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教育”,路在何方?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hou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英式“欢乐教育”碰撞中式“勤学教育”,会擦出怎样的“爱的火花”?最近,BBC播出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下文简称为《中式学校》),引起了国内外人们的极大关注。5位中国教师自信满满地来到英国一所中学,用中国式教学教50名英国学生。然而,“中式教育”在英国的学校表现得明显“水土不服”。糟糕的课堂纪律、大声喧哗、嚼口香糖、泡茶、罚站等,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教育环境中,导致中国教师和英国学生之间的互不适应、矛盾升级。但是,最后中式教育还是“赢”了。可是,最终考试成绩的完胜,是否意味着中式教育的完胜?“中式教育”,路在何方?这些问题都是需要中国教育者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的。本文旨在研究中式教育与英式教育的异同之处,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希望能在对比中西方教育差异,得出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 中式教育 英式教育 教育理念 福利制度 竞争环境
  1.引言
  英国BBC播出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纪录片中有“严苛死板”的中国教师与“捣蛋调皮”的英国学生,他们之间的“摩擦碰撞”,引发世界各国对中式教育与英式教育异同的大讨论。中式教育素来以“勤学教育”闻名中外,而英式教育则以“欢乐教育”著称全球。对中式教育与英式教育孰好孰坏的激烈争论历时已久,与其在发扬光大哪种教育的问题上争个“你死我活”,不如冷静下来,好好地做到脚踏实地,认真分析它们的优缺点,以便能够更好地扬长避短。我们应该学会反思和借鉴,不断融合中英教育优势,为中式教育的推广化找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从而使得中式教育的未来发展得更好。
  2.相关概念的界定
  2.1中式教育
  中式教育,也被称为“中国传统教育”。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教师都非常重视传授学生基础知识。“中国传统教育是指从中国历史上承袭下来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即在过去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并得以流传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教育体系”。它总是指一种旧的教育体系,但这并不是说不好。我们对中国的传统教育本身不能简单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要学会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传统教育中存在有好的、优秀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也存在有不好的或者是过时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有些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的认识规律,那就是好的、优秀的教育传统,就会世代流传下来,如“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中式教育,一直被认为是以教师为中心,只注重分数。其实它是在不断地进步发展的,逐渐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纪录片中可以看出,中国课堂不仅有语文数学英语,而且有体育手工烹饪,引入中国式的教育,培养英国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2.2英式教育
  英式教育,也被称为“英国传统教育”。英国传统教育强调“绅士教育”。“绅士教育,一方面,使英国培养了大量社会精英,并在英国社会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另一方面,这种英国绅士教育成为英国经济长期衰退的主要原因”。所以,现如今的英国强调绅士教育、欢乐教育,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3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育思想家乃至整个民族长期蕴蓄和形成的教育价值取向的反映、体现和追求,是关于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性、精神性、持续性和相对稳定性的范型,具有导向性、前瞻性、规范性的特征”,纪录片蕴含着此理念。
  3.中英教育现状
  3.1相同之处
  在BBC纪录片《中式学校》中,老师都很认真地教授学生知识点,也都认为学生能弄懂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才是最重要的。中国式和英国式的教育在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尤其是在制定大纲、编写教材、水平测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应该看到,中国式和英国式的教育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思想观念上的偏见还有待澄清。比如,周期长,效果差;师资水平亟待提高。
