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新探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h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优质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高质量的问题情境创设,即数学离不开问题,离开问题的数学课堂也就不能称之为数学课堂.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高质量的问题情境展开论述,希望能进一步提高我们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一个高质量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样,一个高质量的问题情境创设也可以充分地反映出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为了创设高质量的数学问题情境,笔者多年来不断追寻和探索,以求达到更高的教学境界.那么,究竟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呢?笔者总结其中的几点论述如下.
  一、创设实验式数学问题情境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融入实验所创设的数学问题情境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创设一些实验式问题情境,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让他们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其效果比我单纯地讲授要好得多.例如,笔者在执教“平面的基本性质”一课的时候,曾经创设过这样一个问题情境:
  我先让学生拿出一个纸板和一支笔,然后提出问题:“谁可以用这支笔把这个纸板撑住,然后绕教室一周?”问题一抛出,学生都很兴奋,个个跃跃欲试,但是结果却都失败了.看到这种情况,我又紧接着抛出这样一个问题:“谁能用两支笔撑起这个纸板绕教室一周呢?”同学们经过尝试还是失败了.我紧接着又说:“谁能用三支笔撑起这个纸板绕教室一周呢?”通过三次实验,这次终于成功了.学生都很兴奋.我又问:“你们从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吗?”学生回答:“通过三个点可以确定一个面,而这个面则可以稳稳地支撑起这个纸板.”我再问:“那么,任意三个点都可以做到吗?”学生回答:“不是,当这三支笔在一条线上的时候不行,无法支撑.”教学到这里,我终于笑了.通过这样的实验然后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很好地了解了平面的基本性质,也更加符合学生的自我构建的认知规律,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创设生活式数学问题情境
  在高中数学课本中有很多知识点是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结合生活创设问题情境也就成为了我们数学教师的重要选择.结合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也可以增强问题情境的感染力,让学生感觉到亲切.例如,执教“基本算法语句”的时候,可以创设下面的生活化问题情境:
  T:同学们能否编一个程序,然后交换A和B的值,请注意A和B是两个变量,最终得出A,B交换以后的值.(这是我们在学习基本算法语句的时候经常要遇到的问题,即怎样交换A与B两个变量的值.)
  S1:我们可以把A,B这两个变量输入,就可以得出B=A,A=B.
  T:大家看这样做对吗?这样做是不是真的把A和B的值交换了呢?
  S2:这样做是不可以的,因为如此做的话输出的就都是A或B的值了.
  T:其实这个问题就和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两瓶红蓝墨水差不多,假如你想把两瓶墨水相交换,能不能把红墨水倒入蓝墨水瓶内,然后再倒回来?
  S2: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放置一个空瓶,然后把其中的一瓶墨水倒入空瓶,然后再对其两者进行交换.
  T:这名同学说得很对,我们必须要借助另外一个空瓶才可以实现这两瓶墨水的交换.也就是引入一个变量T,把蓝墨水倒入空瓶中,再把红墨水倒入原来装有蓝墨水的瓶中,最后把T中的蓝墨水倒入原来装蓝墨水的瓶子中(在黑板上画出上图).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我们究竟如何把A,B交换的问题转化为数学语言呢?
  SS:A=B,T=A, B=T(大家一起说出了答案).
  从上述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创设,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由于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很快明白了该问题的实质,也加深了对该知识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们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三、创设趣味式数学问题情境
  趣味性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强的吸引力,即使是对于年纪稍大的高中生来说也不例外.尤其是对于相对枯燥的数学课堂来说,我们更需要多融入一些趣味性知识,创设一些趣味性问题情境,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例如,在函数教学中,笔者曾经创设过这样一个问题情境:
  马尔科广场位于著名的水城威尼斯,在马尔科广场的一端有一座教堂,这个教堂的宽度是82 m,在该教堂的门前有一片较大的开阔地,而就是这个很不起眼的开阔地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在这里做一个有趣的游戏:游戏的内容是把游戏者的眼睛蒙起来,然后一起从广场的一端走向另外一端,看谁可以先到达这个教堂的正前面.这个游戏很简单,但是奇怪的是居然没有一个人可以幸运地走到正确的终点,他们都走偏了.
