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思想政治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初探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zhushuang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也相继贯彻实施相关政策,其中重要的就是将其教学时效性给提高上来。而“思想道德基础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其理论课程中的组成部分,同样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准确处理教材和教学的相互结合,以提高其教学时效性。本文分析了提高该门课程教学时效性的相关问题,以供借鉴。
  关键词:思想政治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提高;教学时效性
  国家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进的相关意见,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相关教学法案,而“思想政治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下文都简称为“基础”)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必修课,提高其教学时效性也是教学工作者首要解决的问题。
  1 处理好教学和教材之间的关系
  首先,将教学体系与教材体系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是提高“基础”课程教学时效性基础所在。所有的教学体系都是以教材为基础的,教材承载着教学的内容和目标,能够为教学提供教学的思想、教学的目的、教学的内容以及培养人才的目标等内容。教学内容主要是依据教材的内容进行加工和设计得来的,如果将教学的内容随意变动,会将教材设计的理念和思想都改变,也就不能达到教材最初的设计目的,如果教学离开了教材,将变成没有源头的水一样。“基础”这本教材是经过中央的审定,加上诸多知名教授和专家编写而成了,汇集了众多大家的心血,代表着我国学术的最高水平,有一定的学术型和价值。所以,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程时,要以教材为教学依据,将其放在基础的位置上。这门课程主要应用于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阶段,能帮助学生树立清晰的人生价值观,明确人生实践和理论,与其他的思想政治必修课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功能型的课程体系,并担负着重要的思想教育重任。所以说,“基础”这门课对学生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不仅对学生进行了人生观、道德、以及价值观的教育,还渗透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理念,同时又是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共同载体,教师在教学中是不能脱离这本教材的。其次,在教学中,应用教材是对教材内容的一种升华,在将教材的内容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时,教师也将其中的死角条转变成了鲜活的生活,赋予了教材一个生命体。教学时应该将教材内部的主旨内容以及逻辑结构都体现出来,并关注学生接受的能力和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性有多少,而且在教学前,教师还应该依据学生的情况和自身教学的特点对教材进行解读和分析,将教材中的中心内容和思想提炼出来,形成知识源于教材,并高于教材的一种教学体系,这样能为教学的时效性做好基础,提升教学效果。
  2 处理好教材新内容和教师知识结构的关系
  有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是上好“基础”课程的前提,这门课程是将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两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是两者的继承,又是所有思想政治理论相关课程有有机整合,内容面比较广,几乎超越了所有教师固有知识结构的范围,对教师的知识也是一种挑战。如果教师原有的知识不能很好地适应“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就会影响到教师对这门课程的整体性、思想性以及系统性的把握,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的教学功能也不能被发挥出来,达不到教学的目标,也就不能提高教学的时效性。所以,教师应该熟悉教材,认清课改和新课程的形势,找出自己与其的差距;还要把握住教材中的新内容和新思想;并且完善自身的知识架构,努力去掌握新知识的关键思想。“基础”课程的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有一定的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并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去摸索和创新出更有效的教学模式,使这门课程的核心要素都能体现在教学中,这样也是教学时效性提高的前提。
  3 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在教学关系中,学生是受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是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互动来实现的,实施思想教育,既要发挥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又要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地接受教育。教师在教学中,为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组织教学。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本”,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理解问题程度、接受问题能力和知识基础,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方法体系;其次,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隐私、行为选择等;第三,关注学生课上课下的思想变化,积极正面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变化性大,如不及时引导,《基础》课将失去思想教育的意义;第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掘学生学习《基础》课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 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基础》课具有鲜明的思想性、较强的理论性、突出的实践性特点。在《基础》课教学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中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既是《基础》课自身的要求,更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需要。在处理两者的关系时,应贯彻“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原则,这是教学规律决定的。理论课教学是高校教学的主要形式,《基础》课是通过理论课教学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为学生提供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学生获取《基础》课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应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形式,辅助理论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首先,实践教学过程是学生消化、理解理论课教学所学理论知识的过程;其次,实践教学将检验理论教学所学知识的正确与否;第三,实践教学为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供机会;第四,实践教学为学生用所学知识变成指导实际生活的能力创造了条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基础》课教学中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础》课教师应在理论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真正领会和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达到教学实效。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补,使理论深入、升华,实践更精彩。
  结束语
  提高“基础”课程的教学时效性,首先要明确教材的中心内容,明确教材的编写目的,了解教材的知识架构,对教材进行深入的了解;其次,教师还要结合自身的知识,去不断充实新的知识,以便能胜任教学活动,教师好还明确教学中的主导和主体关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最后,还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去从事“基础”教学。从多方面去完善教学,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时效性。
  参考文献
  [1]陈爱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时效性研究[D].成都:西南大学,2011(3).
  [2]汪先平.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时效性的三个原则[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0).
  [3]佟鑫.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时效性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4(4).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交通设施、通讯设备的改善以及政治制度日益开明,少数民族也主客观上趋向现代化。在这个趋势下,民族口述传统的生存发展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如何优化口述传统资源,有效保护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口述传统现有资源环境分析,结合民族口述传统发展需求,提出传统资源整合模式建议。  关键词:口述传统 资源整合模式 少数民族 云南  1.背景介绍  11 研究背景  云
扬州大学附属中学(原扬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鲁迅中学),位于风景秀丽的瘦西湖畔,明嘉靖维扬书院原址。校园环境幽美,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学校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调德育的重要性,尽管人们都在提“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但在实践中,我们看到的常常是德育的缺位。问题出在哪里?笔者认为,学校教育中德育的失衡,其实
<正>《天问》是楚辞中最难理解的一篇,它因为文理杂乱,内容深僻,二千余年来始终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难猜之谜。 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天问》注解是王逸作的。王逸于序中说: 《天问》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放逐,忧心愁悴,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嗟号昊旻,仰天叹息,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倘桅,及古圣贤怪物行事,周流罢倦,休息其下,仰见图画,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渫愤懑,舒泻愁思。楚人哀惜屈原,因共论述,故其文义不次序云尔。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必须具备相当强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
摘 要:通过梳理中国目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现状和法律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现状,从法学的视点探究一条适合保护和发展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法律保障的道路。  关键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法律,必要性,中国梦  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应用现状及立法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应用现状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可知: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47%,1 据
摘 要:反腐倡廉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础性工作,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治本措施,也是构建反腐倡廉惩防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提高反腐意识对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具有实质性的作用。  关键词:新形势;党员;干部;反腐  新的形势下,农发行业务经营范围不断拓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干部职工的思想也有所改变,反腐形势日益严峻。作为
食品安全(food safety)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食品的質量安全包括,有营养价值;易吸收;有较好的色、香、味和外观形状;无毒、无害,无防腐剂符合食品卫生质量要求。而合理烹任的目标不仅要保证食物加工后的色、香、味俱全,更要保证食物的营养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