  3.2不同之处
  中式教育注重基础教育,英式教育强调创新教育。我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制约,普遍认为孩子在早期就应该认真学好基础知识,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为此,学校只好采取“灌输式”、“填鸭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让他们机械地死读书,读死书。不加思考,死记硬背,因为只有背书,他们才能有机会考上重点小学、初高中及重点大学。而西方学校在教育上则主张采用“融合式”教育方法,教师从学生小时候就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而不是培养学生把各科的基础知识简单死记硬背,牢记在心中,考完试便会忘光的、枯燥乏味的学习方法。英式教育关注培养学生的个性、兴趣和独创性。对他们来说,孩子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
  3.2.1原因分析
  中式教育与英式教育,基础与创新各有千秋。导致二者之间在教育理念上产生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文化传统的差异。博厄斯认为,教育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与其各自的文化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儒家文化,即儒教在中国根深蒂固,其核心是道德和伦理。它以人伦为出发点,以礼义为核心。在学校里,要尊师重道,特别是在课堂上,学生要严格遵守纪律,强调对学校教育权威和老师的绝对服从。西方的文化以人文主义为出发点,以理性和科学为核心,重视个人的发展。受此文化的影响,在西方学校里,老师的角色就是一个咨询者或者顾问,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2)社会环境的差异。中国教育受到计划经济体制和前苏联教学模式影响,所以教育在管理体制上实行高度集权制。虽然在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局面有所改善,但在实践中学校的自主权仍然有限。在西方,历经文艺复兴、光荣革命、工业革命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很多国家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人们对自由、民主、人权、科技的追求十分重视,西方教育在此观念的影响下,注重个性的培养,鼓励学生创新发明。同时西方的教育是建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学校有很大的自主权限。   3.2.2求同存异
  英式教育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信、自主、创新精神,而中国教育重视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学生严格、严谨、勤学精神。所以,从创新能力的角度看,中国的学生容易自我约束、迷信权威,以及因为害怕出错而会习惯于墨守成规。因此,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世界,我们要充分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教育文化的优点,重基础,同时要吸取英式教育先进的教育理念,重创新。
  4.纪录片《中式学校》中教育融合问题的提出
  纪录片《中式学校》的热播给中国与英国教育方式的融合带来了新思考。中式教育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先秦诸子百家的有教无类,其中,孔子被后世奉为圣人,其教学思想至今仍在广为流传。儒家教学思想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教育,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团结意识,从根本上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繁荣。英式教育一直处在一个不断演变与变革的过程中,这种演变与变革伴随着对中式教育文化的引进、学习和融合,这种融合一直到现在的现代社会中还在一直潜移默化地发生。纪录片《中式学校》中,英国博航特中学大胆尝试引进了中式教育,这是中西方教育融合的典型案例。引入中式教育后,英式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对英国学生考试能力的培养,所培养出来的英国学生在考试中更容易名列前茅、取得好成绩。这与传统西方教育中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性与创造性的初衷格格不入,纪录片中校长表现得很不满中国教师自顾自讲课的方法,学生也相当明显地表现出抵触和不理解的情绪。同时,毋庸置疑的是,中式教育下培养出的学生在对知识的掌握上有明显的进步。但是,在纪录片中,也有学生表示自己的创造力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压制。他们觉得中国人喜欢死记硬背,太枯燥乏味了。所以从独立性与创造性方面,可以引发对中式教育与英式教育的优缺点及教育融合问题的探讨。
  4.1从纪录片《中式学校》看英式欢乐教育
