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龄前幼儿数学教学的几点认识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bf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学龄前幼儿数学学习时首先接触到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看起来很简单,实际教学中既要让幼儿掌握内在的规律,又要开发智力,具有一定的难度。下面我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充分认识这一部分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包括数10以内的数、认识数字、了解10以内各数的组成及加减计算,为以后上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11—20各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都离不开1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都属于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任何多位数加减法,在计算过程中一般都要按照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一位一位地计算。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计算的正确与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多位数的加、减、乘、除计算。而20以内的加减法又是建立在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的。由此可见,教好这部分知识,对幼儿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培养计算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正确理解教材内容,掌握具体的教学要求。
  
  计数是计算的前提,计算又能加深对数的认识,所以对这部分教材内容在安排上是采取逐步扩大数的范围,在认识时结合学习一些基本的计算。比如,讲过“3”的读写后出现加法;讲过“5”的读写后出现减法;以后每讲完一个数的读写,就出现得数是这个数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这种认数与计算相结合,加减穿插并进,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数的认识,对加减计算的意义及相互关系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辩证思维。
  在学习减法后,出现了“同样多”、“几比几少”、“几比几多”的题目,这是使幼儿进一步认识数的大小,理解每个数所能代表物体的多少,学会比较事物的方法的一种练习。按照年龄特征,这里只要求幼儿学会比较和判断就可以了,不要得出多几或少几的得数。要求过高,幼儿对计算原理不易接受。
  教材的另一个特点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采用了大量的直观图。教学中充分利用实物图形,结合渗透一些现代数学思想,帮助幼儿理解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如把一类物体画在一个圈里,使幼儿初步体会到每一个数所表示的基数意义,这部分中的应用题都是以故事性的图画出现的,形象直观,富有生活气息,既能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又能帮助幼儿理解加、减计算意义,开始学习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如,黑板上先画3个苹果,又画4个苹果,把这两个数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时,用加法计算;黑板上出现8条小鱼,被小猫吃掉2条,这类题是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多少时,用减法算式计算。这不仅为幼儿学习文字叙述的应用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想象、思维能力。因此,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幼儿认真细心观察每幅图,让幼儿把题意讲清楚,图里有些什么,各代表什么意思,要我们做什么?先由教师列算式,幼儿算出得数,逐步让幼儿根据图意要求在算式里填写已知数、运算符号和得数。
  
  三、要兼顾认数字和写数字,以写数字作为重点,加减计算要把培养幼儿口算能力放在首位。
  
  对6岁的幼儿认数和写数要认真指导。他们对每个字形记住它不太困难,但对每个数字的结构和笔顺不易分辨,特别是有的数字幼儿很难写,比如“8”容易写成“∞”,还有的数字看起来容易写,如“0”,但幼儿往往不能正确起笔,不容易写好。因此,在教学中,要把写数字作为重点,要求幼儿一开始就按照一定规格写数字,做到书写认真。
  10以内数的计算,幼儿以前是借助数手指和实物进行的,通过这章的教学要求幼儿一看见或听见10以内的加减计算题都能很快地说出得数;对每个数的组成与分解,两数的加减计算,要做到脱口而出,这是幼儿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功。
  
  四、照顾儿童的认识规律,采用多种练习的形式,激发幼儿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好动,对于一个事物的注意力不能坚持久,喜欢新鲜事物等,这是幼儿年龄特点的反映。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好10以内数和加减法这部分知识,其重要的环节是要精心设计符合儿童学习规律的练习,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在多种形式的练习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五、重视幼儿的体验和幼儿数学教育过程。
  
  重视数学学习过程是现代幼儿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强调幼儿主动探索、主动建构的操作过程。数学知识是幼儿通过活动、操作,经历思维活动体验出来的,不是背出来的。教师的作用不是给孩子一个结果,或向幼儿要求一个结果,或满足于幼儿活动的结果,而在于多多地鼓励、支持幼儿对数学活动的探究和学习,为他们提供一个与材料相互作用、与人相互作用的学习环境。
  幼儿学习的过程比要求幼儿得出一个结果更为重要。在活动过程中,幼儿有快乐的体验,有深刻的思维历程。重视幼儿的数学学习过程,就要求我们尊重和接纳每个幼儿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尊重他们的探索与发现,尊重他们的解释与表达。可以通过与幼儿讨论或共同探索,使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理解问题和感受问题。
其他文献
目前中国GDP占世界GDP的4%,而一些主要的资源消费量所占的比重却高出不少。能源利用效率、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等效益指标与世界先进指标相比明显偏低,节
如今奥运会早已从原来的跨越国界的体育盛会,成为跨越体育的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的盛事,毫无疑问,这样的大事件是稀缺的,因此“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无数企业想搭上奥运会
数学是一种语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L.Bloonfield)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数学阅读
夏天的夜晚,村里人常常打着手电筒,到水塘和沟渠里捉鱼。看着大人们每次都可以捉到不少鱼,我的心也痒痒了。我到处找工具,约小伙伴一起去捉鱼。  宁静的夜晚,没有一丝风。黑色的夜空中,几颗小星星闪烁着微弱的光亮。  我和段波打着手电筒,拿着蛇皮袋,来到村边的一条沟渠里。  晚上的鱼儿一般藏在水草里和石头缝里。我小心翼翼地翻开水里的石头,瞪着眼睛聚精会神地搜寻着。忽然,眼前有一团黑影在摆动,拿手电筒一照,
曲越,是我班的一名男生,长的身高马大,生性好动。他上课总愿说话唠嗑,交头接耳;课间更是贪玩儿,还总不完成作业,经常给我惹麻烦。但他也是一个极其聪明的孩子,每次月考,总是
目的了解保定市肺炎链球菌血清型和耐药性特征,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2013-2015年保定市3家医院临床分离的非重复性肺炎链球菌210株,对这些菌株采用多重PCR方法进行分型,再
1.在现实生活中建立数感小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满着好奇。以好奇心为切入点,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
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也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符合题意,教师总是这样评价学生:好!非常好!太棒了!很了不起!真有创意!比老师还聪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选修3-1中对欧姆定律有关内容是这样描述的。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机动车主在他人驾驶自己的机动车造成第三者人身财产损害的情况下,应当根据过错责任原则结合“运行支配”和“运行利益”二元论来确定机动车主所应承担的赔偿责任。 Under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