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版《外国文学史》改编建议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学史教材在定位、内容、体例、编者等方面有诸多问题。在此以郑克鲁版为例,结合调研探讨外国文学史教材改编,并兼论文学史类教材的编写原则。理念上,教材要面向学生、为教学量身打造、结合教育教学改革。内容方面,教材要调整文学史观念、丰富文学史内涵、科学处理内容偏重、注重内容完整性及比例、扩大文种范围、选取代表性文体与作品。体例上,要结合教学特点等设计,明晰脉络或线索,向中小学教材教辅学习形式,向国外的著作及教材借鉴方法,应学案化。编者方面:建议多人合作;编者要对文学史有研究且熟知文学史教学,人选可包括大家及老辈、新人和教学一线教师、专业研究者等;可以专人专节分工。进行多维立体教材调研:不同的学生、教师,不同层次的高校等等。
  【关键词】《外国文学史》 改编 高校文学史教材 编写 原则
  【注】论文初稿曾以调研建议的形式送阅高等教育出版社文科分社,其中涉及的几十份调研材料文科分社已采用。据悉郑版《外国文学史》即将改编,故论文初稿已经文科分社转送郑克鲁先生参阅。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022-02
  文学史教材的改编是学科学术发展及课程教学改革进展的重要体现。外国文学史教材,郑克鲁版《外国文学史》无论特点抑或使用范围上都有一定代表性。在此以该教材为例,结合近年对选修外国文学课程学生的调研等,从学科的教研出发,探讨《外国文学史》教材改编,并由此兼论所有文学史类教材的编写原则。
  一、改编理念——为什么改编?
  教材为何改编?从纯理论上讲,除了学术成果更新外,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学。很多的高校教材顾及了学科本身却疏忽了教材的本质属性——师生教学用书。基于此,目前高校教材改编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面向用户——主要的使用对象。不同的使用对象有不同的需求及接受特点,文学史教材作为教科书,要充分满足学生的使用需求。
  第一,教材要面向学生。相比而言,学生对教材的依赖性远远高于教师,所以改编的时候不管是内容、体例、容量等都要首先考虑学生的特点(如接受度与喜好)。目前的一些文学史教材很多学生反映难懂,教材的原因有几点:其一,教材体例不够科学,不太适应教学;其二,教材内容及其表述或表达有缺陷。初学者和专业教师及研究者不一样,基础薄弱,目的是了解常识。因此,没必要把教材的风格定义为专业学术论文或研究资料,教材不能编撰成资料汇编或专著。是否可以考虑将文学史写得通俗易懂一些,形象化一些,好读一点?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在课改以来,基础教育及高中阶段的教材已经做出了表率。
  第二,教材要服务教学。教材要为教学量身打造,而不是教学来适应蹩脚的教材。教材的内容、体例、配套资源等都需要结合教学。常见的文学史存在的问题是:内容驳杂且带有编写者的个人喜好,以常见的课时分配很难全部学完;形式上,通篇文字,没有插图、练习题、拓展资料等等,语言纯学术化而生涩艰深。文学史教材存在的这些问题并不是没有办法解决,而是没有注意或没有用心。想想同样是教材,中小学语文教材能做到的高校文学史教材怎么做不到呢?众所周知,英语教材新概念系列教程就是成功的典范。
  第三,教材要结合教育教学改革。教育理念、教育政策及人才要求在变化,教材要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编撰才可与实际教学接轨。现在高校教改、课改正在开展,不过还没有基础教育那么深入,所以教材编写常忽略了要紧跟教育教学改革这点,但是教材改革已经刻不容缓。文学史教材在改编的时候应该考虑现在教育及教学的改革及教学实际需求,这样才不至于落伍而负面影响教学。具体而言,教材与教学目标的调整相协调,教材与教法调整相配合,教材要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等。
  二、改编内容——改编什么?
