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材料的开发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c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更重视数学理论知识,教学内容缺乏关联性、整体性,忽略对学生认知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多地依赖数学课本,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开发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材料,是帮助小学生系统进行结构化学习的重要举措,具有不小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材料的研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学会思考数学规律,打破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刻板印象。
  一、 联系实际生活
  结构化教学材料的开发需要将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理论知识时,会对所学的知识产生第一印象,这个第一印象大多来源于他们的生活认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可以体现结构化教学材料的连续性,让学生把新知識和生活经验融合起来,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梳理知识点,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有趣的生活场景,也可以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投入数学知识理论体系的构建。
  例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构建加法运算的知识链。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特点,引入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想象在商店购物的情境:假设购买学习用具花费9元,购买饮料花费3元,试着计算共花费多少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发现可以将数字“凑十”,9加3转化为9加1再加2,就能直接得出计算结果。通过实际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还有利于学生发现数学运算的规律,帮助学生形成进位运算的知识经验,为之后更复杂的数学运算学习奠定基础。
  二、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开发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材料的一个关键,是将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关联,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建立合作型教学模式。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为师生提供了交流平台,有利于学生开动大脑,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同时,学生在合作中可以相互交流,从多角度看待数学知识,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问题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牵头工作,设置具有层次性的问题,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合作中提高数学综合素养。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认知差异,提出具有探究性的关联问题:“两组平行线可以组成平行四边形吗?只有一组平行线的四边形叫什么?”平行线是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概念的关联点,教师可以运用这类探究性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在纸上分别试着画一组平行线和两组平行线,并探究有几种画法。学生在画四边形时思路往往不同,绘制的四边形也不同,教师要及时参与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三、组织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知识系统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结构化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实践活动的应用。组织实践活动是完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重要措施,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组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理论知识进行延伸,帮助学生深挖知识点,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创新。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给每位学生发放平行四边形的纸张,让学生动手裁剪,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将平行四边形拼凑成矩形。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相同底和高的平行四边形与矩形可以重合,且它们的面积是相同的。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让学生联系矩形的面积,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同样地,教师可以用类似的方式组织学生探知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提高动手能力,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总之,开发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材料,可以有效打破传统教学的壁垒,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新才学校)
其他文献
“快乐读书吧”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个新增的栏目,这个栏目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设计合适的课型对达成“快乐读书吧”背后的目标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内在的原始经验和思维方式入手,引领学生展开对整本书的阅读,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养成喜欢阅读的习惯。  一、合理选择书目,激发阅读欲望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绝不能一
期刊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写作能力是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一项重要能力,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给他们创设写作情境、提供写作素材、培养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下面,笔者将结合小学三年级上册的习作教学实践,谈一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 创设情境是培养写作兴趣的法宝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
期刊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让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实现立德树人,离不开教育支撑,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主线,学校不但要加强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的教育,还要在其他学科中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德育有机融合在数学教学之中。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特别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因为学生年龄小,很难感受到数学内容传递出来的德育信息。在
期刊
新课程改革涉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国家战略问题,集中体现着国家意志,承载着国家的教育理想、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决定着民族的未来。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的,毫无疑问,教师是课程建设者,课程开发能力是教师业务素质的重要标志。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呢?笔者从学校的视角出发,探讨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策略。  一、唤醒课程意识  课程意识是指教师在课程实施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面临的一方面是活泼好动、以直观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另一方面是充满严谨性和抽象性的数学学科。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搭建桥梁?数学多元表征恰恰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学生通过多元表征能将已有的学习经验融入新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还可以让思维方式以表征的形式显现出来,实现思维的可视化。  一、 溯源:数学多元表征学习的现实基础  数学多元表征学习就是将数学概念、定理、性质
期刊
在传统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观念是传统的和落后的,他们仍然遵循应试教育的思路,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这就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观念和要求,教师无法及时获得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反馈,导致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气氛低迷。其次,小学生身心发展不足,灌输式教学很难使其积极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导致他们缺乏数学思维。最后,小学数学教师以教科书为中
期刊
当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指导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例如:指导的目的性强、指导方式单一、指导内容不合理等。“元指导”是为了有效地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数学基本原理、规律、要素等出发,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内容、基本方式、基本过程进行指导的方式。“元指导”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数学,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通过“元指导”引导学生提问  “元指
期刊
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对于理论知识,学生往往感觉枯燥无味,难以产生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联系实际生活,融入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提升数学水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创新课堂教学方法,重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断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现状  (一)对教学改革的认识不深入  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
期刊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旨在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互动中探究知识。新课程理念倡导互动教学,主张教与学相互影响,师和生交往沟通,形成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在互动中提高教学效果。然而,许多教师在互动教学中有失偏颇,把握不准互动教学的要领,存在一些形式主义倾向,导致互动教学有违初心,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笔者结合日常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数学互动教学的策略。  一、 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互动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问题的解决贯穿整个小学阶段,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数学中的盈亏问题是比较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数学问题,教师应当组织和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本文以“盈亏问题”为例,对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一、 小学数学问题的教学现状  (一)教师方面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教师也应与时俱进,树立创新思维,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