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乐园》教学设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zengb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以及用乘法算式表示连加算式的简便性。
  2、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每个数的意思,能运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初步渗透模型思想。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难点:能把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上一课《有多少块糖》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用不同的方法数物体的数量,并且能够根据数的过程准确的列出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复习准备 1、师:昨天,我们已经学会了按要求列出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现在,你们敢来挑战吗?
  生:敢。
  2、师:来吧。准备好没?准备好的请用你漂亮的坐姿告诉我。
  3、师:挑战要求,、请在5秒内按要求写出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在草稿本上独立书写。、写完的请举手表示。
  34、师边念题边板书在黑板上。
  (1)、3个4相加;
  (2)、4个5相加;
  (3)、10个2相加;
  5、师:5秒到了,没有一个孩子挑战成功啊?都怎么了呢?
  生1:数字好多。
  生2:好长啊。
  师:孩子们都说的很好,那你们想不想在5秒内写出这个算式呢?
  生:想。
  师:今天的课堂上,我为大家带来了一把万能钥匙,只要大家拿到这把钥匙,就可以轻轻松松的在5秒内写出“10个2相加”的算式。有没有信心可以拿到?
  生:有。
  6、 4、师:好,有信心的请坐直。我来看看谁有信心? 1、创设挑战项目,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2、进行组织教学,培养孩子们的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3、首先强调挑战要求,让孩子们能准确的按要求完成任务。
  4、把挑战题目板书在黑板上,既可以用来集体交流、订正答案,还可以用来提醒个别没认真、开小差的孩子,我们现在做的题目到底是什么。前面两小题设计简单,一方面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提高积极性。另一方面,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为第3小题铺垫。
  5、设置障碍,为新授知识铺垫,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设置一个“万能钥匙”,利用孩子们“好东西都想要”的心理,让孩子们的求知欲再次上升。
  6、由于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已经调动的很高,适时的进行组织教学。
  二、引入 1、师:这个周末我们将迎来祖国的生日…
  生:国庆节。
  2、师:每年的国庆节,我们三星都会举行一年一次的“云崖玉兔美食节”。在美食节上,除了有好吃的,还有孩子们非常喜欢的…
  生:好玩的。
  师:游乐项目。
  3、师: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就一起提前到美食节上去看看,在《儿童乐园》里都有些什么好玩的?板书课题:儿童乐园 1、结合国家法定假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结合本土地方文化特色,联系孩子的实际生活环境,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到数学与我们平时的生活密切相关。
  3、每一年的美食节由于读书,都不能参加美食节的开幕式,孩子们心里难免有所遗憾。为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在此,利用我们的课堂,带领孩子们提前游玩,疏导不良情绪。
  三、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寻找信息
  师:请孩子们认真观察,你可以从儿童乐园里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生自由观察。
  、全班交流。
  生1:有6节火车厢,每节车厢有4人。
  生2:每条船上有3人,有3条船。
  生3:有4架飞机,每架飞机上有2人。
  生4:有2根板凳,每根本等上坐了3人。
  ……
  2、(此處,根据学生的汇报,选取首个完整的信息马上进行提问)师:你可以用这个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3、解决问题:飞机上有多少人?
  、独自尝试、列出算式,师巡视、个别帮助。
  、集体交流、汇报订正,师板书。
  2+2+2+2=8(人)
  、师追问:算式中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怎么会有4个2呢?为什么算式里的加数都是2呢?
  生:有4架飞机,每架飞机都有2人,求飞机上有多少人就是求4个2相加的和是几。(此处可以请生重复)
  4、认识乘法
  师:观察这个算式,相同的加数是谁?有几个呢?
  生:相同加数是 2,有4个。(多请几个孩子说一说想法)
  师:是的,相同加数是2,有4个。
  师: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在数学上我们用乘法会更加简便。写成乘法算式就是2×4=8或者4×2=8。
  5、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读法
  师:这是“乘号“,仔细观察“×”是什么样的?它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都有两笔。好像斜着的“+”。
  师:在乘法算式中,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乘数,乘得的结果叫积。
  师:那乘法算式怎么读呢?全班试着齐读算式
  生:乘数×乘数=积
  师:是的,读乘法算式时应该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读。 1、给孩子自由观察、自主发言的机会,还课堂给孩子们。   2、根据孩子的课堂表现,灵活调整,把握课堂的进度。
  3、解决问题的过程,遵循孩子们的认知规律,留给孩子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在集体交流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孩子的思维发展的教学模式。利用追问,帮助孩子们进一步理解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意义,为后面的认识乘法垫基。利用请生重复的形式,进行组织教学,培养孩子们尊重别人、能认真倾听别人想法的好习惯。
  4、直接告诉孩子们什么是乘法,再通过不同层次问题的追问,帮助孩子们理解加法算式的意义,为乘法的过渡铺垫。
  5、认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各数表示的意义来帮助进一步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
  四、练习巩固 1、解决问题
  :有多少人坐小火车?有多少人坐船?有多少人在休息?(可以分男女或者分组等形式选取图中的其他信息进行提问并解答)
  2、抢答游戏。
  用算式卡片进行。
  4+4+4=()×()
  6+6+6=()×()
  2+2+2+2+2=()×()
  3×4=()+()+()
  2+2+4=()×()
  2+2+3=()×()
  3、回到开课的第3个挑战。:5秒内写出10个2相加的算式。 1、根据时间,合理的选取主题图中的其他信息来提问并解答。
  2、抓住低段孩子好动的心理,通过游戏的形式开展练习,进行组织教学,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3、首尾衔接,将学到的“万能钥匙”进行实践,实际感受乘法的简便性。
  小结及反思 1、课堂总结:
  师:今天的课堂上,我们认识了什么?我们的“万能钥匙”是什么呢?
