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忽视的重要课程资源——历史地图册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imi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忽视历史地图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历史地图册在历史教学中真的是可有可无的吗?笔者认为在课程资源的百花园中,历史地图册是教师进行直观教学的最好教学资源,在课堂上恰当使用它能够显著地提高课堂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首先,这是由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决定的。历史学科的最基本特点就是“过去性”,如何让学生把一个离自己非常遥远而又陌生的历史变为熟悉的、易懂的学习对象呢?历史地图册中丰富的图片和史料可以让学生对“过去的事”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次,重视历史地图教学符合当前新课改的要求。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学习的开放性、自主性。学生学习历史的开放性就是不仅仅局限于学习历史课本,还可以学习其他的相关课程资源,而历史地图册有其形象、直观、简明、生动的特点,通过在课前阅读历史地图册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再次,重视历史地图教学才能顺应新高考的发展趋势。自新课程改革以来,高考历史试卷中涉及历史地图、历史图片的题目越来越多。例如江苏卷,2007年第6题,2009年第5题,2010年第10、第13题,2011年和2012年的历史地图、图片题,每年都在5题以上,而江苏的小高考历史试题中涉及的历史地图、图片的题目近3年每年都在10题以上。可见新高考越来越注重对历史图片的考查,学生如果平时没有对历史地图、图片的较多关注,可能在历史高考中就很难取得优异成绩。下面就以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为例,谈谈历史地图册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提高课堂效率中的作用。
  一、通过历史地图册变抽象为具体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師。虽然高中学生的历史思维已有一定发展,但是通过生动的直观材料来辅助教学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历史地图册作为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源,能够把课本上不易理解的东西以图像的形式展现于眼前,把一些无形的、抽象的事物变成有形的、具体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专题二第1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地图册呈现了《缕悬法指南针》、《宋代火箭》、《铜火铳》等图片,学生读图后就可以形成对中国古代科技的直观印象,加强对历史的体验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再如专题一第2课《汉代的儒学》,地图册呈现了《创立太学的汉武帝》等图片和相关说明,学生看完后感觉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形象立即丰满生动起来。
  二、恰当运用历史地图册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通过比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而且能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事物的内在特征及其本质区别。地图册中的大量地图和图片恰好为历史比较法的实际运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例如在专题二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先对比地图册上的《唐代诗人分布图》和《宋代词人分布图》,看看这两个朝代文人的分布有何变化。在学生得出结论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政治和经济等方面来解释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从而加深学生对“一定时期的文化总是那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的规律的理解。如果在教学中随时提醒学生把类似地图进行对比,使学生养成一种习惯,学生的比较能力肯定会有显著提高。
  三、合理利用历史地图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历史地图册中穿插有不少精美清晰、色彩鲜艳的图片,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当时的风土人情,增强了地图在视觉上的吸引力,可以激发学生的读图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专题二第2课《中国古代的艺术》,地图册呈现了书圣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以及张旭的狂草《古诗四帖》等精美的书法艺术,学生读图后不但能够加深对书法各种字体特点的理解,而且提升了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四、有效利用历史地图册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新课标下的三维目标不仅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历史教学中合理利用历史地图册可以很好地实现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例如专题四第1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地图册以地图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孙中山先生一生主要的活动,学生读图后可以感受到孙中山先生为了追求民主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再如专题四第3课,地图册呈现了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路线图,学生读图后结合课本上南方谈话的内容,可以更好地体会邓小平大无畏的改革精神和善于创新的意识。
  总之,运用历史地图册进行教学、学习、考查,有利于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历史地图册这个重要的课程资源的作用,为学生开展探究型的学习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更加精彩。
  (责任编辑 庞丹丹)
