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质疑”中成长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y_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激励中展开质疑,使学生问之得趣
  传统教学模式:上课时学生习惯被教师牵引着完成各种学习活动,质疑意识、能力不强。新课程理念的落实依赖于自主学习理念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理念的实现得益于质疑能力的产生,质疑能力的激发依赖于教师的激励。故此,充分放大学生的亮点,更能调动他们质疑的主动性;对学生所产生的质疑教师要积极回应,这样,学生才会放下思想包袱,敢于发表自己异于他人的独立观点。例如,学习课文《大禹治水》时,有些学生提出:“‘九条大河’与‘九座大山’,为什么都是‘九’呢?没有第十条大河、第十座大山吗?”这一质疑看似偏离文章的主旨,但是,却蕴含着极佳的教学契机。此时,教师不要置之不理,要积极鼓励,给予赞赏。再用符合学生认知的语言让他们正确理解汉语中有时候“九”并非是具体数字,而是指虚数(“很多”之意),这样,学生也能从另一侧面感受大禹治水之辛劳。 在这一过程中,既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又能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从课文的重点词句入手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质疑问难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在重点词句上做文章意义重大。在实际教学指导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围绕文本中重点词、重点句提出不同的问题,使学生都能会“答”,更会“问”。
  例如,在学习《金子》文章时,可先出示重点句“五年以后,彼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他很骄傲地对别人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待学生读后引导他们思考:如果你去采访彼得,你最想问他的是什么呢?大家纷纷提出问题:“彼得,你的梦想是什么呢?”“你所找到的‘真金’到底是指什么呢?”“你说你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理由有哪些呢?”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们提出了很多问题,而且这些问题都直指文章的中心,直奔所学知识的重难点。既挖掘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有效引导了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的拓展。
  点拨释疑,探索解惑之化难为易
  思起于疑,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疑惑时,为解答自己的疑惑,他们也会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但是,在实践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些问题:学生在探讨知识的过程中会产生疑问,但是所提出来的问题较为抽象、笼统。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换个说法或将问题分步化简,多提几个小问题,细化分析,更利于理解。
  例如,在教学课文《赤壁之战》时,有的学生会提出“东吴为什么能以少胜多呢?”但是,此问题较为笼统,很多学生不能全面回答,教師就可以引导学生先把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战前双方是如何准备的?曹军有哪些弱点?战时的风向又是怎样的呢?结合曹军的弱点应采用什么办法呢?让学生逐一讨论这些小问题,在探讨中知道东吴知己知彼,扬长避短,曹军由于自身的骄傲轻敌导致了最终的溃败。这样,问题既能迎刃而解,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产生质疑,提出问题,积极探索问题答案的意识和能力,一举多得。再如,在学习《桥》一文时,当学生阅读完整篇文章后会提出很多问题:作者为什么要花费那么多的笔墨进行环境描写呢?文章中的老汉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文章的标题是“桥”,到底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三个问题逐层深入,在逐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理解文章主旨之目的。 故此,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问难,既鼓励学生质疑,又能有条理、有重点地讲清课文。
  比较式质疑的绿色通道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要想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善于分析、善于比较是非常重要的。比较是思维的基础。没有比较新发现新发明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对比提出问题,再诱导学生解决这些疑难问题,既可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质疑能力,也能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儿》这篇童话讲述的是充满童年的梦想的小女孩,在合家举杯共庆的大年夜里,她赤着脚,在大雪纷飞、寒风呼啸的街上卖火柴,最后冻死在街头的动人故事。
  但是,文章没有直接把小女孩如何寒冷、饥饿、痛苦写出来,而是通过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产生一次次美好幻想与其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对比表达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结合文章主旨,设置比较质疑之问题: 文章中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时所产生的幻想又有哪些不同呢?说说原因,最后的结果如何呢?通过比较的方式引导学生加以探究,在比较探究中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小女孩的可怜与悲惨,而且通过比较式还有效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在比较中深入分析,在分析中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也要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育实践活动,要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都能在探讨知识的过程中能思善学,敢思善疑,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他文献
