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事理化新意 朦胧人生朦胧诗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p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072-01
  一、设计理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唐诗单元历来受到重视,被视为传播文化经典、弘扬民族传统的重要抓手,教师喜教,学生愿读。然而,其中《锦瑟》一篇着实令部分师生头疼不已,教也好,学也罢,课堂结束后剩给参与者的依然是个茫然不知所之。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之前李白、杜甫、白居易乃至更早的时候学过的、读过的诗歌,多有较具体的内容和较明确的情感,而李商隐并没有把情感内容的状态用可喻、可测、可比的方式尽可能清晰地揭示出来,而是把心灵中的朦胧图像幻化为恍惚迷离的意象,形成了深情绵邈的风格。因此,不熟悉“义山体”的读者真的会觉得其诗晦涩难懂。
  读通、读懂是古诗阅读教学的基本目的,授之以渔、教会读诗是能力目标的重要内容。具体到李商隐的诗,特别是他的一些爱情诗、人生哲理诗,教学中应该努力为学生打开诗歌殿堂的另一扇门,把朦胧诗的新天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品味、吟咏中逐渐能够自觉地用一套新的思维去读“义山体”。
  这种思维的养成,首先就要坚决摒弃把诗句内容与具体的人或事对应起来的习惯,代之以人生哲学式的关照方式,力求把诗中的一人一时之情感升华为世人普遍皆有的感情。否则,以后学生自己读到义山的《无题》《偶题二首》《燕台诗四首》《秋月》等诗,只顾对照注释(如果有的话)去枯燥地索隐,罔顾诗之真谛,那就真是语文教学的失败了。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义山作诗喜用典,且擅长对原典进行主观化改造,由此形成了其诗的多义性。笔者认为,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没有必要过多纠缠于对诗中出现的原典的内涵阐释,而更应该集中精力关注义山改造原典的初衷。说得简洁点,就是既然义山作诗“得意而忘言”,我们也就应以“意”为鹄的,抓住主要矛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李商隐生平经历及创作风格,学会鉴赏其朦胧诗。
  2.过程和方法:知人论世解诗,发挥想象读诗。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升华诗中之情,寻求人生共鸣。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发挥想象以感知、丰富诗歌的朦胧意境,体味诗情。
  2.难点:掌握诗歌对典故事理的化用出新,从而把握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在你们这个年纪的时候,很喜欢读诗。那个时代,文学青年是很受欢迎的。如果一个男生会写诗,特别是能背几首、写几首朦胧诗,让人读了一时不知道你想表达什么,那对异性的吸引力会几次方几次方地增强。我当时很喜欢诗人杨炼的那首《蓝色狂想曲》。(投影展示全诗,略)
  我想,同学们在读完这首诗后都会有些茫然,没有弄懂究竟说的是什么。其实,朦胧诗就是有这样一种倾向,用繁复、华彩的意象堆砌出一个诗意画廊,一些直接传达情绪的诗句,很微妙地镶嵌在这座七宝楼台中间。在《蓝色狂想曲》这首诗中,主要的意象设置在海边,什么“礁石”“水藻”“沙滩”“贝壳”等等,让人目不暇接,而大部分的意象都暗含着一种象征意味。可是,“只有生长证明着自己的命运”这样的诗句还是让我们寻觅出了一些踪迹,如果按图索骥,再读全诗,我们会醒悟诗中的意象分别象征着正面力量和反面力量,进而能够进一步赏鉴诗歌。
  读朦胧诗,我的感觉是,细心玩味诗中情绪表露较明确的诗句,化之于诗歌华彩的想象世界中,从而获得一种独特的审美感受。不必解说得太明白,只要能沉浸于美中即可,正如梁启超先生读李商隐《锦瑟》时说的,“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锦瑟》,共同领略这种“新鲜的愉快”。
  (设计意图:从现当代的朦胧诗导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始终把拓展的方向指向象征主义和印象派的元素,能够让学生暂时淡忘之前读现实主义作品时的“套板反应”,逐渐领略另一维诗歌美感。)
  (二)初读诗歌,寻找情丝
  全班同学默读诗歌,找出能反映诗人情绪的诗句,并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语言翻译全诗,或改写为一首白话朦胧诗。
  教师备答:华美绮丽的瑟上无缘故地装有五十根弦线,每一根弦每一根柱都让我回想逝去的似水年华。像庄周在清晨的梦中,变幻成蹁跹的蝴蝶;像蜀王把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愁的杜鹃。苍茫的大海上明月照临,晶莹的珍珠有如鲛人的泪水;蓝田的美玉沉埋在土里,暖阳照耀时浮起濛濛的轻烟,这种情愫怎能留到日后追忆,就是在当时也已经使我感到惘然。
  读这首诗,我们如果能够模糊地意识到诗人是在时过境迁之后,追忆往日刻骨铭心的一段情感。但让我们困惑的是,似乎情感和诗中物象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这就需要我们细致分析本诗的意象的。
  (设计意图:以情感为主线,以语意为依托,学生自主理解诗歌,初步理清诗情。)
  (三)再读诗歌,细析意象
  明确:诗中的主体意象都是在化用典故中生成的,主要有以下四个。
  1.庄周梦蝶: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醒来后茫然自思,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此典原意为表明“物化”,阐明万物原无差别的齐物我思想,而义山化用典故,是为了描绘一种似幻似真的境界,给人一种朦胧而迷离的感觉。
  2.望帝啼鹃:古蜀帝王望帝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不停啼叫,口中都滴出血来。世人用此典多指悲哀凄惨的啼哭,或传达思念故土之悲哀。而义山化用此典,主意还是突出“春心”,表达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执著的怀念。
  3.鲛人泣珠:神话传说中的人鱼流出的泪珠会化为珍珠。在本首诗中,鲛人泣珠的神话传说被置于皓月当空、海洋浩淼、波涛汹涌的背景之下,凸显了一派孤清寂寥的境地。
  4.暖玉生烟:相传宝玉埋在地下,上空会出现烟云,阳光下见得分明。义山这里化用其意,虽有表达美好愿望如蓝田烟云可望而不可即之意,但还是传递出了一种美好温馨的感觉。
  李商隐在爱情诗、人生哲理诗中的用典,并不是为了表达某种具体明确的意义,而是借此营造一种氛围,传递一种情绪。我们在鉴赏“义山体”时,要特别注意少关注原典意义,多通过联想和想象,置身于诗境中,感受美,领悟情,并唤醒自己的共鸣。
  (设计意图:通过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意境,在美的氛围中更好地领悟情。)
