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2月1日,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基础教育一司司长高洪、副司长王定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发表了重要讲话。她指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对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示精神,关键是要认真研究在目前网络化、信息化、多元化、社会节奏快、学生流动性大的情况下,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做实的问题。陈小娅副部长谈到,在新形势、新情况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三大挑战:第一,我国当前处于深刻的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时期,中小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结构深刻变革对中小学生的成长带来强大的冲击。第二,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是什么,不同的专家看法不同,需要深入研究,达成共识。第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不适应性,客观上说缺乏科学指导。
在谈到下一步工作方向时,陈小娅副部长强调指出,要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专家应结合自己的专长深入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工作,将有关研究成果提交教育部作为参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心必须向下,放在基层,增加案例指导,增强针对性。要遵循科学的教育规律,因地制宜加强工作,避免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化、泛化,避免用行政化、群众化的方式指导工作。
会上,高洪司长传达了中央领导批示精神,指出教育部要根据温家宝总理的指示精神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推动中小学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秘书长魏云华介绍了专家指导委员会2008年、2009年的工作情况和2010年工作计划。主任委员林崇德介绍了关于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的设想。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王定华副司长认真听取了各方发言后,对会议达成的共识进行了高度概括,即: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要更加重视,二要积极推进,三要科学开展,四要制定有关文件,五要形成有效机制。
会议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林崇德教授主持,部分委员和一些中青年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廖文科也出席了会议。
本刊记者/陈 虹 吴九君 舒 娟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发表了重要讲话。她指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对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示精神,关键是要认真研究在目前网络化、信息化、多元化、社会节奏快、学生流动性大的情况下,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做实的问题。陈小娅副部长谈到,在新形势、新情况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三大挑战:第一,我国当前处于深刻的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时期,中小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结构深刻变革对中小学生的成长带来强大的冲击。第二,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是什么,不同的专家看法不同,需要深入研究,达成共识。第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不适应性,客观上说缺乏科学指导。
在谈到下一步工作方向时,陈小娅副部长强调指出,要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专家应结合自己的专长深入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工作,将有关研究成果提交教育部作为参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心必须向下,放在基层,增加案例指导,增强针对性。要遵循科学的教育规律,因地制宜加强工作,避免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化、泛化,避免用行政化、群众化的方式指导工作。
会上,高洪司长传达了中央领导批示精神,指出教育部要根据温家宝总理的指示精神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推动中小学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秘书长魏云华介绍了专家指导委员会2008年、2009年的工作情况和2010年工作计划。主任委员林崇德介绍了关于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的设想。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王定华副司长认真听取了各方发言后,对会议达成的共识进行了高度概括,即: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要更加重视,二要积极推进,三要科学开展,四要制定有关文件,五要形成有效机制。
会议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林崇德教授主持,部分委员和一些中青年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廖文科也出席了会议。
本刊记者/陈 虹 吴九君 舒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