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b0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调动“学习情感”来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情境创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性之间的矛盾。
  一位德国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因此,一节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的创设。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
  一、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自身的特点在客观上决定数学学习要有足够的学习准备。“所谓学习准备,简单地说,是指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合理地创设情境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教学“生活中的比”一课,新课伊始,老师用课件演示情境:一位马拉松选手跑40千米大约需要2小时,一个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骑45千米。看,一个人在跑,一个人骑着自行车,你会想到什么数学问题?“谁快?”“怎么比较谁更快?”
  这样根据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通过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创设充满趣味而又真实的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探索有趣的、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生动形象,活而有序。新课标提出,要教学生身边的真实的数学,本节课学生能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教师创设的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中,主动构建了“比”的概念及意义,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情境创设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在数学课堂上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只有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情境,才能引起学的关注,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有位老师在教学“倍数和因数”一课时,在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的特征基础上,结合每个学生的座位号创设这样的情境:
  师:班上每位同学都有一个座位号,老师先采访几个同学:你是几号?记住自己的座位号了吗?
  师:现在老师说一句话,请符合条件的同学拿着自己的座位号迅速到讲台前集合,不符合条件的可小声说说哪些同学符合条件。准备好了吗?
  1.请座位号是15的因数的同学集合,站在讲台的左边。
  2.请座位号是15的倍数的同学集合,站在讲台的右边。
  师:你是几号?(3号)同学上来了,几号同学应该跟你一起上来?(5号)!为什么?(5号)同学你同意吗?1号呢?
  师:15号同学到底该站哪边?你能用一句话来形容你现在的位置吗?真幸福!你现在既是自己的因数,又是自己的倍数。15的倍数有几个?怎么只有3个?前面不是说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吗?(随机出示课件)
  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每个学生都有的座位号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学生思维活跃。这样的学习情境,既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持续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情境创设要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合理地提出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思考。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往往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有位老师在教学“质数、合数”一课时,问学生:“用若干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当小正方形的个数为多少时,只能拼成一个长方形?”问题一提出,同学们就积极行动起来,有的借助课前准备的小正方形进行拼摆;有的用笔在纸上画;也有的发挥空间想象,在纸上写着长方形的长和宽;还有的不由自主地和周围的同学交流起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从多个层面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将质数固有的特征巧妙地隐含于学生所要探究的问题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活动的有效方法,它能造成学生认知心理和知识内容之间的不平衡。而学生要解除这种不平衡状态,就得参与认知活动,就得经过一番思考。情境创设彰显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情境创设要有机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方法的渗透,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由传授知识转化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数学教学进行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所在。
  例如,有位老师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引导学生复习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后,围绕如何测量圆的周长创设情境,有机地渗透转化思想。
  师:同学们谁能说说,用什么方法能测量这个圆的周长?(课件出示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
  有的说:“把圆在尺子上滚动一圈,能量出它的周长”。还有的说:“可以把铁丝剪断、拉直,能量出它的周长”。
  师:我们把这些方法叫做化曲为直的方法。如果要测量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哪怎么办?(课件出示一个圆形花坛)
  有的说:可以用绳子绕花坛一周后,再测量出绳子的长度,这样就求出了花坛的周长。也有的说:可以直接用卷尺,绕花坛一周,这样也能测量出花坛的周长。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不少!现在请大家观察:老师拿出一根系有小球的绳子不停地转动,小球的轨迹形成一个“虚圆”,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出它的周长吗?学生愣住了!
  实践证明“切断拉直”、“滚动”和“绳测”方法都有局限性。想一想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什么关系?猜一猜圆的周长可能与圆的哪些线段有关?
  师:请同学们再观察:老师拿出两根都系有小球但长度明显不同的绳子,一起不停地转动,形成两个大小不同的“虚圆”,哪个圆的周长大?为什么?
  学生抢着说:外面的圆周长大,因为绳子长。
  师:绳子的长度就是圆的什么?哪么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
  绳子的长度就是圆的半径,圆的周长可能与圆的半径有关系。
  师:圆的周长与圆的半径或直径究竟有什么关系,能否根据它们的关系探索出求圆周长的方法?
