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个性化教学的实践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mc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是学生深入学习物理知识的关键阶段,也是发展他们物理学习能力的重要时期。随着教育环境的改善,不少传统、落后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弊端尽显,影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须精心设计个性化教学,帮助学生深度掌握物理知识。
  关键词:高中物理   课堂教学   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指的是以尊重学生个性为基础的教学模式,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与实际需求来施教,也就是学生需要什么,教师就讲授什么,学生基本处于一种自主学习的状态。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须依据实际知识内容及高中生的认知特点科学制订教学计划,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与形式,发展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深入学习物理知识。
  一、 设置个性化教学目标,落实具体教学内容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物理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个性化教学的特点,积极运用个性化教学方式。首先,教师要围绕课本知识科学设计个性化教学目标,把握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的联系,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其次,教师要以个性化教学目标为指导,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落实具体教学内容,顺利实施课堂教学,确保个性化教学取得预期效果。
  例如,在“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设置个性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是矢量;通过对生活中有关加速度的分析,进一步体会变化率的概念及表达方式;理解匀变速运动的意义,能用v-t图像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图像确定加速度。过程与方法:经过将生活中的现象上升到物理概念的过程,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如何描述运动;速度存在增加和减少,提出为描述物体运动变化的快慢引入加速度概念的必要性;从速度—时间图像的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引导学生看倾斜直线的“陡度(斜率)”,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应用数据求加速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要利用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他们的探索精神。
  如此,教师以教材内容为依托,考虑到加速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围绕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设置个性化教学目标,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让学生的学习更具目的性与针对性。
  二、 选择个性化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想更好地实现个性化教学,教师不仅要注重个性化教学目标的设置,还要重视个性化教学内容的选择。除利用教材中固有的素材外,还应引入一些生活化资源与网络资料,这些素材应该符合高中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思维水平,有利于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换句话说,也就是高中物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及发展规律选择个性化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积极性,助推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转变为主动。
  例如,在“时间 位移”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以问题导入:“你早上什么时候起床?”“从宿舍到教室用多长时间?”“什么时候到教室?”学生根据个人真实情况回答。教师根据他们的回答指出:要想清晰地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仅用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是不够的,还有必要学习一些新的物理量。离开宿舍与到达教室所对应的是时刻,在路上所用的却是时间,即为时间间隔,是指两个时刻之差,从而使学生明白时刻与时间的区别。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在教室内任意选择两个位置当作起始点和终点,请一个同学沿不同的路径从起始点走到终点,让其他同学摸索回答这个同学在刚才的活动中的位置变化。然后结合地图让他们指出由北京去重庆能选择哪几条交通路线,这些路线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让学生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异同。
  三、 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高中生正处于身心高速发展时期,思维方式由形象慢慢向抽象过渡,但是形象思维仍旧占据主导地位,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均有待发展。在高中物理课堂个性化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采用情境教学、小组合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代教育教学等教学方法展开教学。这些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一方面能够丰富物理知识的呈现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
  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跳伞运动员从高空跳下安全着陆”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的下落现象。然后播放常见的下落运动,如早春的露水从树叶上落下、夏季的雷雨倾盆而下、深秋的树叶从树上飘落、严冬的鹅毛大雪飘飘扬扬等。由播放视频创设情境,导入课堂,让学生知道落体运动是生活中常见的运动,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接着,教师提问:“不同物体下落的快慢有哪些情况?”学生可能说出“重的比轻的快”“轻的比重的快”“一样快”三种答案。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硬币、纸片、纸团等进行实验,亲身体验不同物体的下落快慢,引领他们继续思考与讨论:“为什么不同物体下落快慢不一样?”从而引出用“牛顿管”来操作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四、 设计个性化教学问题,把握学生发展契机
  高中生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在平常学习中比较注重知识的积累,习惯于死记硬背,这样不仅效率较低,还极易产生厌学心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内容巧妙设计一系列个性化教学问题,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增进课堂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把握好发展契机,使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知识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重力势能”一课时,教师先提出个性化问题:“水力发电站是利用水来发电的,水是利用什么来发电的?”学生结合个人认知与生活经验知道,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重力势能。教师接着追问:“怎么样认识重力势能呢?”并通过演示粉笔在竖方向上的运动,引领学生分析粉笔上升和下降过程中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使其了解到功与能是两个密切联系的物理量,物体的高度发生变化,重力势能也会发生变化,因为重力要做功。之后,教师继续设置个性化问题:“物体沿曲线运动,利用已有知识能求出重力做功吗?”从而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方法,尝试变曲为直进一步计算重力的做功。
  针对上述案例,教师结合课本知识与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一系列个性化问题,这些问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能够借此活化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五、 演示个性化物理实验,增强学生感性认知
