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人文性教学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qi2513054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求真永远是求新的基础,尊重学生的多元反应和独特体验,只有建立在合情合理领会人文内涵的基础上,才能帮助他们理解高尚的人文精神,真正体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 人文性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着意引导学生于语言习得过程中确立主体意识,锻炼独立人格,陶冶良好性情。“听”与“读”是语言文字理解能力的训练,主要是对外在信息、知识、文化等的吸收,是内敛的指向人内心的思维过程,是自我精神生活逐渐丰厚与升华的过程。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养成一种开阔的阅读视野与倾听、容纳一切声音的博大情怀。教师应多为他们提供、创造多来源的语言信息,让学生充分地倾听与阅读。
  一、 正确体会教材的“人文性”
  如《文心雕龙》中所述:“情动而辞发”。作者在写文章时,必定是先倾注了情感,才来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每一篇文章都体现了作者的人文性。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得自己去领会课文字里行间蕴涵的深刻的人文性,才能以此去影响并感染小学生。例如,笔者在执教《夏明翰英勇就义》一课时,将夏明翰简单地理解成不怕死的英雄,可在课堂的互动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将英雄理解为不把生命当回事的人。笔者大惊,于是再次深究文本带给我们的人文信息。为什么他们会不怕死?那是他们热爱生命的表现,牺牲小我、顾全大我,那是为了能珍惜更多人的生命,这是对生命的一种真正的热爱啊!经过调查,95%的学生转变了对生命的看法,心目中真正树立起夏明翰的英雄形象。求真永远是求新的基础,尊重学生的多元反应和独特体验,只有建立在合情合理领会人文内涵的基础上,才能帮助他们理解高尚的人文精神,真正体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二、积极营造环境的“人文性”
  (一)关注差异,促进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人,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有其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待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只有从学生的差异上去关注每一个学生,为学生营造人文性的学习环境,才能让学生得到很好的发展。例如,笔者在阅读课上指导朗读时,让学生自由选一个同学作为竞争对手练习,然后上台比赛。 对于平时读书不流利的学生,只要他敢于挑战优秀的学生,就给予肯定。在课堂上,只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努力,积极举手发言的就要进行肯定。差生的努力尤其要及时给予鼓励,不要因为答案不标准或错误就冷落他,应告诉他,只要努力,你就会和成功越来越近。当每个小学生看到自己经过努力所得到的成绩都能得到肯定时,他们会为之骄傲,感受到教师的人文关怀,从而产生继续努力学习的动力,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二)生生互动,自主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 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但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看似体现学生自主发展、进行人文关怀实则搞形式的局面。
  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首先要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展开讨论、交流、操作、探究的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论文格式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其次,要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一是独立思考,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三是认真倾听;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只要使合作常规落到实处,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就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从而使学生自主、活泼地学习,营造出一个人文性的学习环境。
  (三)张扬个性,学会自评。
  长久以来,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于一种评价方式,那就是被评价者被动地接受来自外部的教师及其他学生的评价。其实,评价也是一个主动发展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中,各国都非常关注评价的主动性。英国曾提出一种“改善学习”的评价,它伴随着课程学习的始终,以自我为参照基础,要求学生了解已有的前提,明确学习目标并知道如何弥补达到目标的差距。德国在对教学评价的改革中也反映了这样一种理念:教学评价应当引入学生自我评价机制。由此可见,评价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与个性张扬。在教学中,如果把彰显个性的机会留给被评价者,引导小学生用自我表现作为参照标准,结合教师、同学等的外部评价,对自己在学习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学生才会在评价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势领域及弱势领域,这种评价方式不仅有利于保护并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有助于学生自我表现的发展与优势潜能的发掘,同时也能使学生本身感受到自己是被赏识的,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信任。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会自我评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创建出人文性的学习环境。
  三、提倡人文性教学法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在阅读课堂中要想真正实现“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小学生去享受学习的快乐、得到发展, 就必须大力提倡人文性教学法。有效的人文性教学方法应该是“思考、讨论、交流、反省”,在思考中,体现展示学生独特的思维个性和情感体验;在讨论中,努力使小组中每一位成员的立场得以展现;在交流中使各自的观点受到认可或质疑;在反省中使个体发现认知冲突和内心的矛盾。通过这些形式的交往,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克服大班教学所造成的空洞、低效的弊端,让每一位小学生感受到真正的人文关怀,使无穷无尽的知识从学生记忆的负担变成滋养他们幼小心灵、脆弱生命和美好人性的“维生素”。
  总之,教师着眼于对学生精神自由的尊重,关注“人”,发展“人”这一教育终极目标,充满着一种人情味的精神关怀。让学生的人文情怀在语文教学中同步成长,让小学语文教学永远体现人文性!
其他文献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措施。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影响着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和人才构成。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主导思想。下面谈谈我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在教学中引入创新意识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 “互文性”是一切语篇的基本特征,是不同语篇之间的一种对话关系。本文在语篇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结合Verschueren的语用综合观探讨语篇互文性的生成条件、生成过程以及功能。  [关键词]:互文性;语篇语言学;语言综观论  1 引言  “互文性”是一切语篇的基本特征,是不同语篇之间的一种对话关系。1981年Beaugrande 和Dressler在他们的著作《篇章语言学》中将互文性这一概
摘要:自画像是艺术家认识自我、展现自我的一种重要方式。从艺术家创造的林林总总的自画像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于自己的身份、社会地位、人生的一些看法,也可以看到他们的艺术态度和艺术风格,是一种典型的自我表现!每个人对自己的外貌都有研究和憧憬,尤其是现在的初中生,对自己的外貌更为关注。美术课中的自画像课程,更能让学生体现这种关注。所以我在美术教学10年的生涯中,自画像一课就成为让学生喜欢美术的一个亮点。
在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孩子们从小娇生惯养,任性自大,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是孩子的通病。因此,在走入社会后,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上演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所以,尽早培养孩子的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重点。学生作文是一种融语言文字和逻辑思维为一体的创造性劳动。“作文要写好,创新很重要”。教师应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  一、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可见,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对于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至关重要。实际教学中,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在阅读教学中挖掘创作激情。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
受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本人认为,趣味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 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兴趣,学得 主动,提高效率。由于教师的素质不相同,教学对象不同,使用教材不同,因而进行趣味教学没有也不可能有 固定的模式可循。但趣味教学所探讨的这些方面和所要追求的效果是相同的。  中学生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
摘要:本文从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注重语言教学的情感教育、精心组织安排教学活动、教师的自身修养以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五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实现智育与德育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课堂 德育教育  《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教学中应该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既要注意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
【摘 要】作文体现了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但是,有些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写作的潜力发挥不出来,对作文产生了神秘感和恐惧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写好作文的自信心,使他们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写作能力培养;小学生;教学过程;自信心;作文教学; 语文 写作兴趣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童心就像一 张白纸,有待于我们去描绘,童心又像羽翼未丰的小鸟,有待我们去哺育。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  一、信心激趣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