  师:我们在什么时候会用到乘法来计算呢?
  师小结: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我们通常用乘法来计算比较简便。
  师:关于乘法,你又学到了什么?
  2、反思:
  、开课设计效果显著。利用对前面所学相关旧知识的复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新知識。利用孩子们熟悉的旧知引发孩子们的头脑风暴,既是对旧知识的巩固,又激发孩子对新知识的渴望。
  、练习题的设计构思巧妙。题型上由浅入深,难度上层层递进,并且进行了变式练习,既照顾到差生的基础性知识掌握,又照顾到优生的思维性发展训练。
  、在教学重点内容时,从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到乘法算式的过渡,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对算式意义的理解。通过老师的合理引导,让学生准确的理解连加算式的意义,进而自然地过渡到乘法上来,减轻学生的困难,顺利的过渡到乘法,并能准确的理解并掌握乘法算式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④、追问的合理使用,突破教学难点。在对乘法的初次认识环节,进行合理、有效地追问。让学生在追问中一步一步深入理解乘法的本质含义。
其他文献
一、教材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八章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不但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力学的重点,因为它把最基本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物体是否受力两者联系起来,是《力和运动》的开端。  二、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过程。知道牛顿第一定律,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实验活动的参与。养成实事求是,
期刊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是“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基于以上理念,本节课的教学方式是课前让学生查找丰富的生活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上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与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增长见识,并
期刊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1.指导思想  本节课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探究活动。探究活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有计划的逐步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化。注意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索,强调活动的内化,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2.2.理论依据  (1)新课标理念下关于概念学习的教学理论。  (2)新课标理念下关于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  (3)现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  二、教
期刊
【教学内容】  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P54-55  【学情分析】  《轴对称图形》是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中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中的内容,是一节数学概念课。轴对称是学生新接触的一个知识点,要使学生掌握这些抽象的概念,有一定的难度。而轴对称又广泛蕴含在日常生活中,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立足学生本位,促使学生将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数学经验作数学化处理,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零星的、分散的和
期刊
1.教材分析:  1)本课题的内容属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二级主题“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的知识范畴”。  2)本课时涉及的酸的性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应用,通过学习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酸的化学性质。  《酸的化学性质》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概括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对今后学习“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具体重要的指导作用。  3)  2.学情分析:  1. 1)学生在
期刊
陕北民歌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由于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人文环境,陕北民歌形成了具有丰富的生活基础,旋律奔放、抒情自然等独特的艺术风格。。陕北民歌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其代表作《兰花花》是陕北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典范作品之一。我与兰花花的情缘结于14年前高考中。  一、兰花花的背景与分析  1.兰花花的创作背景  据说,兰花花原名姬延玲,小名叫叶子,1919年出生于延安南川临镇街一个农民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1页例7,32页例8。  课标要求:  “吨”这个质量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触,不宜直接感受,因此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组织猜一猜、估一估、算一算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感受和体验质量单位“吨”。其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
期刊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好玩第65-6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1.经历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能够对这些现象进行合理分析。  2、2.学会运用列表、尝试、操作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推理。  3、3.能够用语言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  教学重点:  利用表格进行生活中的推理。  教学难点:  借助列表整理信息,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环节1:引入  师:(出示柯
期刊
一、设计理念  本课依据体育课程标准,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运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本着以互助协做、个人展示为主题,以体验成功为主线,通过创设情境,以故事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灵敏和柔韧的身体素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友爱互助,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进步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
期刊
活动目标:  1、1.在找找、看看、说说中自主观察小蚂蚁,探究小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2.能够将自己观察到的事情清楚的表达出来。  3.3、喜欢探究小动物的奥秘,有好奇心。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放大鏡,EZcast软件,孩子观察蚂蚁现场的照片和视频。  经验准备:会使用放大镜。  活动重点:  通过观察了解小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活动难点:  能够将自己观察到的事情清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