  物理知识有着较强的抽象性特征,很多研究对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高中生在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时极易遇到障碍。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借助生活实物、多媒体技术、实验器材等媒介演示个性化物理实验,把物理知识生动、形象、直观、具体地展示出来,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帮助他们理解理论知识,强化记忆。
  例如,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将两个气球放在手上相互挤压,提出问题:“两个气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发现,两个气球都产生了形变,说明左手气球受到右手气球的弹力作用,右手气球受到左手气球的反作用力。接着,教师指导学生做实验:两人对立,手心对手心互推,两人都会向后退,使其亲身感受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存在,让他们得出相应的定义。随后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让他们进一步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初步总结出这两个力之间的关系与规律。
  在高中物理课堂个性化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把握好物理学科的特征与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问题、实验与评价等环节融入个性化教学理念,滿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使学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实现预期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华.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46(4):11-12.
  [2]丁新城.新高考背景下“选课组班”前后的班级管理[J].教学与管理,2020(22):24-25.
  [3]陆永华.探析个性化高中物理生态课堂构建的有效策略[J].考试周刊,2014(13):132-133.
  (作者单位: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翻转课堂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新型教学模式,主张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可以对促进高等职业院校的英语口语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显著改善教学成效。翻转课堂是信息化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学生在课前或课外可以自主观看教师的讲解视频,了解知识点,变课堂为师生之间互动答疑、合作探究的场所。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口语课堂的教学效率。在高职院校的英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程序在混合痔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00例混合痔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程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健康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遵医嘱行为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和术后疼痛评分显著
摘 要:数学阅读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数学学习离不开数学阅读,数学阅读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前提。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阅读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对如何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进行探究。  关键词:数学阅读 阅读能力 培养策略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数学教学要以发展学生数学学科素养为导向,提倡独立思考
摘 要:“主问题”是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关键性、核心性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用“主问题”助推学生思维,用“主问题”助推学生探究,用“主问题”助推学生反思。“主问题”应当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抓手、支撑。借助“主问题”能有效地打造初中数学“让学课堂”,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真正发生、深度发生。  关键词:初中数学 让学课堂 问题串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就是“小问题呈现”“碎步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人院时的糖尿病健康知识得分、健康生活方式得分及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健康知识得分、健康生活方式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糖控制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目的 探讨青年护士人文修养培养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并进行效果评估,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方法选取我院620名青年护士为研究对象,向患者、青年护士、非护理岗位工作人员发放“青年护士对人文修养知识需求调查表”,以“五个一活动”为载体,比较活动前后护理人员人文素质变化情况。根据护理人员学历分组,研究人文修养培养的有效方法与途径。结果对2620份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的结果如下,活动开展后
摘 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数学能够帮助学生发散思维、获得知识,同时提升学生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初中数学一节课时间有限,如何在最初环节就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课堂导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合理运用课堂导入,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导入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本文从课堂导入的概念和基本原则出发,分析了
摘 要: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语文相关知识的学习,更要重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我们可以发现,当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并不是很好,当前教学活动无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应当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作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护理干预对哮喘患儿治疗舒适度及病情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法将我院在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行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100例哮喘患儿分为对照组( n=50,治疗过程中予以常规护理)和观察组( n=50,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吸入宣教、体位指导以及心理、饮食等方面的雾化吸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舒适度及病情康复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雾化意愿、喘息症状改善
摘 要: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英语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英语教学和初中英语教学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它们共同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然而,在英语教学中,小学和中学的教学衔接一直是困扰英语教师的一大难题。小学英语是初中英语的基础,初中英语是小学英语的延续和提升,如何使小学英语教学向初中英语教学自然过渡,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教学 有效衔接  小学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