  为了揭开这个谜,在1896年著名的挪威生物学家在对其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以后作出了解释.原来这一切都是由于人的两条腿在作祟.由于人的走路习惯,使他们在走路的时候一条腿比另一条腿走出的步子要大,虽然差距很小,但是正是由于这个很小的步差x,致使人们在走一个半径为y的巨大圆圈!例如,我们可以作出这样假设:假设一个人的两个脚的踏线间的距离是0.1 m,他的步长平均为0.7 m,当他在走路的时候形成的圆圈的半径y与步差x则会呈现出下面这样的关系:y=0.14[]x,(0  上述问题情境的创伤无疑充满了很强的趣味性,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不仅有效地复习了初中时候对于函数的定义,还让学生很快明白了以上关系其实也是一种映射,最后我们还可以将函数的定义由变量说进一步拓展为集合以及映射说.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影响下,对该问题的学习充满了兴趣.
  四、结 语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赘述.希望本文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激起更多的一线教师参与到该问题的研究当中来,不断提高我们问题情境创设的质量,激发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姚大后.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J].教育教学论坛,2011,(17).
  [2]程刚.新课标下数学课堂特征之我见[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6,(12).
  [3]秦和平,刘全祥.比较·还原·转化——新课标理念引领下的现实问题情境创设策略[J].小学教学设计,2004,(Z1).
  [4]张扬.新课程标准下对高中数学教学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1,(34).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数学思想引入数学教学中,尤其是数学情境的创设,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思维,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进行了简单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随着高中数学知识的不断深化,再加上数学知识本身的严谨性和高度的逻辑性,加大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难度,长此以往,学生极易产生厌学心理,进而
利用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三系不育系川农4A与恢复系R894配组杂交水稻新组合川农优894,2012—2013年参加贵州省区域试验,2013年参加生产试验。该组合区试平均产量、增
很多学生认为,高中数学难学,花时间而又考不好.长期畏惧数学的心理影响了数学科的学习.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高中数学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理论性较强,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而新课程高中数学的内容又多,高中新生不太适应引起的.我觉得要改变这种状态,应该处理好高一数学入门教学的几个环节,使学生尽快地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初高中衔接阶段的处理  1.知识的衔接 
以3种西藏报春花为试材,研究了温度、光照及GA3浸种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报春花种子萌发以25℃较为适宜,暗紫脆朔报春萌发率达70.43%;光照处理及不同浓度GA3处理对
这篇述评文章分析了京沪等地的科技园区情况,提出:我国的科技园区要进行"二次创业",就要积极创建园区核心自主技术研发的新机制,创办政府管理服务现代化的新模式,创立全方位
期刊
云花生15号系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与文山州经济作物工作站合作,以地方品种黑仁花生为母本,粤油13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育成的高产、优质、高亚油酸含量的紫色花
正教材的革新使新旧教材存在很大的差异,新课程把旧教材中的应用题变成了解决问题,同时在教法方面也不同,旧教材的应用题教学突出双基目标而解决问题的教学却围绕新课程的知
【摘要】结合时间与服务效用,研究有容量限制的拥塞设施选址问题。从被服务者角度考察制约设施点覆盖水平的各种因素,由到达设施的时间给出时间满意度函数,由损失概率和平均等待时间给出服务效用函数,在综合考虑时间满意度与服务效用双重因素影响下建立改进的广义最大覆盖选址模型,并与基于时间满意的最大覆盖问题比较,考察对选址决策的影响与改进。  【关键词】时间满意度;服务效用;IGMCLP;拥塞设施选址    一
洛麦24是洛阳农林科学院选育的弱春性多穗早熟超高产小麦新品种。2007—2010年度参加河南省高肥春水组小麦区域试验,2010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2012年度
2000~2006年,笔者对100例以上的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实行内科治疗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随着消化系统临床的诊断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治疗也越来越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