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学习材料,促进学生的自主生长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tww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的学习材料能驱动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究,促进学生积极反思,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教师在开发、利用学习材料时应挖掘材料内涵并生动地呈现材料,使数学课堂更具智慧和乐趣。
  [关键词]学习材料;自主生长;比的认识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8-0011-02
  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人脑对外部材料感知、理解、分析和整合的过程,而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的重要媒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用活学习材料以促进学生的自主生长呢? 下面笔者以“比的认识”的教学为例,进行深入探讨。
  一、展现原味素材——初步感知“比”
  师:你们有没有喝过王老吉凉茶?
  生1:我在饭店里喝过。
  生2:我在家里喝过。
  生3:我出去旅游时喝过。
  师:你们在这么多地方都喝过王老吉,你认为它们的味道一样吗?
  生:一样。
  师:为什么味道都是一样的?
  生:它们的配方都是一样的。
  师:的确,王老吉已經有185年的历史,185年来它的配方从来没有变过。它的配方已经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思考: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的内容和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寻找与数学文本知识有联系的原味素材,沟通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身边“熟悉的风景”中蕴涵着的数学知识。】
  师(出示:王老吉“2克配料中加入16克水”):根据这个配方,你能试着配一配吗?
  生1:3克配料加24克水。
  生2:4克配料加32克水。
  师:你们这样配,味道都一样吗?
  生3:一样。因为水是配料的8倍。
  生4:还可以说配料是水的。
  师: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生5:16÷2=8,24÷3=8,水都是配料的8倍。
  师:两个数相除还有一种新的表示方法,你们知道吗?
  生6:配料和水的比是2∶16,还可以说水和配料的比是16∶2。
  师:你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比呢?
  生7:我泡蜂蜜水时,蜂蜜和水的比是1∶10。
  师:看到这个比,其他同学能配出味道一样的蜂蜜水吗?
  生8:蜂蜜1勺,水就是10勺。
  生9:蜂蜜2勺,水就是20勺。
  师:能说得完吗?
  生10:说不完。只要按这个比来配就行了。
  生11:我还见过比赛中有4∶0。
  师:比赛中的比是不是我们刚才研究的比呢?
  生12:4∶0表示的是两个队的得分情况,不表示相除关系。
  生13:比赛中的比分表示的是双方得分的相差关系。
  师:是的,比赛中的比表示的是相差关系,并不是我们今天研究的比。
  【思考:笔者首先利用“配味道一样的王老吉”这一生活材料,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中找到熟悉的倍数关系,再从倍数关系走向除法,最后由除法关系自然生长出了“比”,逻辑严谨,让“比”在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下自然生长。其次,学生通过对生活中“比”的举例,辨析出比的本质属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学生的现状,给学生提供原味的、感性的、有结构的数学学习材料,促进学生的经验自主生长。】
  二、挖掘综合材料——自主建构“比”
  1.呈现材料
  (1)一个围棋小组有2位老师和10位学生。
  (2)一辆汽车行驶5千米用了20分钟。
  (3)某水果店的香蕉售价2千克6.6元。
  师:你认为哪些能用比来表示两个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如果能表示就请写下这个比。(学生独立思考,再与同桌交流)
  2.反馈交流
  生1:我认为第(1)题能用比表示,第(2)和第(3)题都不能。
  生2:我认为这三题都能用比表示。
  师:看来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但是第(1)题大家都认为可以用比来表示。谁来说一说?
  生3:老师和学生的人数比是2∶10。
  师:对于第(2)和第(3)题,谁来说说自己的理由?
  生4:第(1)题是老师和学生的人数在比,单位相同,所以能写成比。第(2)和第(3)题中,两个对象的单位不同,不能比。
  生5:我也觉得不能写成比,路程和时间两个不一样的量不能写成比。
  师:听起来似乎有道理,难道没有人有反对意见吗?
  生6:我觉得这可以说成两个数量的比。因为以前我们发现比与除法有关。5千米是路程,4分钟是时间,路程与时间也能相除呀!
  生7:我也觉得可以写成比。刚才不是说两个数相除就可以写成比吗?那么“路程÷时间=速度”写成比就是“路程∶时间=速度”。
  师:真理是越辩越明的。路程和时间跟前面的一组数量有很多的不同——单位不同,但是它们有没有共同之处?
  生8:有,它们都是用除法计算的。
  师:像这样表示两个量相除的关系都可以写成比的形式。路程比时间的结果就是速度。那第(3)题呢?
  生9:能。6.6∶2=3.3,这个比就表示“总价∶数量=单价”。
  师:经过刚才的交流和研究,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比,关于比, 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0:比就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生11:比的两个数可以是小数和分数。   【思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内部认知结构与环境交互作用的活动。为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储备、经验积累,提供综合性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学习材料中感悟、体验、思辨,进而建构对比的整体认知。
  如在教学“不同类量比”时,教材一共提供了三个情境,但单独出示每个情境总有点突兀,而且情境之间缺少联系,这样会使学生无法主动调用原有的经验实现“自我建构”。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对情境进行了整合,把众多信息一并呈现,其中有同类量的比、不同类量的比,比的前项和后项是整数、小数、分数,等等。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深入挖掘,推动学生思维的深入,让学生获得了对“比”的丰富体验,同时使学生对于比的意义、比的类型的理解也更加完整、透彻。】
  三、提供丰厚材料——提升感悟“比”
  1.质疑比较,感悟意义
  师:两个数相除可以写成两个数的比,既然有了除法,干吗还要创造比呢?
