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对高校学生心理影响探析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ol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手机作为新兴媒体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传递和承载大学生思想的重要平台。上网是手机的基本功能,每天都有海量信息通过手机移动互联网冲击着大学生的视觉。大学生接收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他们可以通过手机上网功能从海量的信息中搜索符合自身需求的相关信息来辅助自己的学习。调查显示:如今80%以上大学生使用手机查找各种学习资料,手机搜索已成为大学生解决日常问题的主要途徑之一。但是,随着“低头族”的日益普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
  手机媒体环境带来的教育机遇
  手机媒体形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更广阔 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导致大学生获取的绝大多数信息具有滞后性,从而使得大学生思想具有封闭性、落后性,这无疑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基于手机媒体而形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打破了传统平台的局限,使得大学生在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化平台上翱翔。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利用基于手机媒体而形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互动性、灵活性、便捷性等特征,将教育内容通过文字、视频、音频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大学生眼前。
  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效及时 大学生独在异乡的学习生活中,大多数学生选择通过手机媒体平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倾诉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表示:这些想法虽然永远不会通过话语表述出来,但是可以通过文字在基于手机媒体而形成的平台上畅所欲言,尽情地倾诉内心的各种感受。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手机媒体追踪大学生的内心世界,进一步摸索其思想,适当地介入其生活,从而有针对性、目标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手机媒体环境下更有利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随着基于手机而研发的各类APP、游戏、学习工具等软件越来越多,以及上网资费的不断下调和无线网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也在不断增强。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通过手机媒体传递的各类型的文字、视频、音频中汲取知识,开拓自己的思维,不断完善自我,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下潜移默化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挑战
  手机媒体的扩张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 随着更多的大学生开始接受手机媒体,当下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难度不断提升。由于手机媒体可以接收到的信息纷繁复杂,而且多数没有经过筛选过滤,以致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变得越来越复杂,大学生的鲜明个性愈来愈凸显,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逐渐转移到教育中来,这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手机媒体传播的日新月异对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校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加强和深化对手机媒体的认识,才能跟上手机媒体传播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才能更好地对手机媒体加以运用,使手机媒体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手机媒体时代,教育工作者应该改变固有的陈旧观念,同时加强对手机媒体的操作与运用,以便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管理。
  手机媒体的虚拟性削弱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对于学习和生活压力并存的大学生来说,手机媒体中的虚拟活动更像是一种减压装置,对大学生情绪有着缓解作用。但是,手机媒体的虚拟性也会极易导致大学生丧失自我控制的能力,喜欢虚拟沟通而忽略现实人际沟通的大学生,很容易患上人格障碍,导致不良心理倾向。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利用手机媒体开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 既然大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的情况难免发生,倒不如借此机会利用手机服务课堂,丰富课堂。例如:开设网络学习平台,利用虚拟课堂、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网络教育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新鲜、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中增强心理健康。网络教育可以让大学生在厌烦传统课堂时仍旧保持学习兴趣,也可以避免大学生一味沉迷于网络而忽视学习。
  利用手机媒体辅助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手机媒体信息来源广泛、传播速度快、进度更新快的特点,可以很好地协助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而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大学生可以从大量的网络信息中寻找当前最新的资讯和最热门的话题确定活动课题,利用手机网络的快速传播,可以将自己的活动上传到网路进行宣传,获得更多的建议和支持。手机媒体本身,又可以通过网络调查问卷等形式来促进活动的开展。
  建立健全网络监督平台和网络监管机制 网络监管要从信息源头做起,必须要严格审查和筛选大学生所获得信息的安全性,保证他们健康上网。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应当建立网络监督平台,充分利用手机媒体的高科技性,通过注册文明上网账号等方式,对大学生的网络活动进行实施追踪监督,从而更好地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增强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 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通过大学生安全用网教育平台,采用文字、视频和音频等多样化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增强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让大学生切身体会网络隐患的存在以及网络带来的危害,将平日里口头化、书面化的有虚无实的东西真实呈现出来,从而增强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法学院)
其他文献
朱永新教授主编的《新生命教育》实验用书则围绕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展开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感悟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挖掘生命潜力,为学生
近年来,教育界对小学基础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作为确保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路径,小学教学管理一方面维持着正常教学秩序,另一方面影响着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我国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其在小学教学管理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本次研究将着重对“以人为本”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探究了当前我国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人为本”教学管理模式的应用策略,为小学教学管理
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的课程改革逐渐深化,无论是在政策领域还是在教学实践领域,其中政策的重点更多的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需秉承“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交流合作”等学习原则。但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仍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即“重教轻学”,这就使得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的含义与特点  自主学习的含义 我国学者很早之前就对自主學习进行探究。但不同领域的专家对于
2016年9月19日,由朱永新、冯建军、袁卫星主编,山西教育出版社和新教育研究院联合出品的《新生命教育》教材在北京召开了新书发布会.来自有关方面的知名学者和一线老师出席了
老子认为“人生于世,有情有智。有情,故人伦和谐而相温相暖;有智,故明理通达而理事不乱”。由此可见,“情智”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有着重要的影响。教育与人息息相关,面对的又是鲜活的个体——智慧与情感并重的人,把“情智”理论有效运用到教育工作上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成为班级管理的助力。  什么是“情智教育”?  “情智”顾名思义是指“情感”与“智慧”。著名教育家孙双金校长认为“‘情智教育’是指教育者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之一是使学生“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可见识字、写字是中小学特别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现实中,小学生写错别字现象令人触目惊心,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从小学生抓起,预防、减少、甚至消灭错别字,是小学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那么,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何在?应该如何纠正呢?  学生写错别字的类型及原因  学生写错别字有多种类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17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与试点县(区)遴选工作的通知》,称特色学校各地按高中、初中和小学1∶3∶6的总体布局进行匹配,教育部对试点
审美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它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审美教育是指利用自然万物等一切美好的事物来陶冶人的情操,而狭义的审美教育是指通过艺术形式对人们进行美的教育。在小学教育中贯穿审美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美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审美教育是整体教育的重中之重。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它的效果并不能立刻凸显出来,但它像阳光般弥漫在教育的各个方面,不可替代,不可或缺。审美
年初,一则"驻渝央企分离移交‘三供一业’启动工作会在渝举行"的新闻,引起关注。重庆央企"三供一业"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企业包袱试点工作,对于地方央企具有试点参照作
一、校园照明的问题分析1.分区无序.对锡城多所中学校园的调查表明,“分区无序”的照明问题普遍存在.校园照明大多只分“有照明”和“无照明”两种,其中,教学区、生活区(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