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预习之我见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xiaoxi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首要环节,从心理学角度看,预习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过程。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做好充分准备。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 预习意义 预习策略
  学生一旦掌握了预习方法,就等于自主搭建起新旧知识的桥梁,同时能引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从而更深层次地获取数学学习技能。预习无疑是先学后教的一个良好载体。在这几年的数学教学中,我们一直思索着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是否要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对教师来说是一件比较犹豫的事情,因为预习这个环节处理不好很有可能会弊大于利。
  一、关于预习的争议
  1.反方认为:(1)学生不预习课堂上经常有精彩之语,学生预习了课堂气氛反而沉闷了,没有了激情,只有少数几个人表现积极,多数人做了陪衬。(2)部分学生在预习中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中下等生,跟不上全班的步伐,弄不好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绝大多数学生在预习时,只注重结果,而往往忽略过程。到了课堂上,是“一瓶不满半瓶摇”,说他不会吧,他又知道结果了,说他会吧,他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于是乎,对所学内容缺乏应有的兴趣,不能真正参与到探究中。(他所掌握的知识等于死记硬背得来的。)这样下去的结果是,过不了三天,将所学内容忘记得一干二净,不要说灵活应用了。(4)不预习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种新鲜感,有探究的欲望和热情,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提高学习效率。
  2.正方认为:(1)如果预习得法,对课堂教学的方法加以改进,课堂教学就会更精彩。(2)有了预习,更能根据学生的需要调整教学,体现真正的教学民主。(3)预习使课堂教学变得充实、丰满起来,使课堂交流充分、深刻起来。(4)学生经过预习,课堂上能够积极表现自己,就会越来越自信。(5)学生经过预习,课堂上讲到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时,就更专心听讲,提高课堂学习效率。(6)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考虑,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预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我个人赞成预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体验性学习,课堂体验需要真实的教学情境。体验以主体经验为基础,是对经验带有感情色彩的回味、反刍、体味。离开了真实的情境和主体的经验联系便不再有真实的体验,预习应成为真实的情境和主体经验。
  二、预习的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预先扫清学习障碍,搭建新旧知识的桥梁,拉近学生对新知的认识距离。但是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课前预习没有必要,反正老师上课时要讲,上课专心听讲就行了,何必事先多费脑筋,还浪费时间。应该说,这是一种错误。事实上,很多学生在学习上花费了不少时间,但忽略了课前预习这一环节,学习成绩始终不理想。往往上课时听懂了,下了课就忘了,觉得很被动。这是什么原因呢?重要的是因为没有认真预习。可见,预习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预习的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1.提高听课效率。通过预习,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哪些内容自己能够弄懂,哪些内容自己还没弄懂。这样,听课时,便可集中精力听那些自己没弄懂的部分。听课变得更有针对性了,能够抓住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做好课堂笔记。如果课前不预习,上课时,老师讲什么就记什么,盲目地记笔记而顾不上听课。经过预习,记笔记时就有了针对性,选择那些自己书本上没有的、老师另外补充的内容及自己预习时没能理解的部分去记,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用于听课时思考问题。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预习学生通过自学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预习,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分析新知识,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将逐步提高。
  4.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学生在预习时,对知识已经做了独立思考,听课时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这样就比单纯依靠听课获得知识记忆效果更好。预习之所以有这么多的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是因为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疑难点,从而在大脑皮层上引起了一个兴奋中心,即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状态。这种注意状态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指引学生的思维活动指向疑难问题的解决,从而强化了学习效果。
  三、预习的策略
  “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使学生能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预习,才能取得良好的预习效果。通过预习方法的指导、训练,可以使学生学会预习,并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1.课前读一读。预习时要认真,要逐字逐词逐句地阅读,用笔把重点画出来,重点加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作出记号,教师讲解时作为听课的重点。
  2.课前想一想。对预习中感到困难的问题要先思考。如果是基础问题,则可以用以前的知识看看能不能弄通。如果是理解上的问题,则可以记下来课上认真听讲,通过积极思考解决。这样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思维习惯。
  3.说一说。预习时可能感到认识模糊,可以与父母或同学进行讨论,在同学们的合作交流与探讨中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既可提高学生探求新课的兴趣,又可以弄懂数学知识的实际用法,对知识有准确的认识。
  4.写一写。写一写在课前预习中也是很有必要的,预习时要适当做学习笔记,主要包括看书时的初步体会和心得,读明白了的问题的理解,对疑难问题的记录和思考等。
  5.做一做。预习应用题,可以用画线段的方法帮助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弄清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找到解题思路。对于一些有关图形预习中动手操作,剪剪拼拼,增加感性认识。
  6.补一补。数学课新旧知识间往往存在紧密联系,预习时如发现学习过的要领有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在预习时弄明白,并对旧的知识加以巩固和记忆。
  总之,课前预习是学好数学这门学科必不可少的,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认真踏实地抓好课前预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社会在不断发展,要求数学教育培养出高级和具有更强的学习数学潜能的数学人才。这就促使广大教师积极探索培养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潜能这一重大课题。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采取多种手段,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开放式学习,不断培养各层次学生思维能力。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对如何巧妙运用策略,开发学习潜能谈谈认识,以供读者参考。  一、引导自主探索,培养学习能力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不受
该文讨论了在IBMPC/XT机上开发的一个微机辅助结构设计集成系统(框架部分)——MASD/F。该系统采用开放式系统的设计思想,可以完成平面框架的结构分析、结构设计、施工图绘制及材料
摘 要: 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深刻“钻研”教材,转变角色,创设情境,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数学教学 教学思考  新课程的最大特点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
摘 要: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分析,积极引导学生探索,教给学生寻找真理和发现真理的手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变抽象为直观,变被动为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学具 教学方法  动手实践
该文介绍了12参数犁面的计算机设计法,它是建立在以速度为基础的犁面设计,摆脱了过去的纯经验和纯几何的设计法。该文所介绍的计算机设计、绘图一体化软件系统,能对各种耕速、耕
开放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探究、主动发现、探索创新,学习知识是自身需求的表现,表现为:小组合作探究、体验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参与学习活动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暂缓批评
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主要是指通过学科教学教育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总体目标之一。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即学生能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分析、处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保障。而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正适应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