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课“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教学设计

来源 :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ilak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专题,教学设计,现代化,北京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0)03—0049—04
  
  一、缘起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多数中学历史教师出于一种“职业的敏感”,在教学中对此会有某种“表达”。但是如何将思想教育的内涵贯穿于教学之中,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笔者在参加嘉兴市高三调测考试命题时,曾以“镜像北京”为载体,给出1900年、1919年、1949年、1984年四幅有关北京的历史图片,并提供一定的文字材料来组题,此构思得到许多老师的肯定。后来我们想:何不把这样的构思运用于教学设计,作为对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一种纪念、一种反思。2009年11月,在高一学完必修I五个专题的基础上,笔者组织了一次以《从“镜像北京”看中国现代化历程》的专题复习课。
  
  二、设计思路
  
  以“读图学史”为主要方法,以“镜像北京”为载体,通过历史的画面建构知识,引导学生回归历史现场,实现热点问题与近现代相关历史知识的整合,通过问题的设计、思考、讨论,获得历史认识和历史智慧,渗透爱国、平等、民主等情感与价值的体验,加深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设计
  
  镜像1:北京之2009
  呈现一系列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的相关图片(如图1)。
  
  问题2:图2中北京前门所遭之“劫”是什么?此“劫”说明了中国现代化道路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什么?
  解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古老的中国坠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要实现现代化,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取得国家和民族的独立。
  镜像3:北京之1919
  呈现1919年北京大学学生游行情景的图片(图3)。
  
  问题6:人们狂欢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7:有人说,这一事件既为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扫除了障碍,也改变了19世纪后期以来中国现代化的路径和方向,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解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扫除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主要障碍。近代以来,虽然中国一直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探索,但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探索基本上是走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
  镜像5:北京之1966
  呈现图5,1966年的北京是红色的海洋,响彻云霄的是“毛主席万岁”的呼声。
  
  问题9:结合专题四的相关知识,你认为1984年国庆游行中出现“小平您好”的原因是什么?
  解释:邓小平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成为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倡导的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时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实现现代化是全国人民的愿望,“小平您好”表达了人民的心声,得到人民的拥护。
  材料3:现代人格理想中的自由、平等、人格独立、个性尊严等要求,都与民主政治的社会条件有关;相应的,把民主作为基本的价值,就不可能再接受与专制政治相联结的文化符号——圣人。换言之,民主的理想是“平民”代替“圣人”成为理想人格的载体的政治背景。
  ——高瑞泉《中国现代精神传统》
  问题10:从1966年铺天盖地的“毛主席万岁”到1984年悄然出现的“小平您好”,反映了民众心理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核心内涵是什么?从这个意义上看“小平您好”的出现有什么意义?
  解释:从“毛主席万岁”到“小平您好”,反映了民众在表达对革命领袖的崇敬之情时,从缺乏民主意识的个人崇拜发展到基于人格独立、平等的肯定和敬仰,反映了改革开放后,随着思想解放和民主建设的深入,人们在文化心理和精神层面的进步。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我们当然可以有敬仰或是崇拜的人,甚至可以做“粉丝”,但作为一个现代公民,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种敬仰或崇拜必须是建立在人格独立和个性尊严的基础之上的。
  镜像7:北京之2008
  小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化从思想解放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民主政治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也不断推进,中国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呈现一组北京奥运会的相关图片(如图7)。
  
  问题11:从中国现代化历程的启示中,同学们觉得应该如何做一个现代公民?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我们应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什么?
  
  四、总结与反思
  
  这是一节围绕热点问题的高一年级专题复习课,主要体现了几个教学意图:
  1 以历史图片为载体,引导学生回到历史现场。
  这节课以10多幅图片为载体,重点解读了其中的5幅图片,图片的作用不仅在串联知识,更在通过具体的场景,引导学生回到历史现场,使历史课更有“历史味”和“现场感”,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在图片的选择上,避开“领袖主角”,有意使用“大众主角”的历史图片,与传播平等、民主等现代精神的教学追求相契合,体现了教学设计的用心。
  2 以社会热点为切口,实现知识的整合与建构。
  五四运动9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2009年的两个重要热点,尤其是通过国庆阅兵,激起了全社会的民族自豪感,以此为切入点组织专题复习课教学,能很好地触动学生的兴奋点。同时,以这两个热点为主要切入点,将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等专题中相关知识自然地整合起来,在回忆中实现知识的建构,以特定的视角认识中国现代化历程。
  3 以人文精神为核心,追求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
  这节专题课不满足于引导学生回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将新中国成立60周年所激发的比较朴素的爱国情感与有一定深度的历史认识、民主观念、公民意识结合起来,较全面地体现了历史课程作为人文学科的教育价值。
  本课教学中有些问题也值得进一步探讨。例如因为拘拟于“读图学史”的教学形式,对于国庆60周年庆典,有些老师认为用视频效果更好;有些老师认为作为高一年级的专题复习课,有些问题设计要求过高,如关于救亡与启蒙的关系问题等。
  