  这个情境创设从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切入,引导学生不断寻求策略,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围绕如何测量圆的周长,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出“绕”“滚”“剪”等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并由此渗透思想方法,让学生经历一系列的猜测——比较——归纳过程,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总之,教师要十分重视有效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使课前导入、课中探究、课后延伸无不在有效的情境中进行,巧妙地做到“情境之于知识”,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伟大的数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要时刻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放在第一位,让学生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成功的体验。
其他文献
合理的课堂游戏化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體现,更是一种英语教学的要求。游戏教学它能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力。在众多的学习方法中,游戏教学无疑是一种激发并保持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而且在英语教学中增加适当的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乐学原则。  我们都熟知游戏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且在课堂中合理地运用游戏进行教学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但是游戏教学也要运用
一、引言  在电子行业的CAD软件中,Protel当之无愧地排在众多EDA软件的前面,其完善的电路设计功能,深受电子线路设计人员以及电子爱好者的喜爱,是电子设计者的首选软件,几乎大多数的电子公司都要用到它。许多大公司在招聘电子设计人才时,条件栏上会写着要求会使用Protel软件。Protel课程也是众多大学院校电子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它由两大部分组成:电路原理图设计(Advanced Schema
不知不觉,短短的一年时间即将过去,在这所距离城市约30公里的乡村学校的支教生活对我而言,已是一段不平凡的经历。在和农村学生相处的过程当中,我发现城乡学生的音乐素质差距并不大。音乐素质有低有高,如果能对农村学生加以培养与引导,相信农村学生也能达到一定的水平。下面是我对城乡学生音乐素质差距的几点认识。  一、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对比  2008年12月,金东区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举行中小学生合唱比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小学朗读教学的形式要进行改革和创新,从学生对朗读教学的理解以及教学的角度进行彻底的改变。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朗读的实践教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改善教学的建议,希望能够有效的提升朗读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实践思考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为直接的阅读学习方式,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教学
一、巧妙处理意外,成就高效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出人意料的事而打乱教师预设的教学计划。处理课堂出现的意外,需要教师的素养与机智。当这些“意外”得到妥善处理后,可以减少时间消耗,增加课堂的有效生成,成就课堂的高效率。如一位老师在教学“秒的认识”一课时,正当教师准备开讲时,下面就有同学在嚷:“老师,××肚子痛,还在上厕所呢,他让我请一会儿假!”其他学生听了,一下子都笑了。这时教师随机应变
【摘 要】 小学教育是培养小学生各种能力的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汇集了多种知识的学习,写作、阅读、说话是这些知识学习中的重难点, 这三项能力的训练能为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能力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写作、阅读、说话三项能力的培养关系到整个小学语文阶段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写作;阅读;说话  写作、阅读、说话是一种反应了小学生整体的智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既动脑又动手,手脑并用。所以我坚信这种教学实践活动,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最佳机会。创造性活动教学终极目标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投身于创造实践,探索创造途径,养成创新习惯。那么,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在以下几方面作了尝试。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有一部分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有敏锐的感觉。”一般说来,学习语言越早越好。儿童的思维比较单纯,听觉敏锐,模仿力强,心理障碍与怕羞感较少,正是获得语感的最佳时期。我们教师就充分利用这一时期,加强语感训练和培养,以激发学生学外语的兴趣,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语感强的人理解力强,听别人说话抓得住要领,语言表达流畅得体,反应迅速,表现出来就是外语学习的高效率。英语
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丰富的数学思维活动的展示平台,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教师如果在包容中,鼓励学生个性的张扬,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就成为了可能。而这样做的意义更在于为学生的思维活动创设了时间与空间,给予了自由表达问题解决的机会,提升了问题思考的价值取向。  课堂教学中,面对同一个问题的解决总会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想法,而这个时
著名的教育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因此,作为教师要认真探究学生的心理,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让智慧在趣中生花。  一、创设问题情境,以疑激趣  教师要善于用数学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在教学中用生活素材设置富有挑战性的疑问和悬念,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参与的动机,把“教”的主观愿望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