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湘教版必修3)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标要求:
  通过对比我国东、中、西、东北四个区域的差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学习目标:
  1、1.了解我国四大经济地区划分及区域产业结构发展差异。
  2、2.通过比较,分析我国的东、中、西、东北部区域发展差异。
  二、学习重点:
  心像图构建;
  我国东、中、西、东北四个区域产业结构发展差异。
  三、学习难点:
  我国东、中、西、东北四个区域的产业结构发展差异及原因分析。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国四大经济地带的划分及产业结构发展差异,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大同-山西-中部地区-全国-全球……)
  五、教育用具:
  导学案、课外材料。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内容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导学】(自主深究并抽查回答)
  一、 东、中、西、东北差异:
  1、1.四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 、经济基础、 和对外开放程度。
  2、2.东、中、西、东北部发展差异。
  〈1〉东部地带社会经济相对发达, 、 和 都比较高。东北地区推进
  战略,在 、 、 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中、西部地带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但由于 和 等方面的原因,总体发展水平还明显地落后于东部地带。
  东部地带, 和 相对发达;东北地区以 为主导。
  〈3〉产业结 中、西部地带, 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比重。
  构差异 从工业结构来说,我国大致上具有“ ”的基本特征。
  东部地带, 、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
  工业化 产业蓬勃发展,中、西部以 为主体。
  〈4〉与城市 东北地区以 为主体。
  化差异 从城市化水平来看,東部和东北地区远高与中、西部地带。
  东部地带 ,吸纳外资的能力强中、西部对外开放程度比较低。
  对外开 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广大西部地区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加强对外联系,尤其
  〈5〉放的区 是成功地与周边国家进行了广泛的 。。
  域差异 1、有利于引进先进的 和 ,与
  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 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从而提高本地企业
  响到区域经济增长原因 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2、有助于本地企业主动融入国际市场,及时把握研发动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进而提高产品的
  【预习成果展示交流】(自主学习反馈)
  【合作交流深究及活动题解析】
  1、1.读图1~—12 完成活动题一:
  〈1〉、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经济地带各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
  〈2〉、你的家乡位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中的哪一个地带?
  〈3〉、在你的家乡,经济发展有哪些优势与限制性因素?对于加速家乡经济发展,你有什么建议?
  2、2.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地带 中、西部地带 东部地带 东北地带
  工业化差异 工业化进程 相对滞后
  工业产值 高 较高
  工业结构 仍然是以传统型工业为主体 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城市化差异 城市化水平
  城市综合实力
  城市密度
  3.
  3、完成P19 活动题,重点将课本P20的表格。
  【课内训练巩固】(同步训练、达标练习)
  1、造成我国东、中、西、东北部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是( )
  ①自然原因 ②社会原因 ③经济原因 ④技术原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关于我国四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部经济地带矿产资源最丰富 B、中部经济地带面积最大
  C、西部经济地带人口最稠密 D、东部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最高
  3、关于我国四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第一产业比重最大 B、都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
  C、都是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D、第一产业比重均占一半以上
  4、我国东部地区今后建设发展的方向是( )
  A、成为对外贸易、国际金融、海洋开发基地
  B、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C、成为全国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
  D、成为商品粮及农林牧渔产品生产基地
  5、关于我国东、中、西、东北部地带发展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部地带吸纳外资能力强,开发程度高
  B、中部地带工业进程快,城市化水平高
  C、东部地带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
  D、东北部地带第一产业比重大,西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大
  6、下列各省区,全部属于东部经济地带的是( )
  A、吉林、山西、湖南、海南 B、山西、内蒙古、陕西、广东
  C、河南、黑龙江、江西、湖北 D、浙江、山东、福建、广东
  7、东部经济地带的优势在于( )
  ①集中了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高②经济国际化程度高,出口份额高 ③具有能源和矿产资源的明显优势 ④在沿边经济贸易上有较大优势 ⑤具有高科技文化的优势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⑤
  8、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经济地带相比较( )
  A.中、西部较东部具有区位优势 B.东部较中、西部具有资源优势
  C.中、西部较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 D.东部较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
  9、下列关于经济地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东部地带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比中、西部地带发达
  B.城市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中、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C.东部地带是我国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水平和科技水平最高的地带
  D.“西部大開发”使东部经济地带失去了对外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能力强的优势
  10、下列关于我国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二、三产业比重较大
  B.西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很均衡
  C.中、西部地带的第一产业比重大,说明其生产力水平高
  D.西部地带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其工业结构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
  【探究拓展】
  读图,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A图所代表的经济地带名称是什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名称: ;