  [作者简介]许彩仙,女,浙江上虞人,浙江省新昌县知新中学历史教师,中学一级教师,绍兴市青年教师“研究者”联盟成员,主要从事中学历史教学与研究。徐金超,男,1974年生,浙江新昌人,浙江省新昌县知新中学教科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绍兴市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历史课程与教学的研究。
  [责任编辑:王雅贞]
其他文献
[关键词]历史思维能力,SOLO评价理论,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8)03-0053-03    一、历史思维能力评价的现状    历史思维能力是人们用以再认和再现历史事实、解释和理解历史现象、把握历史发展过程、分析和评价历史客体的一种素养。在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高质量的评价可以发挥良好的反馈作用,从而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
摘 要?演欧阳武在民初本是赣督李烈钧手下健将,但反袁态度并不激烈,加之其兄众议院议员欧阳成等在幕后积极活动,因此得以在袁世凯罢免李烈钧后出任江西护军使,并经黎元洪保荐兼代贛督。他一方面暗中表示拥护中央,另一方面公开谋求赣省自保,故他对北军以震慑“乱党”为由入赣,竭力阻止。二次革命在湖口爆发后,欧阳武在袁世凯方面笼络、施压下,一度表示要派兵进攻湖口,但很快他又接受讨袁派推举,出任赣督。随着北军逼近南
[关键词]人物评说,个性,神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9)07—0013—03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曾说“史家追述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时事,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人情合理。”这段话带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评价历史人物或是事件,要尽量将之放在一定的历史情景中加以体验、理解与研究,以期实现和古人处于同一境界
摘 要:警察总监是南京国民政府于1931年对中央警察组织的改组,它从建立到流产仅数月。胡汉民被扣后引发的宁粤对峙是其设立的导火索,抑制奉系内政大权是直接动因,以警权统一实现国家集权是根本原因。蒋介石需联合奉系来抗衡粤派主导的反蒋联盟,这使警察总监走向终结。其“立”与“废”的史实背后展示了警权统一与派系政争的运作及其互动。  关键词:警察总监,政治斗争,警权统一,派系政争,吴铁城  中图分类号K26
关键词 洋务新政,北洋新政,天津,文明建构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4)04-0070-03  洋务新政到北洋新政时期是近代中国非常重要的转型阶段,这一阶段天津在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发展都有重大的示范意义,这些方面的进展共同推进了天津近代文明的建构。2013年11月8-9日,由天津社会科学院主办、天津市历史学学会与通用地产(天津
[摘 要]铁路转运业是以货物的代运、装卸与转口为主要职能的行业,它由一系列转运公司组成。由于其在客观上推进了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因此社会舆论密切注视着转运业的走向。通过考察1878—1936年社会舆论的发展历程,可展现其与实践形成的紧密互动。同时在分析该时期实践措施的演進方面,也可看出舆论所施加的影响。舆论与实践的密切关联,推动了铁路转运业的发展。   [关键词]社会舆论,转运公司,铁路转运业  
[关键词]思想,专业素质,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0)21-0022-04    2009年年底,我应中科协“聚焦课堂”活动邀请,在深圳布吉中学开设了一节《新文化运动》的公开课。一节课要有一节课的灵魂。这个“灵魂”就是统摄这节课全部历史内容素材和教学过程的核心概念。有了“灵魂”,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才能“形散神聚”;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基础知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过程维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09)13—0005—06    台湾指考设置了4项12个目标,但在实际操作中,第一项目标“基础知识”所占比重最大,位列4项测验目标之首。这是否意味着指考侧重知识的考查呢?不是。指考基础知识测验目标的操作与定位,依据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涉及对历史知识的认
[关键词]民国,高中文化史纲要,新史学,国情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8)03-0034-04    1923年,全国教育联合会颁布《初级中学历史课程纲要》的同时,还颁布了面向高中历史教学的《高级中学公共必修的文化史学纲要》(徐则陵起草,以下简称《文化史纲要》)。关于这一问题的已有研究,实有继续探讨之必要。  我们可从课程内容、课程目标的角度
九一八事变以后,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开始重视国防建设。1932年11月1日,蒋介石成立了国防设计委员会。1933年初,日军进攻华北,给蒋介石带来很大危机感。他于同年3月在日记里开始提及国家总动员。但是,蒋介石当时在“安内攘外”的方针下,将剿共和国家统一作为首要任务。与此同时,他试图以经济建设、交通建设和民众教育等为掩护,秘密地进行国防建设,为抗战做准备。  1935年下半年,剿共告一段落,蒋介石开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