  改编内容涉及选取素材及实际编撰内容。
  首先,调整文学史观念。当前的文学史教材的内容主要包括作品、作家、评论三大块,很多的文学史差不多就是作家作品史。从文学理论发展历程看,这样的文学史观念因内涵不足而不够科学。可以考虑把文学史的范围界定为四位一体——写作(作家、作品)、阅读(接受)、批评(评论)、传播(流传),这样更切合文学实际及文学教育的效力。外国文学有必要从比较文学和其他学科那里积极借鉴,也需要和国际文学理论接轨。实际上,韦勒克的《文学理论》已经提出了较为科学的文学史观,时隔多年,国内学界却不为所动。文学史观的确立还要考虑文化及文学环境的变化。同很久前对苏联文化和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视不同,当今读者的爱好与需求多元并存,文学史在选择素材时也可以考虑这些因素,因为文学史教材不光是学术的事,更是教学的事。
  其次,丰富文学史的内涵。文学史是不是包括文学风貌、文学发展演变、文学规律等更科学而全面?目前的多数文学史教材在发展演变、文学规律这方面较少涉及,这直接导致文学史教学的结果是学生只知道作家、作品、流派,而不知道文学的历史。提这个是考虑到文学史教学的目的或意义。学文学史肯定不止是知晓一点作家作品常识,更重要的是概览文学史。学文学的目的是什么呢?常见的文学实践,如阅读、批评等就牵涉到文学风貌、文学发展演变、文学规律等。
  第三,科学处理内容偏重。在偏重上要辩证看待,注重学术性及科学性,妥善处理详略,不能随意偏废。外国文学史教材最大的问题是仅现实主义文学一个流派就占据上册的半壁江山。目前,多数外国文学史教材薄古厚今,这无疑是本末倒置。古希腊、希伯来文学是西方文学的源头,古罗马文学是希腊文学与中世纪及后世文学的桥梁。但这种重要性教材中很少体现,多数教材的处理欠妥当,有些在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作家作品反而被略写或忽略,比如:古希腊神话、古罗马神谱,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伊索寓言,《农事诗》、《工作与时日》、《牧歌》,古罗马喜剧作品,中世纪的教会文学等等。试想,这些作品的代表性及影响有哪一部不及现实主义或其他流派中的专节作家作品呢?学习文学要追本溯源,只有理解古代才可解读近现代。不可因为浪漫主义以后的作品数量多、研究成果多就多选。所以,建议是:对基础、源头性的文学再做加强;对纳入作品繁多的流派适度删减,所选能代表流派特点即可。   其四,注重内容的完整性及比例。教材应对外国文学的国别文学、流派、思潮、团体等尽量全面涉及。文学史既要记录众所周知的大师、大作、大事,也要记录不可忽视的作家、作品、事件(比如,“七星诗社”,“大学才子派”等)。还要科学安排篇幅比例。流派和思潮的影响和成就往往不亚于一般的单个作家。目前郑版的处理是往往作家作品的篇幅大于流派及思潮,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等的大篇幅,诱导教学失衡畸形,极端的是共两学期的教学时间内有一半时间在教学现实主义文学(很多教师及学生反倒觉得理应如此,相比之下古代文学和亚非文学的比重很小)。当然有些院校开设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东方文学、东南亚文学之类的课程(上述课程开为专题性的比较妥当),即便如此不该比例严重失衡。
  其五,扩大文种范围,选取作家代表性文体作品。文学作品的范围不该局限在小说、诗歌、散文、剧本几大文体内,一些宣言、文论、传记及其他文体的作品在文学史中极为重要的都可以考虑。有些作家作品繁多、诸体皆有,但应该选主要的或代表性的文种作品。
  三、改编体例——怎么改编?
  第一,结合教学特点等设计体例。很多教材的改编常常主要集中在内容方面,其实体例形式等也很重要。学术著作可以主要着眼内容,但教材不可。教材的优良与否有很多指标,如编排、形式、配套设计、排版、难易度、与教育心理学的切合、对学生需求的满足与否、与教育教学目标的关系、与文学现状及科研的接轨等等。
  第二,明晰脉络或线索,如文学流派的演变、文学精神的变迁、文学形式的演变、文学环境的变化等。也就是怎样才能让读者感受到内在的逻辑,而非现在一般教材仅有的编年体、流派论、作家专节等。目前众多文学史教材,在阅读效果上讲,感觉零散,理解困难。
  第三,向中小学教材教辅学习形式,向国外的著作及教材借鉴方法。同样是教材,中小学的教材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利用价值(如扩展、链接、练习等),容易理解,读起来轻松。所以,可以研究一下中小学教材形式,如图文式,内容分版块、精简等特点。
  国外的一些著作及教材这方面很值得研究借鉴。如郑克鲁先生翻译的《19世纪法国文学史》,美国人斯塔夫里阿诺斯写的《全球通史》等。同样具有繁杂的学术内容,国外的能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国内学者应该也可以做到。或许,国外的著作多是兴趣所致,作者极为熟悉论题及素材,所以游刃有余,是创造艺术似地写作。而国内的学者多是任务工作,编者或许学术良好,但对教学、教材等留意与研究甚少,加上有时候参编人员多,难以保证协调到位等,编写文学史教材常搞成技术活。所以在改编前不妨对形式等做点研究,然后拟定计划时特意强调或建立模板。
  第四,教材应学案化。资料汇编或讲义、史稿等形式是目前国内大量文学史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教育改革之前及初期,那些已经出版的教材很少有人疑问其形式,因为授课方式多是教师主讲为主,且师生平时了解文学的途径有限。随着互联网普及和课程教改和教育改革展开,教学变革频繁而全面,原先教材的形式就需要调整了。做为教学用书,学案化设计能更好地服务教学,而不需要教师及学生进行耗时费力的形式上的转化。
  第五,先介绍作家作品再进行理论概括。多数文学史是先介绍某个时期或流派的概况(如创作情况、艺术特色等),然后专节评析作家作品。这种形式在学术逻辑上是可行,但实际教学中不太实用。困难是,学生没有具体的作品感知,无法理解概括出的艺术特色、思想特征。但是反过来,先介绍具体作品,然后总结艺术特色之类的就水到渠成,这也符合人的认知特点——由形象到抽象。国内有人撰文介绍中外的文学史教学,其中一点就是提到国外的是由作品感知到理论总结,且文学史常是专题或地域、国别性的文学史。经教学试验测试,先有作品感知再进行艺术特色总结较好。那文学史编写是不是也需要考虑一下教学实情呢?
