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yl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教学在高中化學教学中体现的必要性,什么样的模式是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最好途径,学案导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有效教学;高中化学;学案导学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取决于化学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只有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才能使有效教学在课堂这个主阵地中发挥出重要作用。教师的教学观念要不断更新,变被动接受式教学转向引导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使学生乐于探究学习,勤于动手,勤于思考。改变学生学习效率低,教师教学效率低的现状。
  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是教师不能充分的了解学情,不能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状况出发,视学生为容器,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还有那些不遵循化学实验学习的认知规律,在黑板上讲实验,不演示实验,不探究实验,想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根本无法达到。同时为了适应高考,大搞题海战术,都导致高中化学教学效果较差,效率较低,要改变上述种种低效、无效或不讲成效的教学现象,化学教师必须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有效教学是每一个教师的最高追求,怎样的教学模式才能在有限时间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呢?那么什么是有效课堂?如何实施有效课堂模式呢?有效课堂我认为是学生真正动起来的课堂,是学生通过积极参与,主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有效课堂力求的是规定时间内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内容,落实学生求知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共同进步;通常来说,要做到有效课堂,需要做好以下几点:①用高效率教学吸引学生,使学生专心学习。教师要了解学生与教材,在能把握学生的知识贮备与相应技能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处理形成目的明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方法灵活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②精讲精练促进高效。教师在教学中能牢牢把握知识主线,做到条理分明,思路清楚,突出重点,适度讲练结合,教学进程严密。做到三个细讲——核心问题细讲、思路方法细讲、疑点难点细讲;三个不说——超纲的内容不说,说了也不理解的不说,不说也会的不说。③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要充分体现。强化学习方式引导,由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④落实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学习能力、思维类型等差异,实行因地制宜方式、个性化教学、灵活指导、有针对性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知识水平与能力基础上获得充分提高。⑤实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有针对性的设计巩固练习,关于作业的难度水平,最好使学生的成功率在65%~95%之间。
  学案探究教学是一种具有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明确探究的任务和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学案的完成和学生的总结达到对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落实,这样既能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又能让学生落实双基。通过把目标教学模式和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发展和结合,特别是在高中阶段会让学生的学有效,教师的教也轻松。那么该如何实施学案探究教学模式呢?我认为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探究式学案的制定,其二是学案的课堂实施。下面就这两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我认为学案要有针对性,为制定学案,教师要研究教材、熟悉课程标准,了解学生的特点,要能落实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等,使每个问题都有递进性、有可探究价值,不是随意的提问。理论课重在概念辨析和理解,实验课重在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复习课重在总结归纳,形成规律完善认识;其次学案要有阶段性,学案的制定在早期是通过教师集体备课分析教材,相互借鉴集思广益制定探究问题,这样有利于规范学生的思维方式,使课程目标能很好落实,但并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故当学生有一定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后,在后期的学案应是教师和学生讨论制定或学生小组制定,这样学生除了制定学案也会评价分析学案,学生的参与更体现了其主体地位;学案还要有实际可操作性,问题的难易程度和问题的探究性,要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最后学案要有现实性,化学来自于生活,探究问题的设置要能和生活应用相结合,学以致用,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生活中经常看见的铁生锈现象,揭示金属的腐蚀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把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力。
  学案制定后,最重要的就是学案的实施,我认为实施的方式与教学内容有关,应尽可能不要占用学生课外的时间,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充分提高课堂的效率。一堂有效的课的标准就是让学生在规定时间里获得学科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实施学案的课堂上,让学生主动提问,让学生阅读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上说自已的学习认识,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把学案导学的“学”字发挥到最佳。教师充分发挥“导”的作用,精心设计递进式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对学生的认识引导深入,对抽象问题形象化、简单化,总结归纳规律,突出重难点,提高问题的有效性,开展师生活动、学生间互动,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思维活跃,主动参与问题讨论,敢于发表个人见解,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提升了学习技能。
  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运用学案式教学,有效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学生在课堂上不必忙于抄笔记,节省了时间,就可以更有效的将时间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不必忙于板书,可以有更多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实施个体化辅导,解难释疑。这既提高了个体学习效率,也能改变无效或低效教学方式,提高整体学习水平。总之,我们利用学案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变依赖从众习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简介:
  刘艳红,徐平,吉林省珲春市第一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温度计里的水银柱已下降了好几度,炎热的感觉正逐渐走入记忆。看来,时令已实实在在进入了秋季。可汪女士却不然,非但没有“天凉好个秋”的体验,却似乎依然是身陷烈日当空的盛
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利用思维导图复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将其用在章节内容整理,可以使得章节内容结构化、条理化、系统化;将其用于专题复习,可以形成知识框架,加深学生对相关专题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关键词:思维导图;生物教学;生物复习  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对初中的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
红枣在我国已经有3000年的栽培史。被古代许多典籍奉为上品,《山海经》、《诗经》、《齐民要术》、《神农本草》等都有记载。如今在我国已形成数百个优良品种,其中山东红枣,
摘 要:本文对高考题中“政策支持”的题型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取出考题材料提示的关键词句,将考查材料按性质分为显性与隐性的材料,并提出:高考答题时应做到显性材料不忽略,对隐形材料则需结合特定时间段与特定地区进行推断。此外,高考备考时还应多与时事热点结合,多角度解读政策,“政策支持”为地理答题加分。  关键词:政策支持;地理答题;时事热点  雄安新区被预言继深圳、浦东的又一个“春天”,可见政策因素的重要
高血脂、高胆固醇、高血压、高血糖、脂肪肝是现在的流行病,降血脂降血压因此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如何降血脂?很多人选择了保健品,比如深海鱼油就很受欢迎,一些人(包括一些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对各种动物肉的脂肪进行了测定,在《2002年中国食物成分表》中标明,以100克重量为例,各种肉类的脂肪含量如下:兔肉为2.2克,马肉为4.6克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主动的思考物理问题,提高物理成绩。所以,初中物理老师要重视物理课程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出发点,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能力;培养  一、 前言  传统的物理学教学体制过于单一,不能够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要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就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
(接上期)rn8消炎和抗溃疡作用:蜂胶具有成膜性,在抗菌、抗病毒、镇痛作用的同时,发挥了消炎的效果.它对口腔溃疡、牙周炎、支气管炎、咽炎、扁桃体炎、鼻炎、鼻窦炎、外耳道
摘 要:文章阐述了信息技术与有机化学课程整合的意义与实践。基于有机化学学科特点,分析了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教学中能够激发兴趣,突破重点、难点;利用网络学习资源,构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训练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并实现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有机化学;课程整合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强调要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广大教师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较为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又能培养学生的物理分析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实践证明,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的能力。本文就营造高效物理课堂,试图通过问题情境创设的角度寻求高中物理教学突破口,以期能改善高中物理教学现状。  关键词:创设问题情境;学习兴趣;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