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德育教育体系的创新

来源 :语文建设·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csm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名:语文德育渗透艺术
  作者:白金声
  出版单位: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年
  ISBN:9787503824050
  定价:12元
  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始终摆在中学教育工作的首位,德育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而心理教育是以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语文德育渗透艺术》一书是作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总结出的学生语文德育培养体系,旨在使德育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形成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融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实现语文学科德育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联,力图寻找最佳的语文德育教育新模式,实现语文德育效果最优化。
  一、中学生语文德育的意义分析
  从《语文德育渗透艺术》一书中得知,语文德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主要目的,而且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作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岗位上总结得出,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既能增强学生参加德育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拼搏精神、百折不挠的抗挫能力等。学生在接受语文德育理论教育并进行德育教育实践过程中,学习一些社会公约,在实践中将“爱”与“规矩”结合,从而有充分的耐心和爱心来应对生活与学习中的困难。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语文德育特殊性分析
  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着民族思想、道德及智慧,而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都沉淀在汉语中。因此,肩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也成为语文这门学科的重要价值。语言文字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语言与思想、情感是相互发生的,语言不但是一种载体,更是意识、思维、心灵与人格的有效融合。从《语文德育渗透艺术》中可以看出,语文德育中渗透着学科特点,语文德育教育不同于政治德育教育的直接阐述观点,而是通过不同文章描述的不同社会现象或者生活环境所表达出的一些情感,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理想情操教育及审美培养。
  三、语文德育渗透策略分析
  语文的“语”字代表汉语言,而“文”字表示文学、文章。语文德育以语言、文章为内容,以形式多样的语言、思想、情感及鲜明的任务形象作为基础性条件,而这些基础性条件都需要通过语文课堂上的阅读与写作来完成。德育是以文章为载体的,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明确语文德育的具体内容。文章是表现语言、文化的一种材料,通过文章中丰富形象的内容,对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產生积极的影响。写作则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感悟、思想转换为文字,这是语文德育中将道德观念转变为道德实践的主要过程,同时也是语文德育体现出实效性的必然途径。
  (山东临沂市郯城县育新中学 郑娟)
其他文献
2008年中考现代文阅读题依然会变中求稳,将进一步渗透新课标精神。首先是阅读材料仍然选自课外,继续强调对学生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注意综合考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其次是速读与精读相结合,同时还会注重考查学生的信息捕捉、信息筛选和信息整合能力,考查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重视评价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和创造性理解。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章把握、要
一、望故乡  师:会背诵关于故乡的诗词吗?  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故乡总是跟什么有关?  生:跟月亮。  师:月亮高高在天上,故乡迢迢在远方。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用同一个动词——  生:望。  师:读课文。  生:(读)我冒着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
现行中职语文课程亟待改革。从国家层面看,中职语文自20世纪50年代始,课程内容便模糊不清,定位不准;教材缺少个性、取向不明,长期以来都是普高教材的缩编版和简易版,固守学科本位、知识中心,没有真正适合中职生的通用语文教材。因此,中职语文逐步陷入困局。从学校层面看,因“文化课要为专业课服务”的错误观念误导,许多学校已少开或不开语文课。学生的文化素质严重下降,职业教育成为职业培训。因此,要重新认识、正确
今年九月,陈平原教授卸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作为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双聘教授,陈先生今后将专心致力于学术研究。他说:“做行政不是我的理想,我的志趣在学术。”做行政和做学问确实是两种思路,这几年,陈先生已经感受到行政对于一个学者思维的破坏。陈平原教授也曾经参与过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但是很快就退出了。退出的理由,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中学语文教学是一个专业,不是“客串”—下就可以搞好的,我们必须尊重
鲁迅说过,年龄越大,越会想起小时候的事情,比如经常吃的水果,都是些非常普通的东西,却能引起永远的怀念。明知道这样的童年、故乡回忆,不免有理想化、美化的成分,甚至是一种“哄骗”,但却甘愿被哄骗,因为对童年和故乡的美好的回忆,能唤起我们自己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这是一种生命的神圣体验,是有着说不出的魅力的。因此,鲁迅有一本回忆性散文集,题目也很有诗意,叫做“朝花夕拾”。生命的早晨开的花,到生命的黄昏时节
历史小说家史杰鹏,这回从历史走向现实,推出了创作达三年之久的《楚墓》。与此前不同的是,作者有意将历史推远,将其作为小说的背景出现。  小说《楚墓》采用了复线结构:一条是暗线,描写战国时代的巫师伍笙,不可救药地爱上了楚国公主漪澜,他借助食梦之兽宛奇控制别人梦境,梦想与所爱之人结合,最终证明这一切不过是南柯一梦;一条是明线,叙述北方大学的讲师方子郊,遭逢了一段露水姻缘和一段暖昧情缘,最终堕落为盗墓同伙
中考二轮复习如何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有创新,有突破?如何才能够使二轮复习的效果有明显的提升?这是个一直困扰着许多初三老师的问题。笔者通过对近二十所学校的中考二轮复习课的深入调研和分析后认为,要搞好中考二轮复习,在策略上必须紧紧地抓住以下三个关键词:  一、整合  从笔者调研的情况看,一轮复习绝大多数学校都是采用的专题复习形式,即围绕《2012盐城市中考说明(语文)》(以下简称《考试说明》)所列出的考
今年五月,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部7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A Bite0f China),介绍中国各地美食,引发了新一轮的“美食争霸”。根据互动百科网站统计,在五月份的网络热词中,“舌尖上的中国”一词“热度”居于首位。与此同时,纪录片的热播也催生了一个新的流行语“舌尖上的××”。  (1)“舌尖上的高考”忙得家长冒汗(edqq com/a/20120604/000234)  (2)网友实拍“舌尖上
他们从诗的国度走来,衣袂飘飘。  他们带着历史的深邃与辽远,用或豪迈或温婉,或轻灵或厚重,或清淡或浓丽的笔触,书写了一章又一章特立独行的诗篇,唱响了一阕又一阕此起彼伏的天籁。  在他们的笔下,有驰骋疆场的恢宏,有月夜徘徊的静谧,有泛舟湖畔的闲适,有攀登山岳的奋勇。他们为春花秋月的灿烂举杯畅饮,亦为残荷落日的凄冷叹息踟蹰。宏图大志的昂扬,白首失意的悲叹,仕途坎坷的落寞,报国无门的悲愤,爱情逝去的遗恨
汉字是记录、传播中华文化的载体,其本身也是中华文化之一种。汉字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能读会认几千个汉字,理想的状态是让儿童获得较为全面的汉字认知,即在积累一定数量汉字的同时,养成汉字思维,积淀与汉字相关的中华文化,能够运用汉字进行契合其身心需要的阅读与写作,继而促进认知、情感的全面发展。下面将从汉字认知的视角谈谈识字教材(不含写字)编写的相关问题。  一、汉字认知视角下的教材状况  我们认为汉字认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