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课程优势 重视口才教育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bwq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早已进入了大协作时代,国家间的交流,人际间的横向联系大大加强。大到治国,小到做生意都离不开一张嘴,现在公务员招考中的面试把口才作为选用人才的条件之一。而我们的学生不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中学文科《历史与社会》课程的优势就在于动口读多,动口说多。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资源,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口才教育,这对提高他们未来走向社会的生存能力无疑是有益的。
  1.多读书。训练学生说话的语感素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本必须善读。阅读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读书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语言的主体是为了交际,交际的连贯话语需要语感素养。而语感素养是一种很强的语言修养,它既有先天的因素,更有后天的因素。一个人只要经过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训练,逐步“积淀”,就能养成较强的语感素养。重视《历史与社会》教材中文本的默读和朗读,可以使学生了解到该要掌握的基础知识,该要探索的知识,该要查询的知识。学生读得多,知识就积累得多,能力就自然增强。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学习主体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更离不开眼前耳边的语言文字。语言的表达对答如流、口若悬河,就是要通过读书,同时读还要讲究语气、语感、表情,更需要词汇的积累。一个人的认识水平和生活积累固然不是语感能包容的,但表达能力却与语感密切联系。
  2.多发言。锻炼学生临场镇定自若的风度
  课堂是学生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天地,教师应尽力设计好提问,引导学生参与发言。因为多发言利于锻炼自己的口才水平。现在的社会竞争是十分激烈的,如果在工作岗位上只知道做,想说但表达不出来,那多糟呀!因此教师在上课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发言,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锻炼口才的机会,一旦机会给了,就要对该学生鼓励、启发,使之有所长进。当遇到个别同学发言时紧张,就要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要敢在众人面前说话,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平时还要多给他们“开小灶”,多提供一些发言的机会,让他们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如《历史与社会》中的历史故事(玄武门之变、楚汉之争等),成语典故(曾子杀猪、立木取信等),阅读卡片中的小知识等,让学生动口读一读,说一说。说话中出现“卡壳”时,一定要耐心地去引导,去启发,切忌给他泼冷水。当学生发言说得好或是有明显进步,就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多辩论,培养学生随机应变的善辩能力
  辩论的本质源于博学、智慧、涵养、推理与口才。大凡有人群的地方总少不了“辩”。中国自古就有推崇辩论的传统。“辩”,是为了认识和掌握真理;“论”,则是为了诠释和捍卫观点。辩论的目的是辨真伪、论是非、究事理。辩论时,要求使用普通话,吐字清晰,观点明确,互相尊重。课堂内创设争论的情境靠教师,经常性的争辩可以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敏捷度。笔者大致统计了七年级上、下册教材大约有30多处可以在课堂内开展辩论,平均每周就可开展一次辩论课。因此,教师要尽量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如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综合探究六“传媒的影响”是学生感兴趣的好材料。辩论结束后,有些学生这样评价自己。“我觉得自己都不怎么会说话,在开讲之前心里酝酿了一下,初步有个腹稿,可是一站起什么也没有了。”是的,平时很少发言的同学,语言表达都不流利,当对方反驳时更无法应对,常常不知所措。有一种同学坐在座位上会插嘴,一旦站起来说,语言的严密性欠缺,语言表达不流利。设计激发学生探究愿望的辩证活动,改变了以往点名发言或小组合作的被动学习方式,形成了主动、探究的学习气氛,也培养了学生正确对待历史的科学精神。
  4.多说图,培养学生即兴叙事的才能
  《历史与社会》教材中的人物图片、历史事件、表格等资源相对丰富。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启发学生观察、思考,通过借人物叙事、借景物抒情等,既能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又能达成教学的三维目标。除了教材中现成的资源要加以利用外,有时因知识前后间的联系,通过设计也可以激起学生说话的兴趣,也能达到教学的目的。有一次,笔者在讲汉武帝的功绩时,把孔子、秦始皇、汉武帝三个人物摆在一起,提问学生,“你看这三个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就自然从人物想到了与儒家有关的事件,争先恐后举手发言。总之,学生对眼前的人、事、物一旦有所感触时。思维的表达速度和连贯性显然令人满意。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积极地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龚亚夫说过: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单纯的“教书匠”转变为自觉的“研究者
[摘要] 目前职业中学的教学是我国教育中一块不容忽视的力量。而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进一步提高,职业中学英语教学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本文对当前职业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作了分析,并提出从教学内容、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等方面制定提高策略。   [关键词]职业中学教学内容教师 学生教学环境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办学规模大体相当。由于我国的国情,能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还只
语文教育是传递以语文课程形式出现的人类生活经验,并以掌握语言为中介进行文化创造来促进人类个体发展的教育活动。随着教育时空的拓展。学校与学生都无可回避地面临着语文教育个性化的问题——把学生培养成人而非工具。语文教育个性化的真正实现,应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语文教育的人性化或人道化,语文教育的个别化或个体化,学校语文教育的个性化。    一、语文教育的人性化或人道化    语文教育的人性化或人道化,就是
作文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然而,每当作文学生总是感到无话可谈、无文可写,甚至于谈文色变,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让学生“有源头活水”。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停。”这段话形象地说明生活与作文的密切关系,因此,让作文与生活融为一体是提高作文效益的有效途径,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丰富学生的生活  现在学生生活环境基本上
今天是我值班,早晨刚一走进总务处,就感觉气氛不对。办公室李老师对我说:“池校长让你去初三(5)班看看,有学生反映他们班的公物损坏了。”来不及多想,我赶忙跑上楼。   到初三(5)班教室,抬头一看,教室后面黑板被人砸凹进去一块,为迎接学校教室文化评比,昨天晚上刚更换的新黑板就发生这种“恶性事件”,实在令人气愤。是谁干的呢?身为学校总务主任兼初三政治老师的我非常愤怒,冲着全班大吼:“谁干的?”全班学生
[内容摘要] 问题式教学法早已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这种教学法,启迪学生思考,让他们带着问题学,课堂气氛活跃,一个个问题如巨石投水,激起千层浪,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文就问题式教学法与同行商讨。   [关键词] 问题式教学法优点实际操作基本原则   关于问题式教学的思想在很早以前就有美国的一位科学家提出,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这种教学方法能起到很好的课堂效果。所谓问题式教学,就是教师在授课
据我们课题组问卷调查,我县初中生课外阅读存在着“量少、质差、面窄、方式方法不当、习惯不良”等弊病。为此,笔者认为积极开展课外阅读,从学校方面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重视课外阅读    (一)阅读的价值。阅读书籍带给人类的价值是多方面的。高尔基曾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可以说,阅读是人
在“语文即生活,语文即社会,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大语文观的语文教学背景下,相当多的语文教师越来越把关注的视角转向社会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社会中学语文,学以致用,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  笔者有意在这方面做些探索和尝试。下面就是我的一堂生活语文课的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上周周末,老师在石浦“中国渔村”游玩时,遇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想听听吗?  生(齐答):想!  师:上周末,老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对于理解。来说是很重要的。朗读是直接完整地感受课文言语,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是一个“感知接受——体验理解——领悟表达”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悟性是指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反复朗读课文,在阅读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有所领悟和收获。提高学生在阅读中的悟性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又适应了新课程的要求。《九年
[摘要]本文主要着眼于兴趣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具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方法。首先。指出现代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它们不容忽视,我们更不能视而不见。接着,文章讨论了如何去改变目前并不乐观的现实情况,并证明兴趣理应是最好的老师。然后,本文以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及词汇水平为例,具体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兴趣。  [关键词]兴趣 阅读 词汇 游戏    一、现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