高中生物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基础性理念多、知识复杂,往往会导致学生思维混乱,严重影响最终的教学质量。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不够清晰,就无法实现创造和创新。传统教学模式过于机械,学生往往只要记住课堂上的内容即可,拓展性和延伸性几乎没有,即使学生思维混乱只需要死记硬背相关知识内容即可,严重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帮助学生重塑知识结构,通过主干线知识内容层层分级,延伸出相应的分
[摘要]数学思考力是小学数学学习中需要着重培养的品质之一,数学思考力的培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在数学课堂中放低起点,促使学生从内心萌发要思考的动力;时刻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及时予以引导,使思考更有价值,使之成为儿童生长的无限力量。  [关键词]思考;低起点;动生成;悟练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 11-0
【摘 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数学学科而言,核心素养归根结底是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简单来讲就是教师在讲授某个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聚焦数学学科特点,发展运算能力、推理能力、空间观念及几何直观、推理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数学核心素养,关注学生完成某个知识概念的理解与建构以及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
[摘 要]课程标准在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这一方面,将原先较分散的教学内容统整到较为集中的课时中,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经历“收集—分类—整理—分析”过程,更有利于学生在初学时搭建完整的知识框架。然而,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有时并不能完全按照教材的理想预设去生成,此时便需要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统计启蒙。  [关键词]教材预设;教学调整;非预设生成  [中图分类号] G623.5 [
当前,一提到小学品德课,很多农村教师就会抱怨教材离学生生活太远,没有农村味,学生生活范围狭小,见识很少,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难度大,品德课不好教。诚然,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小学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有一定的难度,但问题的关键更在于这些农村品德教师没有理清课程资源开发思路,缺乏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策略。基于生活,因人而异《小心“电老虎”》是浙教版五年级上册中“安全伴我行”主题内容的第二课。我引导学生寻
蔡元培先生说过:“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进一步阐明了美育的功能及重要性。  我校在夯实美术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发地方课程资源,结合福州传统历史文化元素,选择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
鉴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外语教学所面临的状况,提出显性分层教学。本文首先分析了显性分层教学实施的必要性和研究现状,接着探讨了显性分层教学的实施路径,最后提出了显性分层教学在实施中遇到的挑战。  大学外语实行显性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旨在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主要由部分地方公办本科院校、全部的民办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转型而来,现阶段一般包括所有的本科第二批、本科第三批录
日本赦赦有名的东京大学的校长滨田纯一曾经说过一段话,他说:”我不愿意当校长,深入骨髓般的不愿意。为什么?因为我知道,教育是一种责任,责任这两个字太重太重,关乎着日本的未来。我一直把这两个担在肩上不敢有丝毫懈怠。为了这份责任,我不得不坚持,我多么希望自己不是一个校长!”  我从滨田纯一的话中读出了日本民族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也读到了我的心里。我自认为我是一个好老师,爱生,乐教。但是我不敢说,我一定
【摘 要】我校地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世遗产地的武夷山,能提供适合课堂教学的美术课程资源比比皆是。如何将地方美术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教学服务。在实际操作中,我总结出三条途径让丰富的地方资源与现行教材相结合,对教材进行适度、适量地增改重组,将国家教材教学向生活教学转变,将国家课程校本化。新课程课标指出:“教材编写要多样化,要考虑不同地区学生的基础、地方资源和文化特色,以适应各地的美术教学实际。”虽然目前
由于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思考不够深入,所以写作文时学生难以产生情感抒发的冲动。而且,教师在作文讲解中过多注重作文写作的思路、取材、详略、开头如何写、结尾如何收等技巧的分析与讲解,往往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似乎作文非得用一种语言不可。而对作文最根本的情感,也就是写作最根本的动力引导不够,让作文只成为一种技巧,从而造成作文写作的假大空。朱光潜说:“很多人不会写作,是因为从一开始就走上了说谎的路”。在写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