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堂摹写,提升摹写教学的有效性,笔者想结合平时教学案例陈述己见。
一、变“讲”为“导”
(一)重视仿前指导
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学生正是在不断发生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了正确的知识、找到了科学的方法,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尝到了成功的喜悦。错误是学生学习探究的标志,是一种学习经验,也是一种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因此,教师要正视学生的错误,善于发现错误背后思维的火花、智慧的萌芽,这样,写话教学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发展。由此,教师在课堂上,要体现思维的深度,引导学生正确的言语表达。
教师教给学生写话修改三字经:加、减、换。以下就结合仿写二下《找春天》“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来具体说明。
1、加
加什么?加的是修饰的词语。
仿写句子时,学生总是简单地说句子,没有丰富的词汇,而教师引导的就是让学生把句子仿写好,仿写美。如学生说:“青蛙,那是春天的歌唱家吧?”师生评价:青蛙是歌唱家,非常有意思。如果能写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呱,那就更形象了。我们会听见春天的声音。
2、减
减什么?减字词,减不合适的内容,减语病。
仿写句子时,学生因为刚开始学习语言,难免会有错误的语言,这时就需要老师帮助学生知道错误所在,并且改正。如学生说“天空蓝蓝的,那是春天的帽子吧?”师生交流评价:句子很有想象力。但是写春天的样子,最好拿春天比较有代表性的物体来说。比如燕子、柳条、迎春花等。
3、换
换什么?换词语,换标点,换前后顺序。
仿写句子时,教师要引导:让语言句子规范,句子更有趣味性。如学生说“风筝在天上飞来飞去,那是春天的飞机吧?”师生交流评价:风筝在春天里飞舞是很有趣的,如果改成那是春天的翅膀是不是更好玩了?又如学生说:“小蛇爬出来,那是春天的围巾吧?”师生交流评价: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不用围巾了,我们换成那是春天的腰带更合适吧。另外,在仿写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仿写课文语言的逻辑性,告诉学生自己写话时注意语言的条理性。
(二)关注摹后拓展
理想的课堂,不在于它的有条不紊,不在于它的流畅顺利,而在于它是否真正让学生练习和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口、动手,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实践、练习,在互动中学习。语文能力需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逐步形成。因此仿写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设计相应的练习,促使学生学会模仿,并在练习的过程中使写话能力得到提升
二、先思,后说,再写
(一)激发思维
灵动的课堂,学生必须动起来。因为学生是学习發展的主人,只有学生动起来,才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真正的发展,动起来更精彩。还课堂给学生,给学生以自由思维的空间。以一下《笋芽儿》教学片断为例:
师: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谁会跟她打招呼呢?又会说些什么呢?
因为课文语言很生动,且极具童趣,学生的思维及想象力一下子被打开,眼前出现了更多的春天的景物,而且有了一种不吐不快的欲望。
生:桃花会红着脸跟她说:“亲爱的笋芽儿,好久不见了,你想我吗?”
生:小柳树摇着辫子对她说:“笋芽儿,你看我的辫子好看吗?”
多么有意思啊!这样的情境激发了孩子的想象,让他们的思维灵动。
(二)先说后写
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看,先说后写是一个整理思想、疏通思路的过程。学生观察生活现象所得的素材比较凌乱,必须经过大脑加工组织,将零散的素材,有条理地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借助口头语言来控制、调整内部语言。这是对素材的第二次加工。可以说,“说”是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桥梁。口头语言显现于外,教师可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在课堂上,“说”是言语指导的第一步,所以能否“说”起来是一个关键。“说”的指导,老师主要做了两项工作:一是引导学生展开思维。二是把握文本句段的体验和不同的感受。以《找春天》教学为例:
师:先读一读,然后比较一下。看看四句话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1:四个句子句式是一样的,都用了“( ),那是( )吧?”。
生2:每个前分句都很具体,让人觉得很美。
师:那请您照着样子,说说自己心里的春天。
师:你们说得很有意思,赶紧写下来吧。
在学生们你说我说之后,开启了思维之门,语言特别丰富。“迎春花挂起一个一个的小灯笼,那是春天的使者吧?”“嫩芽上的一颗颗的露珠,那是春天的眼泪吧?” 。
(三)有序练习
学生的学习要注重发展的有序性,有序性就是学生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平常,在找到适合仿写的词句段的时候,会临时想到仿写。但是这样就没有给孩子一个写话的整体性、有序性的训练,因此,常常事倍功半,仿了却无多大效果。教师要深入研读文本,因文而异,明确仿写训练的目标,抓住写话知识间的练习,促进知识的迁移。如二下的第一单元主题是“美丽的春天”。在这一单元前,我寻找了每课的仿写点,涵盖了开头、结尾、标点的正确运用等。
课堂随文仿写,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科学指导课堂随文仿写,使阅读和写作更加相得益彰,使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灵动和亮丽,有利于我们的孩子回归本性,张扬个性,生动活泼,快乐成长。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作为语文教师更应当立足课堂,科学利用教材,引导学生揣摩、体会作者形式多样的语言表达方式,合理拓展教学资源。
作者简介:
