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审美情趣初探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chbluea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把审美情趣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这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体现。时代在变,教材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教育工作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作者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兴趣是小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要让小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动机,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首先得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而语文美的欣赏是一个重要的条件。
  关键词:审美情趣 课堂导入 课堂朗读 文章意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166-01
  
  基础教育课程在美育方面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可见语文审美情趣的提升,是一个多元的过程;也是学生个性品质不断完善,情感体验不断升华的过程。法国艺术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是美的,它的美是教材与教师集中的艺术体现,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美。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地成长,而且还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高尚的人格。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掘文章美的因素,课堂上引导学生去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说,课堂导入对提高学生审美情趣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在导人新课时,一定要抓住“新奇”运用适当的形式,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的注意,设计悬念、让学生产生联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然,各种导入都应该在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而灵活设计、巧妙运用。只有这样,才能第一锤就敲在学生心灵上,“一石激起千层浪”,进发出迷人的智慧火花。它可以是一段风趣生动的语言,可以是一幅优美宜人的画面,可以是一段轻松明快的音乐,可以是一个蕴含哲理的问题,也可以是一次小小的活动。这样潜移默化中导人了课文,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一下子就吸引住小学生。当然导人的设计方法多种多样,如设置情境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图画导入、游戏导入等等,都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
  心理学研究表明:愉悦的情绪对学习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它能引起和保持学习的兴趣,给大脑带来明晰的状态。因此,适当得体的导人不仅集中学生的精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给学生一种和谐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愉悦美。
  一节成功的阅读课,琅琅的书声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称诵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告诉我们诵读要美,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情感,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通。只有真正做到与作者同欢娱共悲切,才能情出肺腑,语同己出。
  朗诵的时候,需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及自己的体会采用不同语调,方式既可以是教师的泛读,学生的个别读,也可以是学生齐读。这需要根据文章抒发的情感而定。大体说来,情感低沉、缠绵柔缓的文章,宜采用个别读,从而体会到节奏的阴柔美。而激昂、热烈的文字,则宜采取集体诵读,从而体会节奏的奔放美。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要重视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生与课文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否则难有理想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小学生们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同桌。再听此时的朗读,已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涌动灵气与个性。他们在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朗读中,领会了文章的思想内涵,表达技巧,同时又体会到课文的情感美,享受到节奏美,受到美的熏陶。
  语文学科是有鲜明的人文性,在一般的情况下课文中的人文性很容易凸显出来。然而,在更多的时候,我们的语文课堂会遇到许多必须意会的东西。俗语云: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而我们语文老师在引领学生品读文章的意境美时,一味不可言传的话,会使自己的课堂卡壳,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时文章的鉴定能力始终不会提升。体会文章的意境美,实乃目前语文教学的瓶颈,特别是中国古诗词创作非常重视意境美。作者把思想感情与所描写的景物艺术地融为一体。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对意境的分析最容易引起学生心理的共鸣,而要领会意境,就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景物,结合作者的情感,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放飞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深入作者所描写的意境之中,这就是想象再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以作者的思想情感为径,以作者描绘的景物为纬,让想象的翅膀任意飞翔,回味欣赏意境美,这既是想象美。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艺术与教学中各种偶发因素巧妙结合,便会呈现出一种教学机智,而幽默的教学机智往往可以活跃整个课堂。轻松健康融洽的心理环境能使人产生轻快感和责任感。语文课堂上的幽默能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消除师生间的感情隔膜,建立起师生间的人格平等,使学生产生愉悦感,从而与教师共同步人有趣的语文天地。她能唤醒学生沉睡中的脑细胞,注意相对集中,想象和联想的能力也随之增强。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也让学生享受到了教学机智的幽默美。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159-01     学生到初中后,有一部分家长总是疑惑:我的小孩在小学阶段成绩还可以的,怎么一到初中就跟不上了呢?大部分学生也感叹: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完全不一样了,在小学里我们做作业仿照书上例题做就行了,而现在的题目有的根本就没有见到过。确实,初中数学在知识范围和思维方式两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小学阶段,根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157-02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中国的教育家孔子说过:“好学者不如善学者,善学者不如乐学者。”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能够对某一学科的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是学习中的重要动力,是学习获得良好效果的必要条件。数学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160-01     数学这门学科知识面宽度大,灵活性强,所以,相当部分初中生对数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惧怕心理,学习成绩也相对偏低。而学习活动是在学生头脑里进行的,别人根本无法代替,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体,波利亚曾说:“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重要,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却更是千百倍的重要,思想应当在学生的脑子里产生出来,而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161-01     数学思想是数学学科的精髓,与数学基础知识一样,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充分掌握领会,才能用效地应用知识,形成能力。那么,什么是数学思想呢?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结果,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的本质认识。重视与加强初中数学思想的教学,这对于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入手,训练学生的思维过程合乎逻辑的发展,遵循逻辑的规律,阐明逻辑思维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运用逻辑思维指导解题技巧,分析在解题过程由于逻辑问题引起的思维障碍以及消除障碍应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解题 逻辑思维 应用 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162-01     当今是科学迅猛发展的时代,是“知识爆
摘 要:本文倡导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感性思维能力的利用与培养,把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所积累的生活经验运用到学习中,从而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关键词:感性思维 生活经验 生活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163-01     众所周知,原来的物理,以计算为主,绝对的理性思维。而现在的物理教学,以知识的实用性为主,要求从书本走
改革开放20余年来,我国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质的飞跃,从单纯的宣传事业转型为初具规模的产业,业已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然而,近年来在我国报业竞争中也出现了以不
背景心血管疾病是危害健康和生命的重要疾病。研究已证实血胆固醇增高,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他血脂异常,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甘油三酯(TG)升高也可增加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风险。茶是除水以外最普遍的饮料。因茶叶富含多酚类抗氧化物质,其对心血管病可能的保护作用引起关注。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饮茶可降低心血管病风险,其机制可能是茶叶中多酚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164-01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感情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初中阶段的物理实验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充分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