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知识开启心智,让智慧成为每个人的生命内涵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naiT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让知识开启心智,让智慧成为每个人的生命内涵,教育如何成为充满智慧的活动,怎样教育学生成为一个具有智慧的人,那就是为思维而教,而不是为分数而教。
  【关键词】知识 智慧 为思维而教 为智慧而教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04-01
  《为思维而教》是我近几年来在教育丛书中读的最为认真,感受最为深刻,心灵最为震撼的一本好书,它的好就在于颠覆了我们很多教师脑子里一些陈旧的根深蒂固的理念,读了之后不但深受启发,而且还能够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无限深思。
  一个朋友的孩子到初中以后很不愿到学校读书,他告诉父母,他想休学在家,不去学校了,父母一听炸了锅,那怎么能行?不去上学你知道意味着什么吗?那就意味着你上不了大学,更上不了好大学,那你将来的前程怎么办?靠我们养活你一辈子吗?孩子的很坚定地回答:不去上学在家一样可以学知识。父母问:怎么学知识?孩子说:老土,现在信息这么发达,除了自学,有了问题可以上网查询,也可以网上交友讨论,还可以网上在线专家解答。父母发蒙:可别独出心裁,没听说这样学习能考上好大学的,老老实实的按部就班到学校上课。孩子遵从父母的意愿挨到考了高中,上完了高一,又对父母说:我已经够给你们面子了,别再逼我到学校上学,我自己在家自学,一样可以考上大学,现在的学校教育很不适合我,关于上哪所大学你们就不用操心了。父母真是很无奈,又不敢很逼他,怕出事,于是讲好了利害关系就随他去了。两年后,孩子和香港某个学校取得了联系,并且报名参加了美国一所著名大学的考试并被录取了,父母听后又惊又喜,朋友听后觉得在听故事,可是事实就是如此。这是一个活生生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个案例,通过这个案例,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悟出些什么呢?
  首先,这是一个有智慧的孩子,不但智商高,心商也高,他很会思考,什么样的学习方式适合自己,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不适合自己,他为自己设置了难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克服了一切困难,解决了这个难题,令自己的父母都惊叹不已,也自豪不已。其次可以说明的是我们的教育还是比应试教育时,前进了一大截,最起码我们的教育改革在课堂上目前虽受到一定的阻力,但象这样成功的案例教师肯定没少给学生们灌输,甚至各种信息里也没少报道,才让这个孩子懂得了动脑思考什么样的教育更适合自己,这个孩子不单单是聪明,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行话来说这个孩子充满了智慧。最后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孩子虽没有教师授课,但全凭自学却让他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他学的不是死知识,而是怎样去适应国外那开放的教育,从而达到最好的发展。
  当今教育最为深刻的危机之一,就在于知识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培养和塑造“知识人”成为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知识当然重要,但是学的知识如果是死的,那就等于什么也没学,高分低能现象不正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吗?很多时候,有些孩子在学校学业成绩不是很好,到了社会却如鱼得水,成了这个企业家,那个总经理,而个别在学校出类拔萃的学生,到了社会却表现平平。原因何在?这就是一个人在学校环境中可能表现的很好,但是思维能力可能很差。实际上,现在的教育真正重要的不是教会学生知识数量的多少,而是能够教育学生运用所学的有限知识去解决实践中的问题,知识才真正找到了通向智慧的途径,唯有知识被用来开启心智,才能够转化成人生智慧的力量。
  那么,教育如何成为充满智慧的活动?怎样教育学生成为一个具有智慧的人?实际上郅庭瑾教授所撰写的《为思维而教》为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课题,那就是为思维而教,而不是为分数而教。随着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渴求的不断提升,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育必然越来越让位于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育,为思维而教,为智慧而教必将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
  现在各个学校都在进行教改,如火如荼,但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至今存在,还有很多教师在观望,在排斥,原因之一,家长现在重视的还是成绩,大学的考试不是还是以考试知识为主吗?教师的心声是:教会学生课本知识,那不是我们的职责吗?因此,转变家长的观念,转变教师的观念,构建与思维教学相适应的考试评价体系才是最关键的问题。如果思维能力没有成为考试要考核的对象,那么,思维教学必将流于形式,难以引起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真正重视。
  通过我校的教学改革活动也可看出,很多教师觉得小学阶段还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关于怎样思维?怎样思考?怎样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的问题?在小学阶段似乎难了一点,实际上,在我们的课堂上不管是一年级还是五年级,只要我们的教学主动去要求学生去那样思考了,那样去提出问题了,天长日久学生就知道如何去动脑了,只不过每个年级的要求不同而已。我们在乎的不是哪节课的成功,也不是考试成绩有多高,而是我们培养的学生会动脑思考问题了吗?遇到困难会想办法解决了吗?教育的真谛实际上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而学会这些无不是需要动脑思考,因此无论是哪一个学科的教学,都必须教会学生思维,因为思维才是创新的前提,思维才是创新的内核,没有思考欲望的人,不可能有自己的见解,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必须从培养思维入手,只有培养了思维,训练了思维,学生才可能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老师才能成为一个有智慧的老师。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场教育大变革中,思维教学对我们学校的教师的益处是非常明显的,其一,教师课堂提问的的技能得到很大改善,教师开始倾向于提问更多的、更具开放性的问题,在要求学生作答之前给与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第二,教师营造鼓励学生参与讨论的课堂氛围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第三,通过学生的提问和质疑,不但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提高了老师课堂驾驭能力和应变能力。第四,教师在课堂上成了一个学习者,与学生有了更多的共鸣。第五,思维教学为激励和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
