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t5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资源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生成性的资源,它们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样,小学语文教学也需要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这些生成性的资源。本文主要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生资源为研究对象,探讨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重要对象,也是进行教育的根本和源泉。教师是进行学生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体,教师对资源的利用程度取决于对学生资源的开发程度。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资源开发和利用还存在一些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资源的概念认识还不太清楚。因此,本文主要结合教学实践对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探讨。
  一、学生资源概念
  目前,学术界对学生资源的关注越来越多,也有不少关于学生资源的概念的界定。总的来说对于学生资源概念的界定主要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学生资源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生成的资源,这种资源主要来源于学生,具体体现在学生对于教师提问的回答如何,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一些突出的表现等等。广义的学生资源指的是在课堂内和课堂外学生表现出来的知识和经验,这种知识和经验可以被教师所利用,并且有利于教师教学的资源。这种资源具体表现为学生的知识、行为、创意情感态度等等。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不足之处
  1.对学生资源认识不足
  学生资源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教学要有针对性,首先需要加强对学生资源的认识,应该把学生理解为一个鲜活的,有思想有意识的个体。然而遗憾的是,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把教学过程机械地理解为教师灌输,学生接受的传统模式。缺乏对教育对象的深刻了解和认识。
  2.忽视学生个性
  目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对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关注还不够,甚至忽视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容易忽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方面的重视度不够,甚至从来没有关注过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从整体学生出发,缺乏对个别学生的个性进行开发,这样使得教学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
  3.缺乏创新性开发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创建展示学生个性和兴趣需要的平台比较少,甚至有的小学语文教师从来没有实施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情绪和态度的关注,缺乏对学生表达的观点和态度进行及时的、合理的判断,往往没有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积极有效的教育。在教学中教师更多的关注点在于如何把一堂课的时间充分利用,把课时知识点讲解清楚,这样便无暇顾及个别学生的情绪和观点。
  4.缺乏对学生周边环境的开发和利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周边的环境资源的利用,然而,学生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是进行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在一定程度上也来源于对周边环境的开发。但是,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很好的利用和开发学生周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也有少部分教师存在从来没有利用过学生周边环境的现象。在教学中教师缺乏对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锻炼,未能做到小学语文课程与地方课程的有效结合。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策
  1.加强对学生资源的认识
  一个良性的教学过程,不仅需要老师的知识引导,更需要学生的密切配合,师生积极互动才能调动课堂气氛,促进教学效果。为此,老师应该提高对学生资源认识。要把学生看做一个有思想,有活力的个体,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在思维、认知、阅历、能力等方面的突出特点,在课堂上要善于挖掘发现学生资源,在课堂提问、讨论中积极利用这些资源,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老师和其他同学的互动交流中学习到新的知识。
  2.积极开发学生语文基础性资源
  在教学中要想实现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应有的知识水平,不仅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营造好宽松和安全的学习氛围,更在于以学生现有的语文知识和认知的基础为出发点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把学生的认知资源化。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程度上充分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现有的语文基础知识为根基帮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3.开展师生互动,形成生成性资源尊重学生有效运用个体差异资源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在认知、思维、兴趣、能力等方面都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这些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资源,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出各自的才能和特色,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建立相应的教师培训和激励机制
  语文教师在学生资源的开发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了解决定着其对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把教师对学生资源的开发能力纳入教师技能评估体系,表现优异者给予一定的激励,推动教师开发学生资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小结
  新课程改革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为现代的充满活力的课堂。这就需要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们的个性差异,充分发掘和利用学生资源,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加强师生的互动沟通,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点,收到较好的课堂效果。
  【作者单位:泗洪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充分肯定现行语文教学大纲对于语文性质认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样新的表述。随着对新课程的深入解读,能强烈感受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人文情怀。  一、抓住课文补白,彰显人文关怀  《美丽的丹顶鹤》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对丹顶鹤美丽外形和高雅姿态的说明、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课程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回归生活”,如何真正体现这一理念,提高品德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创设生活情境是很有效的途径。下面我就结合三年级上册《我不耍赖皮》一课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导入时创设生活情境,抛砖引玉  对于一节成功的课来说,导入环节往往决定着学生能否进入一个最佳的学习状
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并强调知识与能力的转化。而知识要转化成能力,必须要有语言训练环节的介入和支持。正确认识语言训练,遵循教学原则,在课堂中设计最合理的语言训练,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是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进而转化为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下面笔者将从模仿、对话、练笔三个角度,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语言的。  汉语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同时也有强烈的工具性。我们要充分运用汉语的这一特点,既要
马克思曾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这里科学地揭示了人与环境之间作用与反作用的辩证关系。“创造人”也就是“教育人”。任何一个阶段的教育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幼儿园也不例外。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教育要取得较大的效益,必须优化环境。”可见,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我们应抓住园内外环境中的有效资源,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幼儿园教育已将环境的教育价值摆在了整个教育的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有效地学习方式,但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课堂中的有效契机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功效。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合作学习中有效契机的把握要注意“三个关节点”。  一、山重水尽疑无路:出现质疑时  我们的课堂是生成的,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理解文本,以他们的视角看世界,可能会出现我们成人难以想象的一些“问题”。开放的课堂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些论述,充分说明数学教学的主旨是学以致用,是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从小学到大学甚至更高的学历,数学总是无处不在,它由生活中提取,又使用于生活。而小学数学课本更是数学这门学科的启蒙书,只有在小学里养成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习惯,才能为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老师在教授数学的时候,需要将寓教于乐的理念贯穿在教学过程中,将数学融于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运用能力。  我们的生活里数学的身影总是随处可见。
五年制高职,特别是建设类五年制高职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课改压力大却经验少,如何认清形势、找准课改方向是摆在建设类五年制高职深化发展道路面前的重大攻关课题。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建设分院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借鉴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BAG的课程开发方法,结合学校已有的课程改革的基础,综合各种因素,创新了一套具有五年制高职特色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1443”课程改革模式。  一、五年制高职“1443”
焦作市的法律援助工作始于1998年10月.两年多来,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共免费为群众法律咨询10300人次,审查法律援助申请2900余件,批准1436件,其中刑事法律援助案件381件,民事
笔者作为艺术职业院校一名音乐公共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深刻感受到必须着重抓好“三个对接”。  一、经典和流行对接  经典和流行对学生同样重要。经典代表人类最高智慧,是我们连接过去、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是人类的价值资源。你可以是经典的喜爱者,也可以是经典的质疑者和批评者。但不管怎样,经典应该是每个人教养的一部分,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只有让经典在“下意识”里头得着根底,才会不知不觉会“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