  “英式教育,大体可称之为,欢乐教育,其推崇的观念在于:教育的艺术,是唤醒孩童天生好奇心并且在未来不断地满足它的艺术;而好奇心本身的鲜活及益处,与内心的满足及快乐成正比”。所以,BBC纪录片中的英国博航特中学的学生总是笑意盈盈地在上课,很少见英国学生在课上是眉头紧锁、满脸严肃的,他们都是在享受上课的过程的。中国老师觉得他们是在嬉皮笑脸、嘻嘻哈哈的,一点儿也没有在认真上课,可是其实他们也是在专心学习,只是看起来似乎是不用心而已。但是,他们确实会容易在碰到不懂的知识点就直接放弃不听老师讲课,纪录片中有一位学生(卢卡)就很直白地说,他要是觉得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或者是遇到什么不会做的题目,就会分散注意力,然后就会分散别的同学的注意力,虽然他自己也觉得这样很不好,但是他好像控制不住。要想他们放弃学习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啊。其中,有一位中国老师犀利地评论道,要是没有英国的福利制度,或许英国学生会比中国学生更“拼命”学习。在这部纪录片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英国学生上体育课时的情景。首先,英国学生在听到体育课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是必修课而不是选修课的时候,倍感惊讶;其次,当他们听到体育课成绩是要算入考试总成绩这个消息的时候,他们的内心已经是在迅速抓狂和崩溃中了,他们说,自己完全是无法想象中国的学生到底是怎么“熬过来”的,而且无法相信这在中国是事实情况,并且早已是司空见惯、小巫见大巫了。由于体育课成绩是要算入总成绩的,因此要测试学生的运动能力。在体育测试课上,一位小男孩(乔)因为跑步能力不行,远远落后于其他同学,坐在操场上伤心地哭了。让中国老师惊讶的是,英国体育老师的鼓励方法与中式教育理念完全不同,形成鲜明对比。她鼓励乔说,他应该为自己坚持跑完了全程而骄傲,记住自己并没有放弃就好了。如果在体育上不出色,你一定会在别的领域表现得很出彩。她认为,中式教育的体育与英式教育的体育的主要区别在于,英国体育课上是鼓励学生要战胜自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而在中国的体育课上,由于要达到规定的时间要求,学生就会感受到压力,开始拿自己和他人比,成绩很不理想的学生就会感到很伤心。中国老师则只会站在一旁,“冷漠地”拿着计时表,说两句象征性鼓励话语:“加油!你行的!”可是,有些同学就是天生的运动细胞不发达,即使是给他们加上“几千吨油”也照样跑不及格。中国的学生,如果在大庭广众之下号啕大哭,会被视为是丢脸、软弱、没有能力的表现,会被同学瞧不起。然而在英国,情况有所不同,他的同学并没有看不起他。在纪录片中有个女孩“霸气地”说,就算是史蒂芬·霍金的体育能力也不行啊。这充分说明,英式教育认为,拥有才华才是最重要的,不能因为某人某方面不“牛”,就完全抹杀了某人的别的方面的天赋才能。刚谈到的那位跑步不及格的小男孩,乔就在接下来的纪录片中就表现得相当优异,比别的同学在“中国九连环”方面都学得快。他还很热心地教别的同学怎样学会它,片中体现英式欢乐教育。
  4.2从纪录片《中式学校》看中式勤学教育
  中式教育,也可以说是“勤学教育”。中国式教育一向倡导学生勤奋学习,坚信“勤能补拙”。纪录片中的中国学生都是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看书,面前也是堆满了一叠厚厚的课本。在中国,由于人口众多,而且没有福利制度保障,就业形势严峻,竞争环境异常激烈。学生从小就非常清楚要好好学习,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纪录片中,虽然最终考试结果证明是中国教师胜出。可是,这意味着中国式教育的胜利吗?我们应该思考:中国式教育能否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如果不能,应该如何改进?从哪里突破?要心中牢记:千万不能盲目乐观。
  5.中西方教育差异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首先,完善培养体制。从单单重视基础教育向注重基础和创新转变。其次,深化办学体制的改革,落实学校办学的自主权。最后,要加大教育领域投入。
  6.结语
  中式教育也好,英式教育也罢,最终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否则一切都只是空谈。教育理念的不同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模式。“欢乐教育”与“勤学教育”应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英式教育重视启蒙,发掘潜力,倡导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关注人文精神,培养创新精神,但是基础知识非常薄弱。中式教育注重基础,埋头苦干,勤奋学习。但是可能会过于机械化,被西方讽刺为“工业化教育”。不过,凡事有利弊。中英教育理念还是存在调和的空间。二者各有所长,应该相互借鉴。教育者应该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得教育改革最终以学生为本,在做中学。研究中西方教育差异,有利于我国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伊丽莎白·劳伦斯.纪晓林,译.现代教育的起源和发展[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37-52.
  [2]韩延明.大学理念探析[M].厦门大学高教所2000届博士研究生论文集,2000.
  [3]黄培昭.当“中式教育”遇上英国土壤[J].基础教育论坛,2015(08).
  [4]田铁杰,赵士谦.中国传统教育与现代大学理念[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05).
