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教学设计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722455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认识浮力及其方向。
  2.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2. 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2. 学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 探究认识浮力,会测量浮力的大小。
  2.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难点: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关系的过程。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具】
  演示实验器材:氢气球、大烧杯、红毛线、演示小桌、水﹑学生用实验器材一组。
  学生实验器材:石块、木块、曲别针、乒乓球、烧杯(100ml)、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桶、空易拉罐、水槽、铁块、细线。
  【教学评价方式】
  1.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教学评价,形式多样。通过小组的交流与评估,给学生更多机会来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及雄辩的口才,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2. 学生通过分组完成一系列探究实验,教师关注学生在此次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以及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予鼓励、强化、指导和矫正。
  【具体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1. 课前根据本节课需要自制教学课件,准备各种实验器材。
  2. 对学生合理分组,每组包括能力不同的学生,组内自定组长1名,中心发言人1名。
  二、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从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入手,向学生们提出问题:氢气球为什么会浮向空中?为什么人游泳时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学生很自然地答出与浮力有关,并且可以发现,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的发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说明:从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入手,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
  【新课教学】
  一、探究: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吗?
  第一环节:课题的提出
  首先让学生将石块﹑木块﹑曲别针﹑乒乓球放入盛水的烧杯,观察实验现象,发现木块﹑乒乓球在水面漂浮,而石块﹑曲别针却沉入烧杯的底部。
  学生通过观察有了感性认识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吗?”
  第二环节:猜想和假设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水对它的浮力。提出猜想,猜想是否正确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第三环节:实验设计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确立合理的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将石块用线拴好挂在弹簧测力计上,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再将石块浸没在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无变化。
  实验注意事项:不要使石块接触容器底部。
  第四环节:进行实验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第五环节:交流评估。
  交流实验现象:实验发现当石块浸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类比分析可知,是水向上“托”起了石块。因此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液体对它的浮力。
  二、认识浮力
  第一环节:浮力的方向
  演示实验:找一段较粗的红毛线,将其两端分别固定在乒乓球和大烧杯的底部,将水注入大烧杯,直到将乒乓球浸没,此时红毛线在竖直方向被拉直。将大烧杯的一端垫高,发现红毛线仍旧在竖直方向被拉直。(如图所示)此实验说明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第二环节:浮力大小的测量
  如图所示,通过受力分析总结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F浮=G-F拉。
  第三环节:以各组实验数据的处理做为反馈练习。(数据记录见表一)
  表一:
  三、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第一环节:课题的提出
  质疑:同学们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了浸在水中的石块、铁块所受浮力的大小,用这种方法能不能测出一艘潜水艇潜入水中时所受浮力的大小?我们有没有办法求出潜水艇所受浮力的大小?
  引导学生建立F浮与G排联系: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将空易拉罐按入水中体会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在实验中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将易拉罐下按过程中,易拉罐所受的浮力越来越大。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发现当将易拉罐下按过程中,溢出的水逐渐增多,溢出水的体积等于什么?溢出水的体积与易拉罐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相同,也就是易拉罐排开液体的体积,记为V排。浮力的大小与V排有关系,还与哪个量更加接近?学生通过讨论会将F浮与G排联系在一起。从而提出课题“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
  第二环节:猜想和假设。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大胆的猜测。
  F浮=G排;F浮>G排;F浮  第三环节:实验设计
  在实验前,讨论实验方案,确立最优方案。由于前面已经总结了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此时重点讨论如何收集和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第四环节:进行实验
  明确实验方案后,分小组进行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二中,并进行分析。
  表二:
  第五环节:交流评估
  交流实验现象:将表一和表二的实验数据综合到一起(如表三,见附表)。汇总全班的数据,得出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即:F浮=G排。适用范围:液体、气体。讲解阿基米德鉴别王冠的小故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的精神。
  【小结】
  学生交流本节课在知识上有哪些收获、哪些遗憾。通过交流、回顾来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其他文献
在NMET试题中,书面表达最能反映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学生是否能够运用已经掌握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交流,在这道试题中可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探究写作教学新思路,开展创新写作策略研究,并落实到平时英语教学行动中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一、创新写作教学行动策略研究的背景分析    (一)相对成熟的理论支撑  行动研究作为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研究方法,在英美等国家已相当普遍。而我国英语教学界
期刊
摘要:在初中学生作文中,常常出现叙述多而描写少的现象,导致写出的文章枯燥无味。要改变此现状,笔者认为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描写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认真观察,积累素材,勤学多练,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讲评结合,提高学生的描写水平。这样,自然就提高了学生记叙文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初中作文 描写 兴趣    几年来,笔者在教育中发现:大部分初中学生在写作文时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就是叙述多而描写少,
期刊
摘要:启发式教学已受到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的认可,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形象 实际操作 主观能动性   创新 兴趣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根据学习过程的规律,引导学生自主、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巧妙提出问题,使他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理解力、经验得出新的概念和法则。小学数学教育体系是一个系
期刊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应用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科学,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且还会为学生以后的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化学教师,在传播化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投身到学习研究中,锻炼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习效果。目前,对于在化学教学中展开探究教学还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争论,我谨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研究,对探究教学所涉及
期刊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数形结合既是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一种常用的数学解题方法,在中学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数形结合就是对数学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既分析其代数含义又分析其几何意义,以寻求代数与几何的结合,并找出解题思路。即由数思形,以形想数,下面笔者就中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数形结合方法作初步探讨。  一、数轴法  实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并且二者建
期刊
做为教师一般要求素质全面、知识渊博,强调“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但这并不是最高的境界,最高的境界应该是创新。创新即创造新的东西,含有始创、首创之意。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本质特征和独有品格。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教师更新观念是根本    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虽然组织学生自学、讨论,但总跳不出“我讲你听,我问
期刊
摘要:初中化学新课标对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和思考:严格按照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传统观念,实施新的教学理念;积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化学新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而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
期刊
议论文须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而有理、有据需建立在言之有序的基础上,这序就是结构。写议论文犹如建房屋,挥笔着墨之前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总体构想,写作过程中遵循这种构想,文章写成时要体现这种构想。一篇好的议论文肯定也是一篇讲究构思、结够清晰的文章,这种文章是最容易吸引阅卷老师眼球的。怎样做才能使议论文结构清晰呢?议论文是通过阐明道理,来说明某个问题,如能分成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往往可以使议论文显得有条不紊
期刊
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在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历史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获取能力、个性发展,树立科学意识和人文意识,形成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形成学习动机,树立理想和信念,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实现这一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可谓是殊途同归。我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尤为青睐“预习·展示·反馈”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原创于山东杜郎口中
期刊
解应用题历来是中学数学的重点,它不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方面,而且更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新课标下,如何搞好应用题教学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开放教学观念,加强题目理解    以往的数学教学理论多、实际少;思维多、动手少。自数学课改以来,笔者打破旧的课堂模式,力求数学更贴近生活,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讲逆水行船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