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美,风俗美,语言美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作者用精准、朴素、明快的语言,塑造了一位对生活有着本真的热爱、对绘画真心喜欢,对朋友真挚守信的叶三,而这个人物又生活在美丽的风俗画中,追随作者的脚步你会走进一个淡泊宁静,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的真善美的艺术世界。
  关键词:人物美 风俗美 语言美
  这是我第二次教授《鉴赏家》这篇文章,但还是被汪先生浑朴自然、委婉清淡的文字深深地吸引。让我不由得走近他为我们精心营建的淡泊宁静,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的艺术世界。
  初读汪先生的《鉴赏家》,不由得惊叹作者语言的精准、朴素、明快;再读文章,叶三这位“卖果子的”小贩,却以它独有的淳朴,
  以它对生活本真的热爱、对绘画的真心喜爱……时不时会跳跃进我的脑海,随意却又牢固地占据我们记忆的一角;仔细研读文章,才发现叶三就生活在一幅幅风俗画中,下面我就从“人物美、风俗美、语言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鉴赏家》这篇小说的理解。
  翻看汪先生小说,你会发现,小说没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读他的小说,犹如一篇很随意的散文,他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但里面的人物已深深刻进读者的脑海,叶三虽说是“卖果子的”小贩,并非学识渊博、品味高雅的鉴赏家,但为什么能用最简单直接的语言评画,却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原因是:他有一双捕捉美的眼睛,你看,他的果子“都很大,都均匀,很香,很甜,很好看”,果子是经过他鉴赏、挑选的作品,所以他送到买家的果子美得可以入画;他还有一颗对生活不涉功利、纯粹深沉的爱,他能时刻发现欣赏新鲜活泼的美,能从紫藤的乱花里看出风、会懂得小老鼠的顽皮、会知道“红花莲子白花藕”。文章中的叶三,正如作者所追求的“人像要求神似。轻轻几笔,神全气足。”
  叶三又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像他这样的果贩天底下没有第二个:他是为自己喜爱的画家季匋民卖果子的;画家死了,他虽然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匋民坟上供一供”;画家送给他的画,一张没卖,画随叶三一起装进棺材,埋了,这就是“生死相随”,这才是真正的知音。
  叶三就是这样的与众不同,他的真性情,他对美纯真的热爱,他对人深厚的情谊,他的淡泊诚信……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正如作者所说:“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而美与健康的人性,不论在多么古老的民族传统中,永远是清新得如同荷风露珠一般。汪先生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传达着他脱俗而又深邃的思想,让我们这些夹裹在越来越快的节奏中,包裹在越来越功利的社会中的人们,不由得惊醒:美就深藏在我们民族的传统中,美就在民间。
  人性之善,是生命的精髓;人性之美,是社会的灵魂。宣扬复苏的人性,引领人性的复苏,这大概就是汪先生塑造叶三这个人物给我们最大的启迪。
  叶三这个人物形象是在美丽的风俗画中,自然而朴素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如:他给别人送果子时,主人和他的熟络,既亲切又淳朴;他喜欢到处跑,了解各地的乡风景致,犹如一幅幅背景图;写不同季节的鲜果,你似乎看到它们的饱满鲜脆、果香怡人……所有这些,都如风俗画一般,铺展开故乡风物的画卷,而人在其中。风俗画已经成为人物活动不可或缺的背景,甚至就是人物本身。
  汪先生曾说自己对于风俗的兴趣:“我对风俗有兴趣,是因为我觉得它很美。”(《谈谈风俗画》)在汪先生的名作《受戒》和《大淖记事》中,美丽的风俗也自然而朴素地展现,不但是人的背景,而且成为人的活动和心理的契机,既不脱离人物,也不游离于情节。
  作者有时以风俗为背景;有时把风俗和人结合在一起,风俗成为人的活动和心理契机;有时看起来写风俗,实则写人。总之,作者写风俗总能收到人物身上。
  既然说了作品的人物美、风俗美,就不得不说说语言美。
  汪先生的文字透着精准、利落。“老二量布、撕布,嗤——的一声,布就撕到头了”文字和手脚麻利的老二一样的干净利落;他给季陶民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绿、抻纸,无一赘字,情景映入眼帘。
  汪先生的文字透着色彩,像“白得像一团雪的杏”“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有时还弥漫着香气,如“黄金坠子”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
  就是这些如行云流水,潇洒自然的文字,却淡而有味,朴素中透出诗意和趣味。
  吟诵着淳朴,精准的文字,在随处可见的风俗画卷中,阅读着内心隐藏着沉甸甸的真和善,且一直寻求美的鉴赏家——叶三。让人感到:美的背后,是沉甸甸的真和善。也正如作者所说:“小说的作者是爱生活的,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是执着的。他们没有忘记窗外窗外喧嚣而骚动的尘世”。《鉴赏家》这篇美文告诉我们:美,就在我们身边,不要让那颗纯真的心灵蒙上世俗的污垢,要有一颗纯真的,脱俗的爱美之心。
  总之,我们阅读《鉴赏家》,可以从“人物美、风俗美、语言美”三个方面入手,逐渐地探讨并了解作者给我们精心营建的淡泊宁静,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的真善美的艺术世界。
  参考文献
  [1]汪曾祺.主编.汪先生文集.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社.1993
  [2]王蒙.主编.王蒙谈小说.江西高校出版社.2003
  [3]孙犁.主编.孙犁文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其他文献
一、课前准备很重要  备课是每一位老师在课前必须做的事,并且要做好。备课不是"背"课,而是备教师、备学生、备教材。①除了把教材吃透外,还要多读一些教参、教辅,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扩展知识面。②"备"学生、"备"课堂。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讲的内容学生是否能听得懂。尤其是初中低年级学生可以说是小学高年级知识水平的学生,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进行有目的、有计划、
