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啸:论全球化时代中国公民教育的定位等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ent_contr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啸:论全球化时代中国公民教育的定位
  
  王啸在《全球教育展望》2010年第8期撰文指出,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站在人类的高度上,从“现代性”出发,自觉地用人类文明的普遍标准来思考中国公民教育。
  作者认为,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公民教育应定位于三个方面:(1)立足人类文明。站在人类的高度上,从“现代性”出发,自觉地用人类文明的普遍标准来思考包括公民教育在内的中国教育问题。(2)以民主主义引领民族主义。由于民族主义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引发为祸甚烈的民族侵略性;另一方面,它也引发启蒙的民主理想。因此,民族主义的探索必须要有民主的内在支撑和精神实质。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民族主义才是可取的,进而才是无害的。(3)从中国人到中国人。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又要求我们不仅立足于中国来培养公民,还要自觉地培养世界公民。用较为形象的话说,就是从“中国人”到“中国人”。前一个“中国人”的强调重点在“中国”,后一个“中国人”的强调重点则在“人”。这当然不意味着我们背离了民族立场,而是强调所培养出的公民具有真正的他人意识和博大的人类意识。
  
  万伟:新课程改革中的“知性文化”与“精神文化”——中西文化交汇的视野
  
  万伟在《当代教育科学》2010年第5期撰文指出,我国建国后的第八次课程改革是在借鉴西方先进文化和教育理论基础上的系统教育改革,在知性层面上,大家普遍认同新课程的理念和文化主张;但是,在隐性的精神文化层面上,差序格局下的等级文化、“无我状态”中的求同文化、消费社会中的“功利文化”、科学主义与效率至上的文化等仍然存在,构成了影响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文化阻力。
  新课程倡导的民主、平等的教育文化是缺乏现实根基,很难真正得到落实的。教师作为单个的“我”都得不到充分的自主,缺少个性发展的空间;学生作为单个的“我”更是被忽视与控制,学生的“主体性”很难得到发挥,学生的个性也无法得到张扬。
  作者认为,形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中西文化的差别。西方文化之形成为多元,其所历之文化冲突多;而中国文化之形成,几乎可谓一元,其所历之文化冲突少。中国文化起源的“一元”也使得中国文化特别注重自己的“统”,这种“统”对中国文化来讲是文化的“根”。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文化延续了几千年仍然绵延不断,就因为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具有强大的“保守性”和“排他性”。
  
  高中建:文化消费对青少年德育的价值探讨
  
  高中建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年第1期撰文指出,现实生活中的文化消费与青少年德育具有内在的通约性,可从文化消费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探究其对青少年德育的价值所在,这有助于发掘青少年德育的有效资源,进而选择适合青少年需求的德育模式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者认为,青少年的文化消费必须要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我们要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研究青少年的文化消费问题,引导青少年树立科学文明的消费伦理观,把握正确的消费形式和内容,从而健全自己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应提升文化消费内容层次,强化青少年德育工作,并借助文化消费的新型载体创新青少年德育方法。我们有必要借助于文化消费新型载体来创新德育方法,使德育方法更加突出个性化色彩,更加灵活多样,并能使受教育者倍感兴趣,乐于接受,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孩子就是一本书,从童年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我们都在一页一页往下翻,但要真正读懂它却十分不容易。一位哲人曾说过: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地球的手。这精辟的话语无疑是在启示我们,让班级生活擦亮孩子的人生,这是一个十分有价值的命题。那么,如何才能擦亮孩子的人生,让孩子能茁壮成长呢?下面笔者就将自己班级管理中几件“轶事”的所思所得全盘托出,与同仁共享。    养成教育不可忽视    轶事1:垃圾桶的故事  
【Abstract】Dialogic reading is one of interventions for the children who have the literacy difficult, this paper is explained the Vygotsky’s zone of proximal and Bandura’ s social learning theory behin
一、开放体验的时间  课堂要让儿童认识一个事物、懂得一个道理或养成一种习惯,就要与学校其他活动、家庭和社区相关的生产生活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还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精心安排好具体时间,设计好具体内容。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小苗快快长》(人教版)的前两周周末,就把“种植”这个体验活动相关的日期、自己的行动、小苗生长情况和自己的感悟制成“种植记录”表格发给学生,让学生和家长按提示完成。后来在收回
徜徉在太湖里的小银鱼自由自在地生活在那波光粼粼的湖水里,尽情享受着自由成长带来的欢欣愉悦。他们,为幸福而来。  ——题记  55条小银鱼,一起走进夹浦镇中心小学二(1)班。于是,一个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班级诞生了。结合夹浦的地方特色——太湖,同时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特点,我将这个幸福之家取名为“小银鱼中队”,意在祝愿每位学生能像太湖里一条条快乐的小银鱼那样,勤奋并快乐着,成长并幸福着。    幸福码头
新课改下的品德课程更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和知识技能的内在和谐统一。笔者在《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苏教·中图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一课的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充分的课前准备,精心营造温馨的课堂气氛,努力构建一个生活的课堂、和谐的课堂、真实的课堂、感动的课堂,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份调查统计,敞开心扉聊——实现教材与生活的和谐  [教学片段]  (出示课件:课
【摘要】新闻新媒体语境的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能够及时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改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质量。现阶段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没有设定相关的情境、没有积极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评估内容不全面等,本文对此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制定了相关的措施,如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储备和技术水平、建立师生交流的平台等,现进行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  【作者简介】赵艳(1
那天,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几个学生跑进来说张瑞有一本《阅读无极限》的课外读物,大家都想借来看看,可是张瑞就是不借。他们想通过我,让张瑞把书借给他们看几天。  课前,我走到张瑞跟前,微笑着说:“张瑞啊,最近你爸爸又给你买课外读物没有啊?”张瑞抬起头,紧张地说:“老师,没有啊,这一段时间我爸爸比较忙,即使到城里去提货也是急匆匆地去了就回。”我一听,这意思就是婉言拒绝了。  下午放学后,我去了张瑞家,
班级教育教学、班集体建设都是通过活动进行的。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就没有班集体建设,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更没有班主任的专业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对魏书生班级教育活动进行深入的研究。魏书生班级教育包括三大活动:学习、游戏和劳动。  一、学习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学习,这是班级教育活动体系中的主体。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也是班级教育活动的中心。现代
鲁洁教授在《再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一文中有这样的阐述:“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它的生活化只能是它回归生活世界的一个前提条件,却不是它的充分条件。作为一门生活实践的课程,从生活出发还必须让它再回到生活中去,使它在与生活的其它方面不断发生动态联系和作用中真正融入生活世界,成为其中的一个‘活性因子’去改善人们的生活、生活方式,促使人们去学会过一种有道德的社会生活。这才是具本
【摘要】英语左移位和主题化是两种近似结构:均有名词短语移到句首,但左移位由指称相同的代名词填充,而主题化则形成语缺。本文立足构式语法,认为二者作为构式,是形式和功能的完整结合体,只有系统对比其表层形式和语用功能的差异,才能正确区分并恰当使用。  【關键词】左移位;主题化;构式语法  【作者简介】黄媛媛(1982.01-),女,安徽六安人,中国药科大学外语系,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构式语法,二语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