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小语课堂的精彩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w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由此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奠基石。“读”是小语课堂情感体验的有声表达,让“读”贯穿课堂,“读”出小语课堂的精彩与美丽。现结合小语课堂中的“读”,谈谈感悟。
  一、把握“读”的纲要
  早在东汉时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过:读,诵书也;籀,读书也。清人段玉裁注曰:“诵谓背其文,籀谓能绎其义。”由此可知,古人不但给了“读”以确切的定义,而且还对“读”提出了应包括“背其文”和“能绎其义”两个方面的要求。古人“读”书,尚且强调“读”的目标,作为小语课堂的教学实践者,语文教师理应贯彻落实好小语教材中“读”的目标任务,体现在:首先应对各个年级、各个阶段“读”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不偏离目标。其次,应把“读”所体现的层次性要求融会贯通起来,使之形成一个整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读”有所获。
  二、培养“读”的能力
  著名教育者张志公说:“语文课有一项特定的、无可推托的责任,就是教给学生‘读’的方法,进行种种计划的‘读’的训练,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高的‘读’书能力。”由此可见,对学生“读”的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1.在“读”中培养概括能力
  如在学习《烟台的海》一课时,通过品读描写烟台海冬、春、夏、秋特点的生动具体的语句,学生用简洁的词语表达四者给人们的印象,依次是“凝重”、“轻盈”、“浪漫”、“高远”,体现了学生读懂了课文所描述的生动优美的语言,从整体上感知了文章内容的精髓。
  2.在“读”中培养分析能力
  如学习《将相和》一文时,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概括出文中三个故事,并边读边思考三个故事之间的前因后果关系,并把这三个故事之间的因果关系用图表示出来。通过练习,学生对由这三个故事串联起来的课文内容理解得透彻明白。
  3.在“读”中培养模仿能力
  模仿是儿童好奇心强烈的表现。对于课文中构段谋篇等方面的独到之处,教师除了要带领学生在“读”中欣赏、感悟,还要抓住时机,通过读,引导学生模仿。教学《燕子》一文,学生通过“读”认识到作者用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小燕子活泼可爱的形象。适时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由整体到局部,抓住特点的方法勾勒某种动物,通过模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了这一写作方法。
  4.在“读”中培养想象能力
  一篇课文往往有生动的意境。教师在指导学生读文时,要引导学生想象出特定的画面,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领其情,悟其境。如《瀑布》中“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的奇丽景象,大部分学生没有见过,但通过读,学生可以借助图画想象出雪白发亮的瀑布从高处直泻而下,镶嵌在高高的青山之中的雄伟气势和壮丽景象,进入诗的意境。
  5.在“读”中培养迁移能力
  如教学《莫高窟》第三段时,可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自学这一节。段落先总写壁画宏伟瑰丽的特点,接着列举壁画的内容,再写壁画上飞天的各种各样的优美姿态。结构一目了然,条清晰理分明。掌握了这个表达规律,学生就会迁移,就会自由想象壁画上其他的内容和飞天姿态,或按总分结构写出其他事物。
  “读”所负载的能力培养目标很多。我们应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使“读”能更快捷准确地发掘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能力。
  三、灵活“读”的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读”的训练要灵活多样,因人而异,因文而异。无论采用哪种“读”的方式,都应以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为准绳,着重以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为目标,这样“读”的训练才能恰到好处。
  1.范读
  在初学课文时,教师的范读,可让学生从直观上能感觉到哪儿重读,哪儿轻读,哪儿慢读,哪儿快读。在范读过程中,教师还应恰当用好录音、录像等多种媒体,弥补教师范读的不足,充分发挥电教器材在“范读”等方面的功效。
  2.评点读
  教师在学生朗读后适时点评。如读《船长》,点评文中人物的表情、语言、动作,可以深入理解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与高尚的灵魂,可以激发学生“我要读”的欲望。
  3.重点读
  对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中要多指导学生朗读关键词、重点词,加深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如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朗读“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时,可让学生抓住“崎岖和坎坷”、“打不垮”、“希望之光”、“绝望之云”这些关键词品读,体会这些词所表达的含义,从而深化了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4.分角色读
  分角色朗读能活跃课堂气氛,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如《鞋匠的儿子》林肯和参议员的对话;《负荆请罪》中廉颇和蔺相如的对话等都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同时加深对人物内心活动和品质特点的感悟。
