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更新从“改变”开始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tney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要做个文明人》是辽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文明生活”中的一个主题。四次执教这节课,四次改动教学设计。每一次改动都让我的教学理念有了新的提升,从中获益匪浅。
  
  一、提问方式的改变:从“应然”到“实然”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儿童的想法、希望、活动与表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力图从“儿童应该学习什么”的角度出发,避免使用“你应该怎样”的话语,从“应然”走向“实然”。如此,才能真正体现“关注孩子生活,回归学习者为学习主体”的课程理念。
  试教时,我设计的贯穿全课的问题是:“生活中,你应该怎样做个文明人呢?”一开始,孩子们也像是在积极和我交流,但我感觉很生涩,因为他们总是从“应该”或者“不应该”的角度来说话,套话、空话连篇。课后,经区教研员宋老师的启发,我改变了问法:“生活中,你是怎么做文明人的?”借此问题,变孩子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为“实际是怎样做的”,让孩子的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问题抛出后,我处处围绕孩子的生活做文章,使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告诉给教室里的老师和同学。尽管主题相同,但每个人的做法却不一样,这就为他们提供了互相学习的空间。我该做的只是适时帮助他们提炼,不断地表扬、鼓励,课堂顿时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乘自动扶梯时都不分左右地随便站立着,有的孩子还会在上面打闹嬉戏,因此在商场如何乘自动扶梯是我这节课准备与孩子交流的一个重点话题。按以前的思路,课堂上我只要找个时机说说“乘自动扶梯时应该站在右侧”,想必也有一半同学能记住。但理念转变后,我改变了教学方式。课堂上,从孩子“走楼梯靠右侧”的生活经验来引出“你是怎样乘自动扶梯的”这一话题。通过交流,孩子从会看规则到能懂规则,进而能守规则,真正提升了文明水平。
  
  二、教学结构的改变:从“条块式”到“话题式”
  
  执教《我要做个文明人》时,我把文明行为的范围界定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区域内,块状结构设计非常清晰。但上课时,难免有孩子把说过的问题又重复说出来,即使老师提示也没有什么作用。比如说:不乱扔垃圾的问题,在学校这个版块中说了,可在家庭这个版块又蹦出来了,小组合作讨论公共场所的做法时,又被孩子再一次提及。
  对此,我很困惑。反复思考后才明白,这种块状结构设计框住了孩子的思维,让孩子无论说在家还是说在学校时,都会面面俱到,以致不断重复。那么,如何改进教学结构才能更符合孩子认识事物的特点,更贴近孩子的想法呢?受市、区两位教研员的启发,再一次上课时,我把原来的块状教学结构变成话题式教学结构,让孩子基于生活经验,把一个个话题说清说透。
  开始试教时,很不顺利。二年级的孩子,不懂得什么是系列,不懂得哪些内容在一条线上,比如“打招呼”这个话题,我原本是想让孩子围绕这个话题说清楚是和谁打招呼的,是怎样打招呼的,可孩子就是不按这个套路说,总是跑题。为此,我既要想着怎样引导孩子深入认识问题,还要想着怎么把跑题的孩子拉回来。课上完了,感觉很累,教学效果当然也没有预期的好。
  静静反思后,我预设了几个与孩子生活密切相关,上课时重点交流的话题,如:主动打招呼和热情回应的“礼貌”点;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的“讲卫生”点;上课守纪律,下课不疯闹,过马路走斑马线,等车、上车时排队的“守规则”点等。话题确定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我该怎样顺应孩子的思维,让他们把这些“点”说清楚、说透彻。也就是说,我要用怎样的语言进行引导,不留痕迹地连“点”成“线”,使孩子形成比较完整而正确的认识,就成了这节课成败的关键。事实证明,我成功了。那么,我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呢?这涉及到我的第三次改变。
  
  三、引导方式的改变:从 “提问”到“对话”
  
  在以传统“提问”为主要对话方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话题发起者,抛出话题,孩子思考后回答,但问题的指向往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距离,孩子并没有回到生活中来反思自己的行为,以致对问题的回答片面而肤浅。
  认识到这点后,我对怎样引导孩子围绕一个话题来学习有了新的想法——那就是变“提问”为“对话”,引导孩子围绕话题交流思考,提升认识。
  于是,我在预设引导语言上下足了功夫,预先想好怎么和孩子聊。如对“打招呼”这个话题,二年级的孩子一开口基本先说:“我能主动和别人打招呼。”我会说:“和谁?是怎样打招呼的?”一方面引导孩子的思维继续围绕“打招呼”这点来展开,另一方面不留痕迹引导孩子再现生活情景。当孩子用语言、行为等再现了生活情景后,我问:“怎么样,他是文明人吗?从哪儿看出来的?”使孩子在交流中明确:主动、微笑,使用礼貌用语和别人打招呼就是文明人。这样就提炼出了文明人的行为方式,使孩子的认识得以提升。然后我继续使用恰当的语言和孩子对话,目的是使孩子能顺着这条线往下说出不同的内容:“有人和你打招呼吗?你是怎样做的?”从而由“问候别人”说到“被别人问候”,使孩子明白:热情回应也是文明人的做法。接着,我又说:“还有什么时候需要与人打招呼呀?”生成点比较多的班级会说到“问路”“打电话”“请人帮忙”“借东西”等,若孩子没有想到这些,我就用语言或者动作来引入话题,如以做打电话的动作,引入打电话的话题;用语言引入问路的话题:“有时候出门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结果找不到路了。这时你是怎样问路的?”“你有时候打扰别人了,又是怎么说的?”等。如此就让孩子明白了,能热情地打招呼、能恰当地回应的人才是文明人,会使用礼貌用语的人才是文明人。
  这样,师生紧紧围绕着某一话题深入交流,打破了块状结构对孩子思维的限制,淡化了说教痕迹,使孩子的道德认识更深入、更透彻。
  
