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爱的》教学设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學内容分析
  1.全书共分为十六个单元,主要以声乐为主线,并将乐理、视唱练耳、欣赏等教学科目有机的结合起来,还选编了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歌曲和幼儿歌曲。
  2.本节课是美声唱法的第一首教学歌曲,在声乐训练上有很高的价值,是每位学习声乐学生的必修曲目。
  二、教学对象分析
  90%左右的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一些音乐基础知识,但声音的力度不够扎实;80%左右的学生对声音的强弱控制较困难。
  三、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示范法,互动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生学法:练习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美声唱法的起源及特点
  (2)学习音乐作品中的力度记号
  (3)初步掌握美声唱法的技巧
  2.能力目标
  能够用流畅、连贯、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我亲爱的》。
  3.情感目标:通过感受意大利歌曲的魅力,深刻体会音乐的韵律之美。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利用所学的歌唱技能,把握歌曲的风格特点,完整演唱歌曲。
  难点:(1)准确的控制歌曲旋律的音准
  (2)力度记号在歌曲演唱中的准确运用
  教学基本信息
  课程内容 《我亲爱的》 授课时间 45分钟
  所属学科 声乐 授课班级 2014级
  学前教育班
  授课教材 《音乐》基础版,谢丽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1.本课内容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中第九单元的歌曲。
  2.全书共分为十六个单元,主要以声乐为主线,并将乐理、视唱练耳、欣赏等教学科目有机的结合起来,还选编了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歌曲和幼儿歌曲。
  3.本节课是美声唱法的第一首教学歌曲,在声乐训练上有很高的价值,是每位学习声乐学生的必修曲目。
  2.教学对象分析
  1.教学对象为学前教育专业2014级的学生,年龄在17岁左右,她们性格开朗,对学习充满热情。
  2.90%左右的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一些音乐基础知识,但声音的力度不够扎实;80%左右的学生对声音的强弱控制较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美声唱法的起源及特点。
  (2)学习音乐作品中的力度记号。
  (3)初步掌握美声唱法的技巧。
  能力目标 能够用流畅、连贯、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我亲爱的》。
  情感目标 通过感受意大利歌曲的魅力,深刻体会音乐的韵律之美。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课前—知识获取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任务:
  1.引导学生搜集歌曲的创作背景、作者等相关信息。
  2.引导学生观看微课,并填写问题试卷。
  (1)了解什么是力度记号?
  (2)力度记号的标记
  (3)力度记号的排序
  (4) 力度的相对性
  1.让学生课前搜集歌曲的相关信息、创作背景。
  2.制作微课,上传至二年四班级网络QQ交流群。
  3.根据微课内容,编制测试问卷,并下发问题测试卷,在课前收回。
  4.检查“问题试卷”并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分析。
  1.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积累歌曲的相关信息。
  2.学习微课,完成问题试卷。
  1.达到预习效果,还能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课前知识获取、提高学习效率,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第二阶段课上—知识内化
  环节1:发声训练,夯实基础(7分钟)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发声训练:
  (1)共鸣练习
  (2)声曲统一
  (3)扩展音域
  1.教师启发学生,做困倦时刚要打哈欠的状态,抬上牙关、抬软腭,使学生气息流畅、有支点,迅速进入歌唱状态。
  2.教师示范
  1.学生分析、模仿、练习
  2.进行三种发声练习 训练学生掌握歌唱时口腔的状态,提高声乐演唱技能
  环节2:情景引入,激发兴趣(2分钟)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聆听歌曲,引发思考
  2.问题式引出美声唱法
  3.了解美声唱法的起源及特点 1.播放一小段音乐(廖昌永演唱的《山楂树》)
  2.提出问题:这首歌属于哪种演唱方式?
  3.教师讲授美声唱法的起源及特点 1.学生聆听、感悟
  2.思考后回答
  美声唱法
  3.学生聆听并记忆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为新课做好铺垫。完成知识目标1.
  环节3:探究新知,感知学唱(28分钟)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体验歌曲
  2.分析歌曲
  (1)课上展示
  (2)分组讨论
  3.学唱歌曲
  (1)视唱歌谱
  #4 重点教唱
  (2)填词演唱歌曲
  对歌曲的起音和高音进行唱法上的处理。   4.
  4. 情感处理
  (1)小组讨论
  (2)优等生讲解
  (3)教师启发思考,将所学的力度记号结合歌曲的情感特点,准确演唱歌曲。
  1.教师范唱
  2.
  2. 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歌曲相关信息。
  3.
  3. (1)教师引领学生视唱歌谱,示范并教唱。
  (2)启发学生打开头腔,笑着抬软腭,使声音通过咽壁进入头腔,达到共鸣效果。
  4. 4.(1)教師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2)根据课前问卷情况,教师采用异质同组鼓励优等生讲解问题并回答问题。
  (3)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这一句的情感是怎样的?用什么样的力度比较合适?”