  四、注重“读”的关联
  “读练”相结合,是小语课堂教学的一个必备环节。其中,“读”是理解内容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学生自学课文,获得写作知识和提高写作能力的好形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读为本,以读导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把读的训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如在学习《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时,我着重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找出表现中心的语句即司马迁遭受酷刑之后的所想所做。学生读的眼前出现了司马迁在昏暗的烛光下持之以恒、忍辱含垢地写作《史记》,将荣辱置之度外的高大形象。领会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了作者抓住人物特点描写是为了表现主题,进而使学生加深对文章重点内容与写作意图内在联系的理解。
  总之,“读”是小语教材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最直接形象的手段。因此,要努力地实施、完善小语课堂中的“读”。把“读”的训练贯穿于整个小语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感知、理解、运用,由读导练,达知练思,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真实生动的主体。坚持小语课标精神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使整个课堂因为贯穿着“有声有色、有情有思”的读而焕发出勃勃生机。
其他文献
陶行知先生说:“是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1]rn人们常说:“课堂小社会,社会大课堂.”rn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最好的语文
作为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组成,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在于工程造价的控制.而在现代化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过程管控与施工质量、施工造价管理是建筑项目开展中的关键所在.而通过
目的:分析结肠镜诊疗前个性化肠道准备的临床效果,以为患者的临床科学护理提供可行性借鉴.方法:采用医学样本实验研究对比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接受结肠镜诊疗的1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因而,小学语文教师应是语言运用的典范。不难发现,同一个学科、同一个教学内容,采用基本相同的教学模式,有的教师因为能深入浅出地讲清问题,语言符合规范性的职业习惯,教学取得了成功,而有的教师往往不能准确地、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
D-Ser(D-serine,D-型丝氨酸)是一种常见的D-型氨基酸,是NMDA受体甘氨酸位点的内源性激动剂,具有调节NMDA受体的功能,可以治疗癫痫、精神分裂症,因此研究D-型丝氨酸毒理学具有重要的意义。D-Ser的代谢可能与DAAO(D-amino acid oxidase,D-型氨基酸氧化酶)有关系,DAAO代谢D-Ser的产物之一过氧化氢可能是导致肾毒性的直接因素。本研究为了进一步了解D-
目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采取扶正消瘤汤治疗,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74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术后采取常规内分泌治疗;观察组47例,在此基
目的:用"Cocktail"探针药物法研究丹参注射液对CYP450三个亚酶(主要是CYP1A2、2D6和3A4)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本研究采用由氨苯砜(20mg/kg)、咖啡因(1
摘 要: 在当今语文教学中,不少专家主张把语文教出“语文味”,不能使语文处于说教式的、空洞的、纯知识传授状态。文章认为,要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中挖掘教材的传统文化内涵,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学生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从而达到使整个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的目的。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人文关怀 传统文化 阅读体验 审美体验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实际上就是指在教学中,体现当代人文精神和人文取向的价值尺度,把
各省(市、区)党史征集委员会:杨尚昆同志七月九日在全军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很重要,不仅对军队的征集工作,而且对全国的征集工作都有重要指导意义。现转发你们,
我的课堂我做主,曾是教师的专属。教师一直都主导教学环节的设计、主导教学流程、主宰课堂上的每一分钟、主导谁回答问题、主持课堂上的每一个问题的答案,一直到实行新课程改革。我在新课改的路上摸索前行,虽然教师走下了神圣讲台,有了小组讨论,但是总感觉临尽水源却没有豁然开朗之感。直到观摩了林东第四中学“阳光、自主、高效”的“两案双型,五主四辅”教学,我才明白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地位怎样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