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策略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1684718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涉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国家战略问题,集中体现着国家意志,承载着国家的教育理想、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决定着民族的未来。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的,毫无疑问,教师是课程建设者,课程开发能力是教师业务素质的重要标志。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呢?笔者从学校的视角出发,探讨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策略。
  一、唤醒课程意识
  课程意识是指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对课程意义的敏感程度,它强调教学的价值和人在教育中的作用,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内在力量。教师的课程意识直接影响着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从而决定着教学的价值取向,因此,学校要唤醒教师的课程意识。
  (一)让课程理念达成共识
  对课程进行开发,教师首先要达成课程理念的共识。在构建课程理念的过程中,学校要以平等、合作、分享的方式,鼓励教师为学校课程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群策群力开发学校课程,形成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
  (二)让教师处于课程构建的主体地位
  要增强教师开发课程的意识,就要让教师处于课程建构的主体地位。学校要从教师的工作常态和实际需求出发,完善课程建设机制,建立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教学团队,这样的组织结构能改变学校以往只强调横向比较的做法,加强对重点工作的纵向关注。以项目负责制为例,负责项目的教师可以直接整合教研组的相关资源,在沟通中减少层级的沟通环节,保证项目的高效运行,将重心下移,更凸显教师在其中的作用。
  (三) 组建合作小组
  常规的教研团队一般由同学科、同年级的教师组成,不能完全满足课程实施的需求。学校可以组建合作小组,小组成员的特质为“四个不同、一个相同”,即教师来自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职级,但研究的方向相同,研究的内容可以小到一个项目,大到一门课程,以保证课程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种方式能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让各个年龄层次的教师都参与其中,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
  二、提高课程设计能力
  (一)研读标准,关联课程设计
  要提高课程設计能力,教师不仅要仔细研读本学科的课程标准,还要有针对性地了解其他学段课程的标准及教材内容,加强不同课程之间的联系。例如,统编版语文教材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主题“制定班级公约”与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班规我们订》一课的内容十分吻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提到的制定班规的方式及制定班规的程序,是对语文学习的有效补充。在设计语文课程时,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运用进来,能使学生在语文口语交际中有据可依,同时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也有帮助。
  (二)项目式学习专题设计
  项目设计方案需要教师有课程设计思维和整体构建的能力,以任务为驱动,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让学生在探究中完成学习任务。以小学六年级“语文+多学科”项目学习方案“如何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为例,教师在设计时可以融合综合实践、美术、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的内容。通过语文学科结合教材文本和扩展阅读,让学生感受古人笔下的美景,激发学生了解当下环保现状的兴趣;通过综合实践学科协助学生有效地开展社会调查,同时结合地方教材了解当地政府的重要举措。整个设计实施过程能促进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有效合作,同时让学生运用综合能力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三)课程活动设计
  课程活动设计是提高教师课程参与度和课程设计能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笔者对课程进行探索,构建了以“丰富的课程炼修养、塑人格”为学科理念的“漫味语文”课程群,让学生在“漫”中尽情玩味语言之美,打牢语文基础;在阅读中回味文字之美,细细品味文字的构建之美,提升审美品位。在此课程价值观的共识下,笔者和团队一起设立了丰富多彩的“漫味”节日,如“漫听书写节”,规范汉字书写;“漫彩绘报节”,绘图创写图本;“漫乐作文节”,抒发真情实感。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城北学校)
其他文献
一年级的学生對字的概念不是很理解,识字、写字对他们来说是比较枯燥无味的,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对识字产生兴趣、提高识字的效率并理解字的含义,是一堂课的重点之一。虽然教师都知道识字教学的诗歌化有许多好处,但是怎样为汉字写诗呢?笔者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汉字本美丽,自成一首诗  中国的汉字本身就像诗一样美丽,无论是字形还是字音、字义,无不透露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个字就是一首诗。
期刊
要想打开语文学科的“窗户”,教师就要找准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处于乐学、趣学的状态.课堂教学内容要充满趣味,难易程度要合理,课堂形式要有创新性,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高效地汲取知识.笔者在此以《童年的水墨画》为例,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期刊
“体验式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交流和分享个人所得,在反思、总结中提炼,最后将成果再次运用到实践中,从而获得进步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体验式学习”方式是顺应社会发展潮流,也是遵循当代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方式。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体验式学习”法,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  一、情境體验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的文体丰富多样,主要有诗歌、散文、记叙文、科学小品文等。针对不同
期刊
我们常说的人文素养,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理念,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即人文精神。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古诗文真正能够吸引人的,是诗人表达的某种思想情感及诗人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世界。学习古诗文是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应通过古诗文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自主朗读,从量变转向质变  诗人在创作古诗时,有特定的时代背景。
期刊
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其中,工具性指向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人文性指向内在道德品质的形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师应该紧密结合语文教学与德育,更好地推动学生不断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一、激活范例榜样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不能以知识、信息为抓手进行直接灌输,而应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人物
期刊
“探究式学习”是数学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体验式探究注重学生的探究感受、体验。体验式探究以素养生成为目标,以数学探究为主要方式,以感受体验为核心,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深度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构数学知识,发展数学学习力,形成数学基本观念。  一、 在感知体验中触发深度探究  感知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首先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操作等,从而获得数学感知。在
期刊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注重实效性,在阅读策略方面有明显的指导性作用.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立足课堂教学实践,优化教学过程,让课堂成为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切实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搭船的鸟》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课文,笔者以该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立足核心素养,夯实语用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期刊
“快乐读书吧”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个新增的栏目,这个栏目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设计合适的课型对达成“快乐读书吧”背后的目标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内在的原始经验和思维方式入手,引领学生展开对整本书的阅读,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养成喜欢阅读的习惯。  一、合理选择书目,激发阅读欲望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绝不能一
期刊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写作能力是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一项重要能力,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给他们创设写作情境、提供写作素材、培养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下面,笔者将结合小学三年级上册的习作教学实践,谈一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 创设情境是培养写作兴趣的法宝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
期刊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让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实现立德树人,离不开教育支撑,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主线,学校不但要加强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的教育,还要在其他学科中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德育有机融合在数学教学之中。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特别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因为学生年龄小,很难感受到数学内容传递出来的德育信息。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