何亚菲,女,河南省洛阳人,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
一、变“讲”为“导”
(一)重视仿前指导
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学生正是在不断发生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了正确的知识、找到了科学的方法,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尝到了成功的喜悦。错误是学生学习探究的标志,是一种学习经验,也是一种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因此,教师要正视学生的错误,善于发现错误背后思维的火花、智慧的萌芽,这样,写话教学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发展。由此,教师在课堂上,要体现思维的深度,引导学生正确的言语表达。
教师教给学生写话修改三字经:加、减、换。以下就结合仿写二下《找春天》“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来具体说明。
1、加
加什么?加的是修饰的词语。
仿写句子时,学生总是简单地说句子,没有丰富的词汇,而教师引导的就是让学生把句子仿写好,仿写美。如学生说:“青蛙,那是春天的歌唱家吧?”师生评价:青蛙是歌唱家,非常有意思。如果能写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呱,那就更形象了。我们会听见春天的声音。
2、减
减什么?减字词,减不合适的内容,减语病。
仿写句子时,学生因为刚开始学习语言,难免会有错误的语言,这时就需要老师帮助学生知道错误所在,并且改正。如学生说“天空蓝蓝的,那是春天的帽子吧?”师生交流评价:句子很有想象力。但是写春天的样子,最好拿春天比较有代表性的物体来说。比如燕子、柳条、迎春花等。
3、换
换什么?换词语,换标点,换前后顺序。
仿写句子时,教师要引导:让语言句子规范,句子更有趣味性。如学生说“风筝在天上飞来飞去,那是春天的飞机吧?”师生交流评价:风筝在春天里飞舞是很有趣的,如果改成那是春天的翅膀是不是更好玩了?又如学生说:“小蛇爬出来,那是春天的围巾吧?”师生交流评价: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不用围巾了,我们换成那是春天的腰带更合适吧。另外,在仿写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仿写课文语言的逻辑性,告诉学生自己写话时注意语言的条理性。
(二)关注摹后拓展
理想的课堂,不在于它的有条不紊,不在于它的流畅顺利,而在于它是否真正让学生练习和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口、动手,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实践、练习,在互动中学习。语文能力需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逐步形成。因此仿写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设计相应的练习,促使学生学会模仿,并在练习的过程中使写话能力得到提升
二、先思,后说,再写
(一)激发思维
灵动的课堂,学生必须动起来。因为学生是学习發展的主人,只有学生动起来,才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真正的发展,动起来更精彩。还课堂给学生,给学生以自由思维的空间。以一下《笋芽儿》教学片断为例:
师: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谁会跟她打招呼呢?又会说些什么呢?
因为课文语言很生动,且极具童趣,学生的思维及想象力一下子被打开,眼前出现了更多的春天的景物,而且有了一种不吐不快的欲望。
生:桃花会红着脸跟她说:“亲爱的笋芽儿,好久不见了,你想我吗?”
生:小柳树摇着辫子对她说:“笋芽儿,你看我的辫子好看吗?”
多么有意思啊!这样的情境激发了孩子的想象,让他们的思维灵动。
(二)先说后写
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看,先说后写是一个整理思想、疏通思路的过程。学生观察生活现象所得的素材比较凌乱,必须经过大脑加工组织,将零散的素材,有条理地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借助口头语言来控制、调整内部语言。这是对素材的第二次加工。可以说,“说”是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桥梁。口头语言显现于外,教师可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在课堂上,“说”是言语指导的第一步,所以能否“说”起来是一个关键。“说”的指导,老师主要做了两项工作:一是引导学生展开思维。二是把握文本句段的体验和不同的感受。以《找春天》教学为例:
师:先读一读,然后比较一下。看看四句话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1:四个句子句式是一样的,都用了“( ),那是( )吧?”。
生2:每个前分句都很具体,让人觉得很美。
师:那请您照着样子,说说自己心里的春天。
师:你们说得很有意思,赶紧写下来吧。
在学生们你说我说之后,开启了思维之门,语言特别丰富。“迎春花挂起一个一个的小灯笼,那是春天的使者吧?”“嫩芽上的一颗颗的露珠,那是春天的眼泪吧?” 。
(三)有序练习
学生的学习要注重发展的有序性,有序性就是学生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平常,在找到适合仿写的词句段的时候,会临时想到仿写。但是这样就没有给孩子一个写话的整体性、有序性的训练,因此,常常事倍功半,仿了却无多大效果。教师要深入研读文本,因文而异,明确仿写训练的目标,抓住写话知识间的练习,促进知识的迁移。如二下的第一单元主题是“美丽的春天”。在这一单元前,我寻找了每课的仿写点,涵盖了开头、结尾、标点的正确运用等。
课堂随文仿写,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科学指导课堂随文仿写,使阅读和写作更加相得益彰,使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灵动和亮丽,有利于我们的孩子回归本性,张扬个性,生动活泼,快乐成长。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作为语文教师更应当立足课堂,科学利用教材,引导学生揣摩、体会作者形式多样的语言表达方式,合理拓展教学资源。
作者简介:
何亚菲,女,河南省洛阳人,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