  依据: 。
  (2)C图代表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在三个地带中处于第一位,其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问题: 。
  (3)下列各省与其所属经济地带连线正确的是
  A.山西省——A图 B.广东省——B图 C.云南省——C图
  (4)更能反映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潜力的指标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经济发展速度)。
  。
  八、板书设计:(自主补充)
  四大经济带的划分依据: 、 、 、
  东、东北部
  产业结构差异
  东、中 、 中、西部
  东、中、西 西、东北 东、东北部
  部差异 发展差异 工业化、城 工业化差异
  市化差异 中、西部
  东、东北部
  城市化差异
  中、西部
  东、东北部
  对外开放 开放程度
  的区域差异 中、西部 东、东北部
  开放程度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中、西部
  九、学生课后反思:
  十、教师课后反思
其他文献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是“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基于以上理念,本节课的教学方式是课前让学生查找丰富的生活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上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与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增长见识,并
期刊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1.指导思想  本节课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探究活动。探究活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有计划的逐步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化。注意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索,强调活动的内化,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2.2.理论依据  (1)新课标理念下关于概念学习的教学理论。  (2)新课标理念下关于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  (3)现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  二、教
期刊
【教学内容】  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P54-55  【学情分析】  《轴对称图形》是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中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中的内容,是一节数学概念课。轴对称是学生新接触的一个知识点,要使学生掌握这些抽象的概念,有一定的难度。而轴对称又广泛蕴含在日常生活中,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立足学生本位,促使学生将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数学经验作数学化处理,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零星的、分散的和
期刊
1.教材分析:  1)本课题的内容属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二级主题“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的知识范畴”。  2)本课时涉及的酸的性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应用,通过学习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酸的化学性质。  《酸的化学性质》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概括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对今后学习“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具体重要的指导作用。  3)  2.学情分析:  1. 1)学生在
期刊
陕北民歌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由于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人文环境,陕北民歌形成了具有丰富的生活基础,旋律奔放、抒情自然等独特的艺术风格。。陕北民歌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其代表作《兰花花》是陕北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典范作品之一。我与兰花花的情缘结于14年前高考中。  一、兰花花的背景与分析  1.兰花花的创作背景  据说,兰花花原名姬延玲,小名叫叶子,1919年出生于延安南川临镇街一个农民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1页例7,32页例8。  课标要求:  “吨”这个质量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触,不宜直接感受,因此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组织猜一猜、估一估、算一算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感受和体验质量单位“吨”。其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
期刊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好玩第65-6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1.经历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能够对这些现象进行合理分析。  2、2.学会运用列表、尝试、操作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推理。  3、3.能够用语言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  教学重点:  利用表格进行生活中的推理。  教学难点:  借助列表整理信息,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环节1:引入  师:(出示柯
期刊
一、设计理念  本课依据体育课程标准,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运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本着以互助协做、个人展示为主题,以体验成功为主线,通过创设情境,以故事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灵敏和柔韧的身体素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友爱互助,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进步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
期刊
活动目标:  1、1.在找找、看看、说说中自主观察小蚂蚁,探究小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2.能够将自己观察到的事情清楚的表达出来。  3.3、喜欢探究小动物的奥秘,有好奇心。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放大鏡,EZcast软件,孩子观察蚂蚁现场的照片和视频。  经验准备:会使用放大镜。  活动重点:  通过观察了解小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活动难点:  能够将自己观察到的事情清楚的
期刊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以及用乘法算式表示连加算式的简便性。  2、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每个数的意思,能运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初步渗透模型思想。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