  [5]张志安.绅士教育——浅谈英国传统教育[J].新课程学习(中),2011(06).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倡导通过“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知识,发展科学能力,我园全程参与并感受做中学的探究魅力,从此踏上科学教育改革的新路程。  为了能切实从孩子的需要出发,把园本课程做得更细、更透,我们提出了“班本”概念。“班本”,简单地说,就是以班级为本,切实关注班级动态,充分运用班级的各种资源,以班级为基地开展的各种活动。  一、“从孩子出发”,准备定位班本科学活动实施内容  1.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使目
摘 要: 在初中数学人教版的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进入到数学学习中?作者认为应以兴趣为主导,散发数学的魅力,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初中数学人教版 学习积极性 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关乎教学的成败。若学生对一门学科毫无兴趣可言,那么之后的教学过程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可说是艰难的。下面我以初中数学人教版为例,谈谈兴趣对学生
摘 要: 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的能力与水平最能反映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与水平。作者通过对温州大学瓯江学院17位2010级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英语毕业论文写作的指导,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对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的能力与水平进行分析评估。结果发现,大多数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在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诸如英语词汇拼写、语法和标点使用错误,以及词不达意、不知所云等问题,这些错误与问
摘 要: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美丽家园,正遭受着人类空前绝后的肆意蹂躏、随意践踏。而绝大多数人竟然丝毫未曾意识到这一切。大量血淋淋的残忍现实警示我们: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呵护地球,迫在眉睫。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感受自然魅力、目睹自然灾害之后,触发内心深处强烈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 环保意识 触发  人们不禁要问:绿洲或荒漠,只在你的一念之间,这不是危言耸听吗?绝对不是。人
高中历史课该讲到什么程度,是我讲《1787年宪法》时产生的疑问并思考至今。讲本课之前,我通过网络参考了很多老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有的老师给学生补充了大量课外资料,课堂容量很大。我认为这种思路是对的,在高中课堂上拓宽学生的视野非常有必要,毕竟课本内容有限,通过课内知识拓展课外知识是有效的学习方法。新课程改革要求用课本来教,并不只是教课本,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灵活补充或删减内容。但是教师补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动词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梳理了中考英语动词的知识点,且展示了动词在中考中的考点分布及动词重难点部分的解题思路,最后总结了英语语言学习的本真模式。  关键词:中考英语 动词 考点分析  一、 动词在英语中的重要性  首先,大家需要了解什么是动词?表示动作中状态的词称为动词。如果将英语比作人,那么动词就是人体中的骨骼,起到了整体支撑的作用,其他知识点就是血肉,由此可见动词在英语
摘 要: 为了促使学生整合信息,积累素材,提炼主题,提高写作能力,教师设计了知爱、懂爱、关爱三个环节的内容,阐释了《让世界充满爱》这一活动的主题。通过引导、启发、述说、练笔、拓展等方法,营造氛围,唤醒良知,激发情感,书写或者述说感悟,提高语文素养。《让世界充满爱》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效果良好。  关键词: 知爱 懂爱 关爱  【活动准备】  1.在一二单元中找出表现“爱”这一主题的课文。  2.请用一
摘 要: 小学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小学生缺乏积累,惧怕写作文;教师刻意拔高、不计来源等原因导致小学虚假作文的现象十分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作者从身边的实例入手讨论了虚假作文存在的原因和虚假作文如何转变为抒写真实作文的点滴经验。  关键词: 小学虚假作文 症结 对策  小学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写作感情要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
教学的依据不是教材,而是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四条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可见“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核心是教师要进行生物学概念的教学,尤其是核心概念的教学。美国的布鲁纳曾说:概念学习是人类学习的核心。因此,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应采取多种策略,如以学生储备的知识构建核
摘 要: 在2016年5月4日至6日参加了盐城市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活动,作者作为阜宁县代表上了一节课,本节课课题为《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在活动后的研讨上话题的焦点和很多老师的疑问都集中在信息技术课堂是注重教学生掌握技术还是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问题,经过激烈的讨论,大家达成共识是既要注重技术传授又要注重学科素养的养成,技术是基础,而学科素养的养成是最高境界,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同时要想不再传授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