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七年级美术课堂的德育渗透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stalym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时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教学改革要求,而社会上也出现了很多的伪美术,即所谓的美术教育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只是作美术技能表现的教学,而欠缺德育教育。为更好地将德育渗透于美术课堂中,美术老师应多理解教材的编写,除了把握各块内容的美术技能外,还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准确运用方法,实施德育渗透。
  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将教学内容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我们必须关注各学习领域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在理解与把握课题内容的基础上,追求教材德育渗透教学实施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德育品质。
  [关键词]美术课堂德育渗透
  美术教学,具有其他学科不具有的育人的优越性,它以审美、造美为基础,引导学生辨别美丑善恶,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使他们成为全面素质的人才。然而,当今的美术教育并没有完全发挥促进学生德育发展这个功能,因此,还需同行者正视与努力。
  一、美术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时下的美术教育,表象上是加强了教育,体现在运用的手段增多了,社会培训也多了,家长也较之前重视了孩子的美术学习,教师也似乎忙碌多了,而实际上,还是存在不少的误区,简略概括有:
  第一,教学导向偏离。受现时社会一些不良风气所迷惑,出现了很多的伪美术,即所谓的美术教育没有做到“以人为本”,而是以功利为目的,只是作美术技能表现的教学,而欠缺德育教育。
  第二,学校及家长不重视美术学科。学校为了升学率而少开设甚至不开设美术课,使得学校的美术教育成效不足或缺失。再者,家长对美术的教育功能没有正确的认识,只重视美术技巧学习而忽视德育同步教育与跟踪。
  第三,教师没有适时引导。部分美术教师对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没有清晰的认识或疏懒于挖掘,以致不能在课堂上对学生实施德育培养,而只简单地进行美术技能教学。
  以上的种种因素造成了学生在美术课堂上没能接受良好的德育培养,直接导致一些学生的德育缺失或品格低下,并且容易造成难以逆转的普遍性的不良状况,直接影响了学校的育人效果。
  二、解决美术教育不良现状的策略
  社会、家长、学生、教师这四个因素中,我觉得首先要从教师着手,教师应积极在美術教材中挖掘出德育的因素,并在分析学生的基础上设计好课堂的德育渗透策略,然后有效地实施教学方案。
  (一)准确理解教材意图,深挖教材德育要素
  1.清晰了解教材设置及课题的目标功能
  教材中,编排了较为综合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能通过各类内容学习,提高认识和运用的能力,提高审美、造美能力,提高美術综合素质。为了更好地将德育渗透于美术课堂中,美术老师应多理解教材的编写,除了把握各块内容的美术技能外,还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课堂中准确运用,实施德育渗透。
  2.深刻领会,寻找教材课题德育内涵
  在七年级美术教学中,尤其是七年级第一学期,这是一个小升初的第一阶段,能否顺利达成“中学生”的美育、德育要求,就在于这一期的教师引导。下面就以义务教育教科书(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册为例,来剖析此教材中的德育内涵。
  (二)分析各领域课型特点,科学渗透德育教学
  本文以各学习领域为界点,提炼美术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
  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将教学内容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这四个学习领域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它们互相交融,联系紧密,形成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课程结构。我们必须关注各学习领域的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在理解与把握课题内容的基础上,追求教材德育渗透教学实施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德育品质。
  1.“欣赏·评述”领域课型的德育渗透
  这个领域的内容,一般都是要求学生认识一些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了解其中的表现技巧、艺术时代风格等,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及品质教育。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地去寻找作品的相关背景、内容、风格、作者的经历等来影响学生,树立榜样进行德育渗透。
  [案例A]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课题的教学中,笔者向学生明确说明这些古代经典文物既是工艺品,同时又是科技产品,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特别要求学生仿照作品进行描绘,感受作品的创意之巧妙,造型之美观,工艺之精湛,促使让学生产生爱民族、爱国的情感。在具体教学中,笔者采用了自主探索、主观感受的形式,即让学生代表上讲台利用教学平台搜索“曾侯乙编钟”,出现了刘玉堂,张硕所写的《曾侯乙编钟与中国古代艺术和科技成就》一文,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饶有兴致地阅读了这篇专业文章的重点内容,并进行了小组讨论。讨论完成后,他们深切认识了曾侯乙编钟的发现,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而且在文化、艺术、科学技术诸多方面代表着当时世界同一领域的最高水准!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学生们只由浏览课本而肤浅地认识“曾侯乙编钟”,转而是经由专业研究人士的研究成果引导认识,感悟至深,更易于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准确、充分的理解体会,激发出学生的爱国热情。