  (1)电视机屏幕中的比
  师:听说长和宽的比是16∶9的电视机屏幕最适合人眼,你觉得下面3台电视机中哪台的屏幕是16∶9?(出示3台电视机)
  生1:2号是16∶9。
  生2:3号也是16∶9。
  师:你们觉得哪一台肯定不是?说说理由。
  生3:1號不是,因为它的长和宽比较接近。
  生4:16∶9的显示屏中,长是宽的1倍多,扁扁的。
  师:同学们能从比中看到长和宽的关系,就此推断出电视机屏幕的形状。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5:比一定时,形状相同,大小可能不同。
  (2)广告中的比
  师(播放“活力28”的广告,截取广告中出现的比:“用量少——1∶4”“去污强——1∶4”“时间短——1∶4”“省力气——1∶4”“省水电——1∶4”)看了这么多的1∶4,你感觉活力28的洗衣粉好吗?好在哪里?
  生1:“用量少——1∶4”是指同样的洗衣效果,活力28洗衣粉的用量为1份,普通洗衣粉要用4份。
  生2:这商家太聪明了,用4个1∶4来做广告,让人们一目了然。
  (3)感受“连比”
  师:大家都玩过泡泡水吧?你知道它是怎么配制的吗?(出示:甘油、水、洗洁液、洗手液的配比为1 ∶ 4 ∶ 2 ∶ 2)
  师:喜欢这个比吗?为什么?
  生1:喜欢,我看懂了甘油是1份,水是4份,洗洁液是2份,洗手液是2份。
  生2:我也喜欢,它让我们一下就看清这4个量之间的关系。
  师:现在谁来说说,人们为什么要创造比?
  生3:通过比,我们不仅能看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多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一目了然。
  【思考:比相对于除法和分数,优势在哪里呢?这是对比的意义和价值的深层次追问。要回答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提供丰富的生活材料,引导学生不断感悟和提升。电视机屏幕的比、广告中的比和泡泡水的配制比,或从正面强化,或从反面例析,或打开思维空间,或带来奇特感受,指向明,定位准,在层层推进中不断明晰比的特征和价值,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比的独特魅力。】
  材料在变厚,学生的思维也随之增厚;材料在递进,学生的思维也逐渐摆脱了单薄和苍白的状况。不同材料的使用,会收获不同的效果,为学生新知的感悟和学习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责编 金 铃)
其他文献
[摘 要]长期以来,见数不见人的数学课程观压制着儿童的天性,泯灭着儿童的灵性。“认识分数”一课,有数,更有“我”。数里有“我”,旨在尊重儿童发展的原生态过程,尊重儿童生长的需要和动机,最大限度地促进儿童灵性的发展。  [关键词]原生态 我的数学 儿童灵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5-014  一、梳理“我”准备  师:关
[摘 要]“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下课堂教学的追求,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以“圆的认识”的教学为例,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观察、理解、发掘学生,在新舊知识的衔接处、在重难点的困顿处、在思维的疑虑处,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凸显概念的本质,使学生的思维通道顺畅,问题意识增强。  [关键词]圆的认识;问题意识;数学生长;概念本质;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小学阶段的数学思维体系虽然以算术思维为主,但是我们知道,代数思维能够对现实世界的各类数量关系进行清晰地描述,它能为问题的解决带来方便,所以,培养学生代数思维很重要。  [关键词]算术思维;代数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3-0052-02  在数学中,算术思维和代数思维是两个重要的思维体系。简单地说,算术思
国标本苏教版教材从四年级开始,安排了专门的单元进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这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对于教材中新出现的这一内容,各地开展了相应的研讨活动,但是一线教师对“解决问题的策略”理解以及对如何开展“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还存在许多困惑与不解。    1.认为“策略”就是一种最好的方法,忽视其多样性和相对性。    如一位教师教学列表格解决问题时,导人新课运用了“乌鸦喝水”的故事。向学
[摘 要]学生在学习“众数”前,已掌握了平均数和中位数,并能运用这两种统计参数来分析数据,并作出判断,这是学生学习“众数”的知识经验基础。在教学“众数”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前后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让学生在迁移、对比、选择中牢固掌握众数的统计意义及特点。  [关键词]众数;对比;参数;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9-0040-0
案例:建立体积概念  师(把两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放在讲台上,左边的盛满水,右边的放一个苹果,然后把左边杯里的水往右边杯里倒):请同学们观察老师做的实验,思考结果会怎么样?  生1:左边杯里会剩一些水。  师:为什么左边的杯子里会剩下一些水呢?  生2:因为右边的杯子中有一部分空间被苹果占去了。  师:说得好。那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呢?  生3:说明苹果占有空间。  师:苹果是一种物体,它占有空间
[摘 要]从数学理解入手,提高概念的理解水平,应聚焦概念的本质,从外延向内涵推进,突出核心概念的思维建构过程;由数学思想统领,从表面向深层发展,突出思想方法的领悟和应用过程。  [关键词]数学理解 概念 数学本质 数学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 函数思想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3-028  “数学理解的核心是对基本概念及其所反映的
[摘 要]这里的咬文嚼字,既是一种关注细节的态度,又是一种去伪存真的思维方式。在实践和研究中,以咬文嚼字的态度与方法进行数学教学,不仅能让教师更明白地教,深入地领略数学教学之精妙,而且能让学生更轻松地学,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咬文嚼字 关注细节 去伪存真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8-021  咬文嚼字
[摘 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可能性”的教学过程中准确地把握合作学习时机,抓住学生认知过程中的难点和突破点,使教和学之间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对减少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盲目性、随意性、低效性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可能性的大小 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
[摘 要]符号的运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在“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及回顾反思,使学生学会运用符号描述和表达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从而有效解决问题,进而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  [关键词]符号意识;解决问题;假设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9-0033-02  “解决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