  (四)三读诗歌,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李商隐《嫦娥》,领悟该诗的情(永恒的寂寞感)和境(高远清寂之境)。
  (五)小结全文,布置作业
  附:板书
其他文献
流动应力本构方程和热加工图是研究材料热变形行为的主要手段,也是指导锻造工艺开发的重要基础。当前,学者们已经研究并建立起了多种流动应力本构模型和热加工图,但对某一特定材料而言,在众多的模型中,如何快速优选精度最高的模型和预测能力最好的热加工图并将其应用于指导实际锻造工艺开发对提高锻件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有重要意义。此外,材料在不同状态下,其流变行为和可加工性也有所差别,在有限元数值模拟中,选用状态匹配的材料模型有利于提高模拟精度,更好的指导锻造工艺开发。
  本文以7050铝合金热变形行为和某航空锻
【摘要】本文以较少引起人们关注的“小”装饰构建——悬鱼为出发点,论述了将其纳入现代装饰图形设计教学中的积极意义:不仅可以丰富此门课程教学,甚至美育教学,还可借古人设计悬鱼的理念,以小见大、触类旁通地运用中华传统设计理念改进当代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培养当代学生积极的设计素养、设计理念和原创能力。旨在让美育教学回归“立德树人”,实现知识、能力培育与价值观培育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悬鱼 装饰图
期刊
【摘要】本文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案例,介绍依托4A网络平台的精品课程的开发、建设情况及效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公共必修课,借助4A网络平台有效实现了课堂互动和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资源最优化,教学效果最优化。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课 网络课程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资助项目《非特殊群体危机预警机制研究》,Y201018857),浙江理工大学精品网络课程建设项目《大学生心理健康
期刊
【摘要】核心竞争力是高校发展的根本。市属高校作为地方高校的特殊群体,其核心竞争力除了普通的学科、专业、师资和学生质量发展水平,更为重要的是要体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契合的特色发展。本文以武汉商学院特色专业发展为例探讨了市属高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途径。  【关键词】市属高校 核心竞争力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重点项目“武汉市属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研究”(2012Z04)阶段性
期刊
【摘要】小学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原因、负面影响和解决策略历来是教师、家长、学校管理者关心的主要问题。本文结合实际教学例举几种外向性课堂问题行为现象,探讨解决策略。开始采用堵截压制的办法,收效甚微,后来反思教学行为,研究问题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采用上团体辅导课、拉近师生距离、开展多样活动等策略,激发学生的正能量,变堵为疏,有效干预了课堂问题行为。  【关键词】小学生 课堂问题行为 外向性 变堵为疏  
期刊
【摘要】文学史教材在定位、内容、体例、编者等方面有诸多问题。在此以郑克鲁版为例,结合调研探讨外国文学史教材改编,并兼论文学史类教材的编写原则。理念上,教材要面向学生、为教学量身打造、结合教育教学改革。内容方面,教材要调整文学史观念、丰富文学史内涵、科学处理内容偏重、注重内容完整性及比例、扩大文种范围、选取代表性文体与作品。体例上,要结合教学特点等设计,明晰脉络或线索,向中小学教材教辅学习形式,向国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自己教学工作中亲身感受,用实例描述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指出问题,阐述农村家庭教育在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农村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行为习惯和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050-02  引言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不记得曾经是否读过这句话,总觉得刚对这句话有印象是刚参加工作时第一次讲《我的
期刊
【摘要】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中职语文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导入的重要性,掌握一定的安排导入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设计语文的导入。  【关键词】因地制宜 设计 中职 语文 导入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060-02  一节好课犹如一首优美的散文,开头就要漂亮,才能引人入胜,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就是语文课的开头,是语文课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鉴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理论性、抽象性强的特点,我们可以尝试运用有魅力的教学语言去打动学生,注重情感传递,用艺术化的优美形式激励陶冶学生,启迪孩子潜力无穷的思维,辅之趣味教学,催化双性的思品学生,循循善诱,从而取得润物有声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想品德 教学语言 润物有声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079-02  
期刊
原子层沉积(ALD)是一种具有表面自限性的薄膜生长技术,可以在纳米范围内通过控制循环数,控制Al2O3的包覆量,从而提高聚烯烃膜的综合性能。聚烯烃膜表面无ALD氧化铝反应基团,造成ALD氧化铝生长成核慢,前期反应效率低,最终生长的氧化铝多形成团簇。为了增强原子层沉积氧化铝包覆聚乙烯膜(PE膜)的全覆盖薄膜生长,本研究将PE膜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然后进行ALDAl2O3改性,提高复合膜的综合性能,主要内容如下:
  (1)使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聚乙烯醇(PVA)溶液涂覆PE膜后进行ALDAl2O3改性,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