其他文献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中发现更多的语文知识奥妙,不仅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集中力,还能够使他们在新鲜好奇中不断活化思维,逐步深入学习境地。尝试运用多元化的引导方式开启语文课堂教学,一方面能丰富课程学习内容,让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便于学习探究;另一方面能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任务和方向,使他们保持高涨的学习激情,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多元化引导能丰富学生的想象思维,让学生在深思
今天,大多数英国人对自己国家过去的殖民行径感到非常尴尬,有太多令人震惊的帝国扩张活动令我们感到羞耻,但是,与其他那些殖民罪行相比,英国帝国主义有一件不可告人的丑事易于被视而不见,这就是鸦片。  在我看来,英国一直竭尽全力忘记它与中国打了两次鸦片战争的事实,在英国中学和大学的历史课上碰不到鸦片战争的内容是十分可能的。英国对于这两次战争的健忘症早就开始了,英国从事毒品贸易的那些历史痕迹在伦敦也被有意忽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感到光荣并热爱自己这一神圣的事业,坚信“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我在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对工作勤勤恳恳,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特别是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期间,我所带班级班风、学风良好,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班级”,成绩显著,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和表彰。下面,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我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在学校里,学生与班主任接触的时间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各科教师都积极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课改理念,以响应素质教育时代的发展需求。传统的“低效”“无效”课堂随处可见,为此,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努力打造高效课堂,以适应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那么,什么是高效课堂呢?笔者认为,所谓高效课堂,主要是指师生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去获取尽可能大的教学成果。从某种程度上说,打造高效课堂的过程就是追求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的过程。在本论文中,笔者将结合农村初中英语教学
《地理教育》创刊于1980年,经历了30年的风风雨雨,始终以最好地为中学地理教学与教研服务为办刊宗旨。为教师们在地理科学知识传播、地理改革信息传递方面,提供参考和帮助;为教师们在交流教研成果、拓展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方面铺路搭桥、穿针引线。在教师的教育人生旅程中,有《地理教育》相伴,原本寂寞的路就有了生气。边走边看,边看边悟,边悟边交流彼此行路的心得体验,一路相携,享受着这蕴含浓郁人文气息的地理空间
2011年的政治高考试题总体偏难,学生得分较低,针对这种情况作为中学教师和学生该如何应对呢?笔者从以下五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通过教师自身文化素质的提升来带动学生能力的提高,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作为教书育人的现代政治教师,应具有广博的本学科边缘知识。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政治教师应当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知识杂家,要多阅读报刊,多收看新闻,关心国内
八旗兵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时产生了八旗兵,最初是狩猎组织,后来在贵族控制下进行战争和生产活动,是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1601年初创时只有四部,分别以黄、白、红、蓝四色旗为标志,后增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共八旗。每旗7500人,八旗共6万人。八旗兵平时生产,战时出征。八旗为世袭兵制,在16岁以上的八旗子弟中挑选。八旗制度的实行,不仅提高了军队战斗力,还满足了女真生产的发展。  清军入关后,
“设疑、对话、延伸”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包含三个基本环节:一是设疑。设疑就是设置问题,它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基础,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有精妙设疑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不断解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二是对话。对话就是师生、生生借助历史语言的形式进行平等的有意义的交流,它是教学目标能否得以实现的关键,是学生能否提升解疑能力、创新能力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三是
一、导入  读完本文有什么感觉?  证据,是用来证明什么的?(证明、说明有些不知道的东西)文章有个动词贯穿全文你能注意到吗?(“知道”这个词贯穿全文)那么你能发现作者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吗?关于知道和不知道,作者是怎么说的呢?  请看幻灯片(哪个动词频率最高)。  问过同学初读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的感受,有同学说是作者的故乡消失了,他回想起他的故乡。也有同学说读不大懂。我想除了对消失的故乡的回
学生要“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这是地理课程标准在“过程与方法”部分对学生提出的要求。综观湘教版的地理教材,不难发现与以往教材相比,一个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增加了许多“活动”,它更多地要求学生自主去进行探索、求证、总结和运用。为此,新课程的地理活动教学要紧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