【摘要】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美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在他看来:“ 没有审美教育就不会有任何教育。”而美术课是小学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不言而喻,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具有它的整体性和特殊性,其任务不是注重受教育者的短期行为和局部把握,而是注重在对受教育者的人格塑造,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个体品质高尚的世纪新人。这里足见美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步入青春期的大门,青少年在青春期通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如逆反心里、追逐流行、偶像崇拜等,也慢慢开始在我们所面对的学生身上开始出现。近段时间不少老师反映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摘抄明星资料、歌星的歌曲歌词等的现象,而我刚好要给学生上《不为追“星”所累》这一课,所以我决定趁此机会好好和学生们谈一谈关于“偶像崇拜”的问题。  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我先用多媒体展示出了几幅图片:第一幅是周杰伦个人演
【摘要】 问题教学是古今中外最常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在体育教学中,以问题为载体,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探索问题来获得体育锻炼的正确动作要领,提升体育学习能力和效果,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问题探究的体育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创造性思考,提高了认识能力和协作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体育意识和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高中体育 问题探究 实践与研究   一、问
【摘要】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中心。如何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化学学科的特点,应掌握好初中化学教学的基本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得到系统而牢固的化学知识,并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方法初中化学课堂兴趣实验  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努力使教师认识到,参加教科研工作既是学校发展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我们通过制度建设,以及行政指令与奖励机制相结合,刚柔相济,保证了教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把准方向、注重实效、更新观念。  在课题研究论证及实施过程中,我们注意遵循规律,找准定位,稳步渐进,突出了三个“注重”:  1.注重“可行性”。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论证,是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我们在对课题进行论
【案例背景】   建构主义认为情境创设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创设情境指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创设情境,营造良好
摘要:在实际教学中,小组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起着积极地作用。运用小组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来,打破了传统以教师为主宰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组活动;自主学习;互动    课堂小组活动是优化英语教学过程、实现课堂交际化和了解课堂信息反馈的有效策略,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起着积极地作用。正如Jill Hadfield (1992) 指出:成功的课堂小组活动是教
阅读是具有较强个性化色彩的一种活动。阅读的过程就是从文字系统中提取信息的过程,也就是将看到的书面语言感悟、体验、内化,继而转换成自己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过于强调读懂材料的字、词、句、段,“千篇一法”,“千人一面”,答案唯一的呆板僵化的教学方法,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而且严重阻碍学生智力,创造力的发展与培养,因此提高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势在必行。那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板块由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语文活动与口语交际组成。明确地把语文实践活动作为独立的板块体现出来,使我们易于操作,便于训练。在各种各样的考试中,语文实践活动也被作为独立板块加以考察(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 但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与地域条件的限制,加之考虑到安全、场地、器材等因素。我们往往会忽视语文活动的实践性,忽视学生在实践中的能力,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