  此外,可以参考中国古代文学史、现当代文学史等教材的体例等。专节介绍中尽量切中关键,作家生平介绍与作品评析应有机结合。
  四、参编人员——谁来改编?
  要编写出高质量的文学史教材,独著的外国文学史教材在国内估计不会太理想。要把文学史写好,编写者首先要对所编写部分有深入、全面的研究,并非是略有所知而泛泛而谈地汇编一堆材料就可成为成千上万的学生的教材。也就是,要写好就首先自己搞清楚,这样才能表述或表达清楚。像文学史的教学和编写,如果要做好,恐怕都得自己接触作品才行。外国文学史作品极多,个人要一观浩瀚的作品书海几乎不可能。此外,研究或熟知了才知道来龙去脉、才知道轻重舒缓、取舍增减。即便是那些多年从学或从教者估计也很难达到庖丁解牛般地编写整部文学史。外国文学史范围极大,个人的研究关注范围及专长有限,且国内学者的精力和兴趣常分散或被迫转移。还有,因教材编写历程时间所限,很多版本耗时好几年时间才出。
  所以,多人合作编写的形式或许是目前最好的选择。那选谁呢?既要有大家及老辈,也需要新人,特别是要有本科教学一线教师,一些专业研究者也可以参加。没必要赞成教材必须由老辈学术权威编写的提法。
  当前文学史类教材的编写者大多数是学界有很好的影响力及资历的教授,其优势显而易见。不过,因为目前学界的知名者多是45岁以上,这些前辈曾经受到的教育及年轻时的意识形态会对教材的编写有一定的影响,比如有文指出的文学评析中存在阶级意识等。这也是为什么提出不同年龄段编者参与和拟定编写指导意见或模板的一个原因。老辈及新人各有优势。老辈经验及学识积累丰富,新人思维活跃、容易结合时代需求。就像教学效果一样,教学受师生欢迎及专家好评的教师各个年龄段的都有。还有,不一定非得全部请大腕名家,也是同样的道理。因为有名号的人不一定会亲自动手撰写,有真才但名号不大的人也不少。
  编者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也会影响教材编写的理念。学生及相应的教学日益变化,这个在教育教学研究中已经有大量关注。所以,要想编写一部可以长时间使用的教材,就也得考虑这些变化,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关键是请那些真正对文学史有研究,熟知文学史教学,能编写好的人参编。
  可以专人专节,甚至细化到一个编者编写一个作家或作品的内容。庞大的队伍会带来管理的挑战。但是如果计划周密,几十人到一百来人的编写团队还可以运作。专人专节就是保证编写者对负责版块的专业程度。可以提前列好模板及形式要求和具体的纲要,以便操作。目前国内有一些此类案例,如梁坤编的《外国文学名著批评教程》。
  五、改编调研
  调研有很多好处,可及时收集使用者反馈,以便改进。如果有条件,也可以调研不同地域、院校、层次(如专科、硕士)学生。此外,也应该访谈一线科任教师。
  调研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问卷调查、个别访谈、集体讨论、教学调研等等。
  已经公开发表的讨论文学史编写或版本的论文有一些值得参考或借鉴,其中有对理念、体例、内容等的论述。
  附:调研案例
  笔者曾经分别在不同年级、班级、学期内做过调研,形式是期末考试试卷中的一道题目,内容如下:
  “五、课程认知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1.对郑克鲁主编高教版《外国文学史》教材的改编建议。
  温馨提示:内容不限,如编排理念、编排体例、编排素材、选文内容、实践活动、装帧设计、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等。可论述理论,也可列举实例。
  字数:50-150字左右。”
  这个方案可以保证严肃性及参与度,因为考试关系得分,所以学生极为卖力,而且基本是原创建议(闭卷考试,没有提前告知题目)。在此之前,还尝试了对本人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的调研,收效很好。
其他文献
晶体塑性变形的模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进步,不断的更新改进研究使得数值模拟在一定程度上合乎实际情况,故使得数值模拟的探究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晶体的塑性变形中。晶体塑性模拟的模型较多,本文使用粘塑性自洽模型(visco-plastic self-consistent model,VPSC),且采用主导孪晶重定向的方法(predominant twin reorientation,PTR)对AZ31镁合金进行塑性模拟。PTR和孪生-退孪生(TDT)模型定义了一个临界孪晶体积分数的经验公式:Vth,mode=min{
储能介质是通过在电场下的极化储存电荷,可用于电能的超快存储和释放(电容)以及调控半导体活性材料中载流子的迁移(门介电)等,广泛应用于电子和能源工业。随着电子、功率器件的不断微型化以及对更高电荷存储密度的渴望,对高能量密度储能介质的需求日益迫切,从而激发了对高储能介质材料体系的研发。开发该材料体系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同步获得高能量密度和优异介电性能”。对于大多数材料而言,介电常数和介电强度(击穿电压)这两个影响储能介质能量密度的主要因素存在零和博弈关系。为此,本研究针对不同尺度的应用,开发相应高能介质制备