  总之,教会学生思维理应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普遍的目标,我们每个教师都应以此为使命,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思维,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思想,有智慧的人,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一个“真正受到教育”的人。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较少引起人们关注的“小”装饰构建——悬鱼为出发点,论述了将其纳入现代装饰图形设计教学中的积极意义:不仅可以丰富此门课程教学,甚至美育教学,还可借古人设计悬鱼的理念,以小见大、触类旁通地运用中华传统设计理念改进当代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培养当代学生积极的设计素养、设计理念和原创能力。旨在让美育教学回归“立德树人”,实现知识、能力培育与价值观培育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悬鱼 装饰图
期刊
【摘要】本文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案例,介绍依托4A网络平台的精品课程的开发、建设情况及效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公共必修课,借助4A网络平台有效实现了课堂互动和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资源最优化,教学效果最优化。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课 网络课程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资助项目《非特殊群体危机预警机制研究》,Y201018857),浙江理工大学精品网络课程建设项目《大学生心理健康
期刊
【摘要】核心竞争力是高校发展的根本。市属高校作为地方高校的特殊群体,其核心竞争力除了普通的学科、专业、师资和学生质量发展水平,更为重要的是要体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契合的特色发展。本文以武汉商学院特色专业发展为例探讨了市属高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途径。  【关键词】市属高校 核心竞争力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重点项目“武汉市属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研究”(2012Z04)阶段性
期刊
【摘要】小学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原因、负面影响和解决策略历来是教师、家长、学校管理者关心的主要问题。本文结合实际教学例举几种外向性课堂问题行为现象,探讨解决策略。开始采用堵截压制的办法,收效甚微,后来反思教学行为,研究问题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采用上团体辅导课、拉近师生距离、开展多样活动等策略,激发学生的正能量,变堵为疏,有效干预了课堂问题行为。  【关键词】小学生 课堂问题行为 外向性 变堵为疏  
期刊
【摘要】文学史教材在定位、内容、体例、编者等方面有诸多问题。在此以郑克鲁版为例,结合调研探讨外国文学史教材改编,并兼论文学史类教材的编写原则。理念上,教材要面向学生、为教学量身打造、结合教育教学改革。内容方面,教材要调整文学史观念、丰富文学史内涵、科学处理内容偏重、注重内容完整性及比例、扩大文种范围、选取代表性文体与作品。体例上,要结合教学特点等设计,明晰脉络或线索,向中小学教材教辅学习形式,向国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自己教学工作中亲身感受,用实例描述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指出问题,阐述农村家庭教育在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农村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行为习惯和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050-02  引言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不记得曾经是否读过这句话,总觉得刚对这句话有印象是刚参加工作时第一次讲《我的
期刊
【摘要】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中职语文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导入的重要性,掌握一定的安排导入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设计语文的导入。  【关键词】因地制宜 设计 中职 语文 导入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060-02  一节好课犹如一首优美的散文,开头就要漂亮,才能引人入胜,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就是语文课的开头,是语文课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鉴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理论性、抽象性强的特点,我们可以尝试运用有魅力的教学语言去打动学生,注重情感传递,用艺术化的优美形式激励陶冶学生,启迪孩子潜力无穷的思维,辅之趣味教学,催化双性的思品学生,循循善诱,从而取得润物有声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想品德 教学语言 润物有声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079-02  
期刊
原子层沉积(ALD)是一种具有表面自限性的薄膜生长技术,可以在纳米范围内通过控制循环数,控制Al2O3的包覆量,从而提高聚烯烃膜的综合性能。聚烯烃膜表面无ALD氧化铝反应基团,造成ALD氧化铝生长成核慢,前期反应效率低,最终生长的氧化铝多形成团簇。为了增强原子层沉积氧化铝包覆聚乙烯膜(PE膜)的全覆盖薄膜生长,本研究将PE膜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然后进行ALDAl2O3改性,提高复合膜的综合性能,主要内容如下:
  (1)使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聚乙烯醇(PVA)溶液涂覆PE膜后进行ALDAl2O3改性,然后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072-01  一、设计理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唐诗单元历来受到重视,被视为传播文化经典、弘扬民族传统的重要抓手,教师喜教,学生愿读。然而,其中《锦瑟》一篇着实令部分师生头疼不已,教也好,学也罢,课堂结束后剩给参与者的依然是个茫然不知所之。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之前李白、杜甫、白居易乃至更早的时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