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good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为教师一般要求素质全面、知识渊博,强调“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但这并不是最高的境界,最高的境界应该是创新。创新即创造新的东西,含有始创、首创之意。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本质特征和独有品格。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教师更新观念是根本
  
  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虽然组织学生自学、讨论,但总跳不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出题你做题”的怪圈,问题就在于教者的教育教学观念仍然没有转变,所谓的“主动学习”只是一种形式。教育观念,首要的是学生观。在整个教学教程中,不能让学生被动地带着焦虑、畏惧甚至厌恶的情绪学习,要诚心诚意地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体验,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长足的发展,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二、激发学生兴趣是前提
  
  好奇是孩子的天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创新的萌芽,是探究问题的前提,只有对事物好奇并细致观察,才能创造性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学生对好奇的探索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形成强烈的求知欲。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针对课程的重点、难点,抓住学生的心理,找准最能引起学生注意的兴奋点,适时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求知的要求,因而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活动,从而激活学生思维。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种问题:如,老师提问,让学生举手回答,而同学如罪犯一样地低着头,假如遇到情况时,教师运用点兵激将的方法,把学生们兴趣调动起来,激活学生思维,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这时,同学们就会和老师联手把困难打败。
  
  三、寻找素材时机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
  
  数学课本中存在着大量能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素材,应该把他们挖掘出来,不失时机地训练创新思维。
  1. 利用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教学中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妙法顿生,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勇于探索新方法、新理论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一题多解是训练发散思维很好的素材,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就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观点分析思考同一问题,从而扩充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不满足固有的方法,而探求新的方法。
  2. 利用互逆因素,训练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在研究问题时从反面观察事物,去做与习惯性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顺推不行时考虑逆推解决,探索“可能性”发生困难时,就探索“不可能性”的发生机率,由此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上,正向思维定势经常制约了思维空间的拓展,有时,正面解决很难,而改变思维方向,就会柳暗花明。
  3. 抓住分析时机,训练联想思维。联想能使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进行大胆联想,寻求答案。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有利于联想思维的时机,进行强化训练。
  4. 抓住猜想时机,训练灵感思维。知识是思维的基础,人们总是通过知识去揭示、探索和认识未知事物,扎实的基础知识、清晰的基础概念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因此必须扎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和逻辑思维的培养。
  
  四、拓展深化是必然
  
  目前使用的数学教材,其中的习题几乎都具备完整的条件和问题,解题的任务是寻找唯一的答案。这样的练习,容易使学生满足于得到正确的答案,对于解题思路的多样性,问题的内在因素都缺乏进一步地研究和探讨。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老师善于运用。”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用新大纲的新理念,创造性地用好教材,练习的设计既要重视双基的训练,又要体现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之,只有做到“教师创新性地教,学生创新性地学”,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富有独创性、灵活性和缜密性,才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进而使学生乐于创新,以创新为荣,敢于标新立异,善于发明创造,做一流的创新人才。
其他文献
21世纪的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将由健身与健美相结合,把身体美作为重要目标。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呈现的美。这是一种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出的健康之美,是生命灌注之美,主要表现在人体外部匀称且协调的体形方面,有令人悦目的体形和优美的姿态。    一、作用    健身操与其他基本体操一样,都是作为准备活动将人体各机能由静止到活跃调动起来,充分活动开,以免剧烈活动时身体受到伤害。而健身操动作优
期刊
一、训练目标    学会几种论据分析的方法,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二、训练材料    试指出下段文字在论据使用上的毛病,并加以修改,使之能有力地证明论点。  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开头略)  人人都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我却认为,贫穷也是一笔财富。  “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立体几何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及它们之间的量化关系,详细分析了空间角、空间距离的求解方法。  关键词:空间位置 空间角 空间距离 垂直 相交 平行 共面 异面    在高中数学中,立体几何是大多数同学感到头痛的一部分。立体几何不同于平面几何,点、线、面不的位置关系很复杂,用符号表示很难理解且不易读懂。怎样轻松愉快地学习立体几何呢?其实很简单,只要把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及内在的联
期刊
摘要: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简析了高中英语词汇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多角度、多渠道分述了一些词汇教学法及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词汇学习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词汇教学 语音 构词 语境    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学生词汇量低,可谓举步维艰。在现实词汇教学中的确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却又“很传统”的问题。不少教师每次教授新课,必将课本后所附的生词
期刊
摘要:教师应在教学中遵循“诱思探究教学思想”,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变以前的“以学为主”为“学用并重”。课上带动学生良好的情绪;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儿歌、谜语、故事、游戏、简笔画等形式开展趣味式教学,达到寓教于乐;创设听说环境,培养听说习惯,提高课堂能力训练和言语交往的质量,提高英语实践能力。  关键词:感知 理解 体验 共鸣 吸收    素质教育是教育领域
期刊
在NMET试题中,书面表达最能反映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学生是否能够运用已经掌握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交流,在这道试题中可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探究写作教学新思路,开展创新写作策略研究,并落实到平时英语教学行动中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一、创新写作教学行动策略研究的背景分析    (一)相对成熟的理论支撑  行动研究作为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研究方法,在英美等国家已相当普遍。而我国英语教学界
期刊
摘要:在初中学生作文中,常常出现叙述多而描写少的现象,导致写出的文章枯燥无味。要改变此现状,笔者认为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描写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认真观察,积累素材,勤学多练,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讲评结合,提高学生的描写水平。这样,自然就提高了学生记叙文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初中作文 描写 兴趣    几年来,笔者在教育中发现:大部分初中学生在写作文时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就是叙述多而描写少,
期刊
摘要:启发式教学已受到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的认可,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形象 实际操作 主观能动性   创新 兴趣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根据学习过程的规律,引导学生自主、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巧妙提出问题,使他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理解力、经验得出新的概念和法则。小学数学教育体系是一个系
期刊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应用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科学,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且还会为学生以后的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化学教师,在传播化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投身到学习研究中,锻炼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习效果。目前,对于在化学教学中展开探究教学还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争论,我谨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研究,对探究教学所涉及
期刊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数形结合既是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一种常用的数学解题方法,在中学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数形结合就是对数学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既分析其代数含义又分析其几何意义,以寻求代数与几何的结合,并找出解题思路。即由数思形,以形想数,下面笔者就中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数形结合方法作初步探讨。  一、数轴法  实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并且二者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