  1.学生聆听、感受
  2. (1)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信息,相互交流;
  (2)分组讨论歌曲各部分结构特点,促进对歌曲的理解和把握。
  3.(1)#4这个音学生通过反复聆听,模仿、练习
  (2)分析、练习,抬上牙关、软腭演唱歌曲,突破高音障碍。
  4.(1)学生讨论
  (2)优等生讲解
  (3)学生理解、感悟,并回答问题,采用恰当的力度演唱歌曲。
  1.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直观学习歌曲。
  2. 2.(1)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教学资源共享.(2):以小组讨论,互动的形式掌握知识。
  3. 3.通过教师启发、示范,学生分析练习,完成能力目标。
  4.
  4. (1)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2)培养学生交流、协作的能力。
  (3)学以致用,加强歌曲表现力,解决本课的难点。
  环节4:展示评价,提高技能(6分钟)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学生分组演唱歌曲
  2.进行互评
  3.完成评价表 1.教师伴奏
  2.指导学生完成评价表
  3.指导学生评选出优秀的“明星小组”
  1.分组演唱歌曲
  2.各组的组长组织组内成员完成一份对其他组的评价表。
  3.根据最高分的一组,评选出“明星小组” 1.通过交流评价,相互取长补短,提高技能。
  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舞台表演能。
  第三阶段课后—知识巩固
  环节5:总结归纳,课后拓展(2分钟)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教师小结
  2. 布置作业:
  (1)欣赏多媒体视频意大利语《我亲爱的》,体会歌者内心情感变化,准确把握歌曲的基调。
  (2)录制一首自己演唱的歌曲视频,上传至班级网络平台。 1.总结本课知识点,采用鼓励、赏识的语言评价学生的表现。
  2.布置作业。
  (1)欣赏多媒体视频意大利歌曲《我亲爱的》,把握歌曲基调。
  (2) 录制歌曲视频上传至班级网络平台。 1.归纳总结本课知识点。
  2.完成作业欣赏多媒体视频
  3.2.录制歌曲演唱视频上传班级交流平台。生生、师生互动点拨指导。 1.总结知识点
  2.1.通过互动点拨指导,巩固教学目标的达成。
  3.2.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其他文献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1.指导思想  本节课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探究活动。探究活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有计划的逐步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化。注意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索,强调活动的内化,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2.2.理论依据  (1)新课标理念下关于概念学习的教学理论。  (2)新课标理念下关于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  (3)现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  二、教
期刊
【教学内容】  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P54-55  【学情分析】  《轴对称图形》是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中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中的内容,是一节数学概念课。轴对称是学生新接触的一个知识点,要使学生掌握这些抽象的概念,有一定的难度。而轴对称又广泛蕴含在日常生活中,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立足学生本位,促使学生将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数学经验作数学化处理,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零星的、分散的和
期刊
1.教材分析:  1)本课题的内容属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二级主题“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的知识范畴”。  2)本课时涉及的酸的性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应用,通过学习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酸的化学性质。  《酸的化学性质》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概括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对今后学习“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具体重要的指导作用。  3)  2.学情分析:  1. 1)学生在
期刊
陕北民歌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由于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人文环境,陕北民歌形成了具有丰富的生活基础,旋律奔放、抒情自然等独特的艺术风格。。陕北民歌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其代表作《兰花花》是陕北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典范作品之一。我与兰花花的情缘结于14年前高考中。  一、兰花花的背景与分析  1.兰花花的创作背景  据说,兰花花原名姬延玲,小名叫叶子,1919年出生于延安南川临镇街一个农民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1页例7,32页例8。  课标要求:  “吨”这个质量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触,不宜直接感受,因此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组织猜一猜、估一估、算一算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感受和体验质量单位“吨”。其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
期刊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好玩第65-6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1.经历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能够对这些现象进行合理分析。  2、2.学会运用列表、尝试、操作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推理。  3、3.能够用语言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  教学重点:  利用表格进行生活中的推理。  教学难点:  借助列表整理信息,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环节1:引入  师:(出示柯
期刊
一、设计理念  本课依据体育课程标准,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运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本着以互助协做、个人展示为主题,以体验成功为主线,通过创设情境,以故事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灵敏和柔韧的身体素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友爱互助,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进步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
期刊
活动目标:  1、1.在找找、看看、说说中自主观察小蚂蚁,探究小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2.能够将自己观察到的事情清楚的表达出来。  3.3、喜欢探究小动物的奥秘,有好奇心。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放大鏡,EZcast软件,孩子观察蚂蚁现场的照片和视频。  经验准备:会使用放大镜。  活动重点:  通过观察了解小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活动难点:  能够将自己观察到的事情清楚的
期刊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以及用乘法算式表示连加算式的简便性。  2、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每个数的意思,能运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初步渗透模型思想。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
期刊
课标要求:  通过对比我国东、中、西、东北四个区域的差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学习目标:  1、1.了解我国四大经济地区划分及区域产业结构发展差异。  2、2.通过比较,分析我国的东、中、西、东北部区域发展差异。  二、学习重点:  心像图构建;  我国东、中、西、东北四个区域产业结构发展差异。  三、学习难点:  我国东、中、西、东北四个区域的产业结构发展差异及原因分析。  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