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蚂蚁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目标:
  1、1.在找找、看看、说说中自主观察小蚂蚁,探究小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2.能够将自己观察到的事情清楚的表达出来。
  3.3、喜欢探究小动物的奥秘,有好奇心。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放大鏡,EZcast软件,孩子观察蚂蚁现场的照片和视频。
  经验准备:会使用放大镜。
  活动重点:
  通过观察了解小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活动难点:
  能够将自己观察到的事情清楚的表达出来。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寻找蚂蚁的话题。
  孩子们,前几天有个小朋友告诉陈老师,他和妈妈在幼儿园里交到了一个新的动物朋友,你们知道是谁吗?你们知道幼儿园哪里有小蚂蚁吗?想不想出去找一找小蚂蚁?陈老师交给小朋友小任务了:你在哪里找到的小蚂蚁?小蚂蚁长什么样子?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儿?一会儿回来请你把你观察到的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二、请幼儿到户外找一找蚂蚁并观察。
  预想指导策略:蚂蚁太小,观察不清楚,老师提供放大镜。在观察过程中及时了解幼儿观察到的信息,适时引导幼儿观察;对未观察到蚂蚁的幼儿给予帮助。
  三、回教室分享经验。
  (一)、师生共同讨论分享观察到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将在户外捕捉到的孩子观察蚂蚁的瞬间照片和视频运用EZcast软件实时传播到多媒体上,帮助幼儿回忆整理观察到蚂蚁的地点、蚂蚁的特征以及发生的趣事儿。
  1、1.(洗手后先回来的孩子先和同伴交流)谁来说一说,你观察到的小蚂蚁长得什么样子?
  有头,胸,腹,头上有触角,有嘴巴,胸上有六条腿。
  2、2.谁来说一说你观察到什么有趣的事儿?
  (1)、搬运食物,小蚂蚁是怎么搬运食物的?
  自己搬运食物,和其他的伙伴一起搬运食物,食物太大了搬不走,把食物分开搬走。老师当时也和你们在一起看到了,而且老师把你们看到的拍下来了,我们再一起来看看是不是这样搬食物的。
  (2)、小蚂蚁吧食物搬到哪里去了?家里?你找到蚂蚁的家了吗?蚂蚁家里有几只小蚂蚁?数的过来吗?很多,这就叫做群居。
  (3)、陈老师有嘱咐小朋友不要摸小蚂蚁对不对?有没有小朋友知道为什么?腹的末端有毒针,会分泌毒液。
  (二)、总结小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外形特征:头,头上有触角,嘴巴;胸,六条腿;腹,腹的末端有毒针。
  生活习性:群居。
  活动延伸:
  请孩子们带食物,观察小蚂蚁爱吃的食物。
  孩子们,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有没有发现小蚂蚁喜欢吃什么?和我们一样吗?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看法,下次我们小朋友给小蚂蚁准备一些好吃的,然后我们去请小蚂蚁来咱们班做客,看看小蚂蚁喜欢吃什么,好不好?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推进,由于教学目标的改变,给我们的教学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变动,旧有的教学体制亟待改进,但目前看来,仍然没能建立起一套新的教学体系,所以当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仍然普遍呈现出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本文首先针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題进行总结,并且提出了一些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有效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传统教学  
期刊
一、教材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八章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不但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力学的重点,因为它把最基本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物体是否受力两者联系起来,是《力和运动》的开端。  二、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过程。知道牛顿第一定律,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实验活动的参与。养成实事求是,
期刊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是“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基于以上理念,本节课的教学方式是课前让学生查找丰富的生活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上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与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增长见识,并
期刊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1.指导思想  本节课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探究活动。探究活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有计划的逐步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化。注意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索,强调活动的内化,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2.2.理论依据  (1)新课标理念下关于概念学习的教学理论。  (2)新课标理念下关于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  (3)现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  二、教
期刊
【教学内容】  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P54-55  【学情分析】  《轴对称图形》是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中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中的内容,是一节数学概念课。轴对称是学生新接触的一个知识点,要使学生掌握这些抽象的概念,有一定的难度。而轴对称又广泛蕴含在日常生活中,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立足学生本位,促使学生将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数学经验作数学化处理,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零星的、分散的和
期刊
1.教材分析:  1)本课题的内容属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二级主题“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的知识范畴”。  2)本课时涉及的酸的性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应用,通过学习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酸的化学性质。  《酸的化学性质》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概括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对今后学习“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具体重要的指导作用。  3)  2.学情分析:  1. 1)学生在
期刊
陕北民歌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由于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人文环境,陕北民歌形成了具有丰富的生活基础,旋律奔放、抒情自然等独特的艺术风格。。陕北民歌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其代表作《兰花花》是陕北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典范作品之一。我与兰花花的情缘结于14年前高考中。  一、兰花花的背景与分析  1.兰花花的创作背景  据说,兰花花原名姬延玲,小名叫叶子,1919年出生于延安南川临镇街一个农民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1页例7,32页例8。  课标要求:  “吨”这个质量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触,不宜直接感受,因此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组织猜一猜、估一估、算一算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感受和体验质量单位“吨”。其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
期刊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好玩第65-6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1.经历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能够对这些现象进行合理分析。  2、2.学会运用列表、尝试、操作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推理。  3、3.能够用语言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  教学重点:  利用表格进行生活中的推理。  教学难点:  借助列表整理信息,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环节1:引入  师:(出示柯
期刊
一、设计理念  本课依据体育课程标准,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运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本着以互助协做、个人展示为主题,以体验成功为主线,通过创设情境,以故事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灵敏和柔韧的身体素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友爱互助,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进步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