  [案例B]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课题的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上网阅读了杨芸的《论中国传统造型观念对现代设计的启示》,使学生明白了“设计是一种文化的设计,一种造物的设计,亦是一种用物的设计。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深深植根于传统的造物文化中,这种传统的造物文化无时无刻不影响着现代设计的理念……”借此,让学生联系前一课《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认识到科技与艺术设计既要有“古代传承”,又要“现代创新”,这样才能符合社会需求,使学生对设计有了“传承”的观念,懂得尊重传统。
  2.“造型·表现”领域课型的德育渗透   据对初中教材的各课型统计,其中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中小学美术课程中涵盖面最广、分量最重的部分,是美术学习的基础。教师加强对该学习领域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可有效把握落实“双基”,培养学生的表现力;有效加强技法指导及示范,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开展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提出有效的多元评价等,能够促进学生良好的德育品质的形成。作为七年级的学生,适应新环境需要一个过程,而克服每一个困难、完成每一次飞跃,都要靠学生自己來完成。教师要抓住重要方面引导学生。所以,我在七年级的美术教学中,特别注重第一学期的新生转型引导,抓好学生“结交同学”“融入班级”“养成教育”这几个重要方面来促进德育渗透。
  [案例C]在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校园采风《校园新伙伴》课题教学中,“造型·表现”的要求是:为校园的新伙伴画动态速写,有时为表现需要可以运用夸张、变形手法。在这一点上,有些顽皮的学生可能会故意丑化同学,所以,在教学此课题时,我进行了引导:第一点,我们每个人的长相、动态都会有各自的特点,这样有利于辨别,没有好或不好,我们要尊重同学。第二点,以情境感染,强化同学之间的伙伴之情。出示一些“帮助、扶持”的图文,例如,连环画家贺友直的连环画《新结识的伙伴》图文:“三个新结识的伙伴,撑着雨伞,互相扶持着,在泥泞间的乡道路上……”让学生观察、讨论,感受其中的真挚友谊,引发学生热爱学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第三点,同学互为模特,为对方描绘动态速写。这样,就会强化学生头脑中“同学伙伴”的概念,使学生乐于结交同学,利于学生之间的团结,利于学生养成“热爱学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案例D]在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幽默智慧的漫画》的课题教学中,主要是加强让学生体会漫画中的“智慧”,而不是着重于画面的“幽默”。笔者让学生分析、讨论画中反映的情节所包含的事理,品味哲理,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善恶或是非,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和审美情趣。在欣赏漫画中,学生认识了美或丑的现象,从而达到扬善弃恶的目的。
  3.“设计·应用”领域课型的德育渗透
  学习观提出:知识不能简单地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每个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的。所以,我们的“设计·应用”领域课型的德育渗透也是这样。
  [案例E]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风仪模型的设计》中,创设了一些讨论话题:“测风仪与天气”“测风仪与我”“我们制作的测风仪”等,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了解测风仪在自己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天气在自己学习中的影响,认识测风仪的制作及了解怎样制作测风仪。这样,使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題获得科学知识,同时,增强了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参与服务社会的意识。这也符合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原则。
  4.“综合·探索”领域课型的德育渗透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由选择,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发展创造空间,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我校“以学为中心”教学改革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案例F]在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历史不会忘记他们》课题的教学设计中,我布置课前作业: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行搜集“两弹一星”科学家的史料,在上课时分组轮流讲述。在课堂上主要分三步来将提炼到的本课题德育因素实施渗透:
  第一步,各小组进行“两弹一星”科学家的史料陈述,教师作适当的点评。
  第二步,各小组先观察课本上参与“两弹一星”工程的部分科学家和工作人员的合影“历史图片”,后讨论:为什么科学家们会成功研制“两弹一星”?
