、全国群文美术书法大展、浙江省青年优秀书法展、浙江省“东方杯”群星美术书法展、杭州市新书法展、首届杭州市女书法展等,多次在省、市、区各博物馆展出,发表于《美术报》、《青年书法界》等,现为美术报·第三届陈振濂书法名家工作室学员。
其他文献
陶艺是一种对泥土的再塑造的过程,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此,它同时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和工艺制作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示着无以伦比的魅力。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陶艺课堂正逐步融入到新的美术教材中,但在实施过程中也能遇到了不少的难题。广大的农村学校在面对新美术教材中的“陶艺”课程,就引发了诸多的思考。农村学校能否开展陶艺教学?怎样开展陶艺教学?是否具有资源优势?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解析。  一、
期刊
早在读大学时,就听李可染先生说:“花鸟画要动大手术”。言外之意是当时的花鸟画创新不够,未能反映时代精神。然而,多年来众多的花鸟画家苦苦努力创新,却收效甚微,恐怕是因中国花鸟画之余毒过深、病入膏肓、回天无术吧。但今天看来,恰恰是花鸟画的裹足不前,倒是没有像其它画种那般沦落到离经叛道。  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个朝代能如我们这般叛逆的了。思想的反动、文化的反动、乃至艺术的反动,形成了彻头彻尾的伪春秋战国时
期刊
龚振兴 《梅花》 义乌市保联小学
期刊
在新的时代下,由于受到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校园文化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越来越多的挑战。其一是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着校园文化。其二、电脑网络的发展,影响着校园文化,致使许多学生迷恋网络游戏和不健康的网络文化。其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本身缺乏创新。很多学校对校园文化的认识,仅停留在浅层的认识之上,以为挂挂名人画像、搞搞文艺活动就是校园文化的全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缺乏有效载体,导致学校文化缺失。对于学生来说
期刊
一、在语文课中落实写字训练,从生态教学入手  在我们的一次区域课堂研讨活动中,有一位语文老师在执教《玲玲的画》时,是这样指导学生写字的:在认识了文中的小女孩,知道小女孩名叫“玲玲”的同时,开始指导学生写字。老师先写第一个“玲”字。师写,学生跟着书空,并认识了“王”字的变化。接着,老师又写了第二个“玲”字。在老师刚书写完毕时,就有学生发现了问题:“人”字一撇没有出头。于是,在纠错中,学生记住了该怎么
期刊
干光辉 杭州保俶塔实验学校美术高级教师,杭州美术家协会会员,杭州市民盟盟员,华夏书画家学会杭州分会理事。擅长油画,粉画。
期刊
孔恩宇 《幽兰》  绍兴市柯桥区钱清镇中心小学 指导老师:沈菡琼
期刊
欧阳修《试笔·学书为乐》
期刊
摘 要:现在小学书法教学提出,要求学生在学习书法的同时,能初步体会汉字的美学意境,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充分感知书法的审美价值。为此,在开展书法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书法的美育功能,加强写字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运用趣味性、直观性、客观规律性等教学原则使学生能感受书法魅力,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情操,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书法 传统文化 育人  现在的书法课堂教学,绝大部分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比较黄牧甫和邓石如的身世、家世渊源、交游幕府活动、子辈继承 等情况,揭示他们形成流派印风的原因和影响的异同点,以期在今后的实践中,不盲从而是根据需要来汲取营养。  关键词:黄牧甫 邓石如 印风 成因 影响比较  在明清时期是安徽书坛空前繁荣之际,徽州大地前后涌现出詹景凤、程瑶田、姚鼐、梁巘等书法名家;篆刻则以“徽派”为代表比肩“浙派”甚至有后来居上之势,要论同时兼擅两门艺术的大家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