  四、关注重点的改变:从“课堂表象”到“行为实质”
  
  在成人世界的压力下,许多儿童具有两面性,课堂上说的一个样,实际生活中做的又是一个样。前三次上课时,课堂交流顺畅,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直到后来上课时不顺畅小插曲的出现,我才进一步认识到,太顺畅的课堂表象容易掩盖孩子真实的道德困惑,反倒是不顺畅的小插曲更能让我们发现孩子心中的认识冲突。
  孩子在交流“谁帮助了我”的事例时说:“有个同学有时欺负我,某某同学帮助我去打了他。”显然,孩子的认识出了问题,我有责任帮助孩子澄清。我反问道:“你觉得他这是在帮助你吗?”“是,要不那个同学总想欺负我。”孩子毫不犹豫地说。我把问题交给了班上的其它同学:“你们怎样看待这个问题?”有的说:“这个同学做得对,他要不去打那个人,那个人就总想欺负人。”有的说:“我也觉得他这样做是帮助同学。”第三个站起来的孩子说:“我觉得打人不对,可他是为了帮助同学,所以情有可原。”当我再问他:“打人不对,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样的呢?”孩子摇摇头,不知怎么办。这时我说:“让我们交流交流吧。”通过再交流,孩子懂得了只有想办法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改变那个爱打人的孩子的做法,让他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才是文明的做法。
  总之,经过反复琢磨、经历几次改动的一节课让我对品德课程理念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我们只有以儿童生活为前提,采用儿童容易接受的对话方式,切实关注儿童的做法和想法,才能有效地提升儿童的认识,达到指导儿童行为的目的。
  
  (作者单位:大连市金州区实验小学
  辽宁大连116100)
  责任编辑徐向阳
其他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意味着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学校是人们心灵相互接触的世界。”站在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审视我们的品德教学,它理应以知识的陶冶、智慧的激发、情感的碰撞来观照生命的灵魂、沟通心灵的场域,进而实现生命的内在和谐。  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在这个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应具备引领学生用心灵去感受的本领,让学生在人本精神的指引下,追求心灵的至善
人物速描    周建忠,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校长、书记,浙江省小学品德教学分会副秘书长。先后承担省市级研究课题3项,执教了浙江省“课改巡礼”教学展示课、 “浙派名师”展示课等省市级公开课2 0余节,为人教社、浙教社等版本教材拍摄教学录像课5次,获得浙江省“课改巡礼”教学设计一等奖和校长论坛一等奖,应邀到各地作课程培训、讲座20多次,在《基础教育课程》《小学德育》等国家和省级刊物发表论
【设计理念】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大脑中的反映,亦可视作是经验的保持,有时在保持中还经历了一个积极的创造性的心理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认知(再认)或回忆这三个依序发展同时又密不可分的环节,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基本条件。   记忆力是智力最重要的组成成分。古今中外很多名人都论述了记忆的重要性。“记忆是智慧之母。”——古希腊大悲剧诗人阿斯基洛斯的这句名言一直流传至今。“一切知识的获得都是记忆。记忆是一切
【摘要】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諧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本研究通过对一位6年级英语教师的课堂进行观察,发现该教师课堂基本能实现在师生的配合下完成英语教学的教学目标,且师生关系较为融洽;但有时会出现课堂纪律失控,学生大声喧哗甚至下位疯打等现象。本文在分析该英语课堂中出现的课堂管理方面的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以求能更有效地实现小学高年级英语
【摘要】有效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策略,形成自主发展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职英语教育的目标就是以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本文从中职英语听、说、读、写等教学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在策略上进行详细的探讨,为有效教学设计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教学设计;听力;口语;阅读;作文  【作者简介】刘利娟
女儿今年与我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年级,她上学,我教书。每天女儿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围绕着我叽叽喳喳,伴我一同上班、下班,让我甩不掉,离不了。女儿与班里的学生一般大,她们有着同样的快乐和烦恼、同样的兴趣和困惑,读懂女儿的心思,也就读懂了学生的心思。正因为有了她们的困惑、她们的烦恼、她们的安慰,让我原本平静如水的生活,像添加了香甜的佐料,油然而生快乐和甜蜜。  多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一天早上,临近上学时我催
当80后、90后遭遇雷锋,那会是一种怎样的境况?作为老师的我们又该如何应对?给他们的生命奠基,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填上真善美的底色,这是榜样的召唤,也是榜样的重生。    尴尬    今天教学《雷锋日记》,又重新勾起我儿时的记忆。我是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长大的,小时候拾金不昧、车上让座、扶老奶奶过马路的情景至今还记忆犹新,当时颇为自豪。于是,我带着一种久别重逢的喜悦来到课堂。  课堂上气氛
【摘要】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主导着课堂上的一切,学生被视为知识的接受者。因此,传统教学方法在实施中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交流中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一件易事。在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语言教学中,学生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一些学校的英语教学质量低,即便是学生经过多年的语言学习后也无法高效地与他人交流。本文以交际法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交际法在应用中的优势和存在
【摘要】在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升自己的综合英语水平。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读写结合的练习是扩充知识储备的主要途径,也是提升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对初中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必须认真探索能够提升初中生读写能力的教学方法。本文基于教学实践,分析了初中英语读写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几点提升初中英语读写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写作;教学
【摘要】本文立足于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教给学生们阅读方法”这两个方面入手,针对提高初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策略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索,旨在促进初中生英语阅读素养的显著提升与发展。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方法  【作者简介】乔艳红,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陈埭民族中学。  听、说、读、写是英语学科教学的四大组成部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阅读”在英语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