  学生回答后,由教师补充介绍:是科学功臣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不怕狂风飞沙,不惧严寒酷暑,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没有仪器,自己制造;缺少资料,刻苦钻研。就是这样,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和速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功创造出“两弹一星”的惊人业绩。
  第三步,学生概括关键词语形容“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勇于攀登”“无私奉献”等表述科学家的精神的词语)
  教师明确:“两弹一星”是中华民族的科技丰碑,“两弹一星”精神彪炳史册,是一部壮丽史诗。由此,学生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与感染。
  我们在课堂中实施德育渗透教学,要清楚地认识到“五育”当中的审美教育与德育是各自独立又相互渗透的关系,美育是通过对人内在情感的直接感染,让学生首先得到一种心灵的触动与净化,继而潜移默化地塑造人格,进而达到提升入的精神境界。有正确的认识作为前提,才能准确寻找到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成功推动美术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
其他文献
欧阳国亮,广东省首批、广州市首位被国家人社部、教育部批准的中学历史正高级教师(正教授),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湖南省优秀教师,广州市名教师,广州市优秀教师,广州市第三十三中学校长,广州市首批“中学卓越校长培养对象”优秀学员,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育硕士导师,广州市“中学名教师培养对象”实践指导教师。从事省、市课题研究6项,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教研论文30余篇,公开出版历史教学专著2部。 
【摘要】数学学科可以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学阶段作为学习数学知识的启蒙时期,这个阶段的数学学习情况将可能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数学学习。小学数学最重要的不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数学知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探究了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
【摘要】当今,小学生因受到信息时代社会上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心理素质、个性品质都与他们的前辈有较大的不同,心理问题多,亟待教育疏导。面对这一状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显得十分迫切。它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中进行学生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和核心问题。它决定着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制约着学校德育工作层面的质量。它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予以高度的重视和潜心的探讨研究,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实践、加深认识和不断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那就是尊重每一个生命的特性——完整、自由、独特。因为“一个儿童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没有重复,各有特色”。在今天,人们对小学数学的认识早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从过去的单一儿童数学观,发展为生活数学观、儿童数学观和现实数学观。这三个方面的融合,为儿童学习数学注入了人文关怀、生活实践、知识延展与思想渗透。而目前我们所实施的国家课程,因其基础性和统一性,很难顾及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
摘 要:在传染病领域,我国对于公民保护的法制自2003年开始已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同时还不断对生命和健康权进行完善和修改使其不断保护我国公民的权利,促使我国民众的人身自由权得到了空前的解放,相关的法律法规也结合之前实际的情况进行修改,使法律更加人性化贴近我国人民的生活。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在传染病防治领域有关公民权利保护的法制,需要保证相关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并吸取国外相关法律结合我国本土情况进行借
【摘要】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六课型”的起始课,选题指导课是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然、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或搜集与分析材料,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与交流,对问题层层筛选,然后由小组或班集体汇总、归纳、整理后确立活动主题的一种课型。选题指导课要遵守兴趣性原则、指向性原则、生活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根椐这个性质与特点,其操作程序如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筛选→确定课题→评价反思。  【关键词】六课型;
【摘要】现在有的语文课被人们认为不大像语文课,往往就课文讲课文,它应该包括教语言的方方面面。经过课堂实践和阅读参考专著论文、期刊报告等,我有了浅显的理解。教师应将读书方法的指导渗透到课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应把字词教学与课文内容教学联系起来,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在朗读、背诵技巧训练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起示范作用,给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小学教学模式得到了彻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更加丰富。数学新课标指出,教学务必要适应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重视解决数学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本文就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作出探讨,为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发展提出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多样化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转变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进步对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具备一
云雾,低空缭绕,像迷路归来的孩子,扯住母亲胸前的衣扣。  于是,就有了弥漫幸福的空间,幻想着,从水墨江南的故里到海岱绿洲的距离,一片落红,是如何掀动变色的山岗,将孤顶明月,亭阁庙宇,托于其上。  时过,三十年之久,仍是我无数次回眸。  “芙蓉凝望里,横亘立巑岏。叠翠三千丈,埋云十二盘。”  “我怀揣归尘的梦想,从劈山,这个巨大的豁口穿越,一步,驼岭千寻,再向,云门之巅。”  浓夏已过,时值晚秋。 
一、模式目标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益是基础教育优质发展的保障。本着“以学生学、问题导学”的教学原则,探索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开展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实施途径的学习研究,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把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使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