【摘要】自1998年12月试办独立学院以来,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一支迅速崛起的生力军,独立学院办学没有现成的模式、经验可直接借鉴,考务管理工作同样要面对“独立行走”的现实问题。本文结合我院考务管理工作实际,论述考务管理工作在实践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改革实践研究。  【关键词】独立学院 考务管理 改革 研究  【基金项目】2012年宁夏高校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新老师是高校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如何让他们熟悉适应并驾驭课堂教学就非常的重要,本文通过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实践,与新教师分享如何上好一堂课。  【关键词】传道 授业 解惑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001-01  在我国第30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我非常有幸加盟山东协和学院,时间到了2014年8月16日,我来到山东协和学院
期刊
随着世界各国对生态环境和能源消耗问题的重视,轻量化已成为工业发展的趋势,在结构材料中,镁合金的重量很轻且性能良好,比强度和比刚度较高,减震性和电磁屏蔽性能良好,在各个领域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目前镁合金产品大部分都是通过压力铸造生产的。压铸技术的主要特点是高速高压,能生产出性能良好的压铸件,经济效益良好,但存在容易产生气孔缺陷的倾向,随着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真空压铸成为研究的热点。镁合金的真空压铸充型流动过程非常复杂,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可对充型情况进行一定的了解和分析,但与实际情况存在差距。本文主要对
流动应力本构方程和热加工图是研究材料热变形行为的主要手段,也是指导锻造工艺开发的重要基础。当前,学者们已经研究并建立起了多种流动应力本构模型和热加工图,但对某一特定材料而言,在众多的模型中,如何快速优选精度最高的模型和预测能力最好的热加工图并将其应用于指导实际锻造工艺开发对提高锻件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有重要意义。此外,材料在不同状态下,其流变行为和可加工性也有所差别,在有限元数值模拟中,选用状态匹配的材料模型有利于提高模拟精度,更好的指导锻造工艺开发。
  本文以7050铝合金热变形行为和某航空锻
【摘要】本文以较少引起人们关注的“小”装饰构建——悬鱼为出发点,论述了将其纳入现代装饰图形设计教学中的积极意义:不仅可以丰富此门课程教学,甚至美育教学,还可借古人设计悬鱼的理念,以小见大、触类旁通地运用中华传统设计理念改进当代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培养当代学生积极的设计素养、设计理念和原创能力。旨在让美育教学回归“立德树人”,实现知识、能力培育与价值观培育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悬鱼 装饰图
期刊
【摘要】本文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案例,介绍依托4A网络平台的精品课程的开发、建设情况及效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公共必修课,借助4A网络平台有效实现了课堂互动和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资源最优化,教学效果最优化。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课 网络课程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资助项目《非特殊群体危机预警机制研究》,Y201018857),浙江理工大学精品网络课程建设项目《大学生心理健康
期刊
【摘要】核心竞争力是高校发展的根本。市属高校作为地方高校的特殊群体,其核心竞争力除了普通的学科、专业、师资和学生质量发展水平,更为重要的是要体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契合的特色发展。本文以武汉商学院特色专业发展为例探讨了市属高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途径。  【关键词】市属高校 核心竞争力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重点项目“武汉市属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研究”(2012Z04)阶段性
期刊
【摘要】小学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原因、负面影响和解决策略历来是教师、家长、学校管理者关心的主要问题。本文结合实际教学例举几种外向性课堂问题行为现象,探讨解决策略。开始采用堵截压制的办法,收效甚微,后来反思教学行为,研究问题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采用上团体辅导课、拉近师生距离、开展多样活动等策略,激发学生的正能量,变堵为疏,有效干预了课堂问题行为。  【关键词】小学生 课堂问题行为 外向性 变堵为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