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设计中的“社会活动空间化”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ming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围绕城市景观在工业化空间生产过程中,出現的空间状态无序化,导致原本被秩序化的人在文化心理层面迷失这一问题,通过设计“社会活动空间”,增强空间的社会性,进而由空间入手探讨对人的言语、行为、思想的积极意义,构建现代城市文化型,实现“空间驯化”的互文关系。
  关键词:城市景观设计 社会活动空间化
  人的活动具有一般性与特殊性两种意义,而意义需要一个适当的空间在总体关系上与一系列事件相匹配。在一定程度上,“社会活动空间”通过形式、功能的组织,被结构化于一个由内向外的空间,即建筑。然而,“活动——空间”远不止于内部,也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功能空间单元个体,而是更为广泛的“社会化”,即“公共性——共时性”问题,并同时具有“历时性”的隐含性问题,因为城市有机发展的文化、行为和空间,与具体的气候、地理、文化和历史相互呼应。
  随着政治和经济实体的不断介入,现代城市景观相貌发生了难以想象的聚集。空间生产的产业化、效率化大大缩短了空间的时间属相,本应由时间与大众操作生成的社会空间“气韵”和匠作“生意”的历史序列关系被改变,人们的“日常空间”在心理层面上迷失了。
  城市景观随着空间的不断生产,伴生着生硬的空间拼贴,人们的“社会活动空间”的公共活动基础处在多种新生空间的“剩余”处。这些“剩余”空间如何与正向的建筑空间形成空间序列,同时使这些城市景观在形态与行为之间建立社会性关系,摆脱现代设计公式化的状态,体现了城市及大众的意志,成为本文探讨的重点。
  当代,一些跨界的城市公共艺术家为了摆脱对现代主义艺术的过激与束缚,开始反思艺术与自然、社会伦理和历史等关系,越来越倾向于借助公共艺术来达到特殊的艺术效果。景观设计的理念在不排除多种观念并存的基础上,应该回归到所处空间“地理”关系上进行重新思考,带入对地方性的思考,并投射到空间本身进行设计创作。同时,恢复到本土化的视野和理论框架中,而非继续雷同化、均质化操作。当我们稍微偏转对形式的求新求异的简单视界,关注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些市井民俗类的中国画,我们在明辨当时城市空间单元生成的自主性时,此类画作可以作为提示我们城市景观设计运作的一种思路,即“随机运化”,它将空间单元做自然化的随机生成,类似一种“空间修补”的方式,去处理空间单元属性与景观设计两者之间的关系。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画者……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於天然。”当对这句话的主语做替换思考的时候,那么“空间社会性”同样寄予了典正心灵的功效。严格来说,一切空间的属相和气质都可以被读解、界定和阐释,进而空间在被拥抱和体验的时候,人们可以真正感受到空间的反哺和对人心灵的慰藉。由此,人在空间中被干预和驯化,并在被空间洗礼的过程中获得启示。所以,社会性空间的景观设计和有意图的设计能催生出符合现代城市文化需要的“社会活动空间”,成为开启未来城市机器的启动键。
  事实上,借用西方建筑学理论,可以更广义地讨论空间,设计本身包含“救世”的意味和热忱。在仔细辨别空间属性及其内涵时,其实是在体味和接受空间秩序和伦理的反向陶冶培养,就像一个人进入一片森林、一个庙堂或一个洞穴,人被“包被”的信息内容是不同的,个体差异的群体反应会告诉我们,空间情境对他做了些什么。所以,被知识结构化的人的行为在解读同样被知识结构化的物质空间时,不约而同地被规范化了,人的言行和思想也自然而然得到了驯化。
  参考文献:
  [1]亨利·列斐伏尔著,李春译.空间与政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柯林·罗弗瑞德·科特著,童明译.拼贴城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阿尔多·罗西著,施植明译.城市建筑学[M].台北:台北博远出版有限公司,1992.
  [4]莫里斯·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M].伦敦:罗德里奇和基根·保罗出版社,1962.
  [5]阿瑟·丹托著,欧阳英译.艺术的终结[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6]汉斯·贝尔廷等著,常宁生译.艺术史的终结:当代西方艺术史哲学文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在采购过程中,高校容易出现不法行为,影响采购工作的正常开展。本文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事前、事中以及事后采购审计工作,以期规范高校采购行为。  关键词:高校 物资采购 审计程序  高校物资采购对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仪器设备主要用于学校教学及教研工作中,如果学校具有完善的设备设施,就可以促进教学及教研工作发展,提高教学及科研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但高校物资采购过程中常出现不法行为
摘要: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是提升学生业务水平的有效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工作的任务和角色,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以《影视编辑》课程教学改革为例,对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工作过程 《影视编辑》 教学改革  工作过程这一概念起源于生产组织和办公自动化领域,是针对日常工作中具有固定程序活动提出的概念,目的是把工作分解成定义良好的任务或角色,然后按照一定规则和过程执行任务,并对其进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以及社会发展的要求,语文在教育中的地位逐步提升。但受应试教育体系的影响,学生过多地把精力放在英语、数学等科目上,忽略了语文这门学科,认为语文只是阅读和理解,没有领会到语文学习的精髓。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并提出拓展延伸语文课堂教学的措施,以期提升语文学科的地位,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拓展延伸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摘要:高校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就业问题对中国各项改革及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我国教育事业能否健康发展、大学生的切身利益能否得到保障的关键所在。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优化高校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高校 创业人才 培养路径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发展。”由此可见,国家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在了就业工作的突出位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它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社会、高校和学生自身三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实践 现状 措施  一、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现状分析  1.社会方面因素  从政府层面来看,未能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承担应
摘要:专业汉语课程具有目标明确、内容广泛、专业词汇教学艰难的特点,是留学生必修课程之一,为学历教育阶段的留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供汉语工具性支持。本文试图把立体教学法运用于专业汉语教学中,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立体化,构建一个完整的、丰富的、互动的教学模式,以期调动留学生学习专业汉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专业汉语 立体互动教学法 运用  专业汉语是一门为留学生学习专业知识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很多教学模式都发生了转变。笔者认为,想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可以通过“先学后教”来实现。  一、“先学”先行,自主学习  1.课前先学阶段  课前先学阶段即课前预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将课堂教学的重心或者难度前移,让学生最后通过预习基本了解整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且提出自己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从而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本文从长江经济带的视角和滁州的区位优势,提出了滁州文化旅游圈构建的可行性措施,旨在完善滁州的文化旅游圈构建,促进滁州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 滁州文化旅游圈 构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也是展示和传承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文化
摘要:音乐课程以美育人,能陶冶学生的性情,美化学生的心灵,小学音乐课堂是培养小学生审美情趣的主要途径。本文探究了如何激发小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 学习兴趣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着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小学音乐教师可通过聆听、表演、创造音乐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发现美,从而陶冶学生的情
摘要:民族声乐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风格在我国广为流传,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本文主要分析和评价了《中国民族声乐演唱技巧与教学方法研究》一书的特点、结构和意义,希望对我国民族声乐教研有所启发。  关键词:《中国民族声乐演唱技巧与教学方法研究》 特点 结构 意义  民族声乐具有悠久的历史,起源于秦汉时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依然流传至今的传统文化珍宝。在新时代背景下,民族声乐已经演变成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