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术后放疗并发肠梗阻8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vy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探讨直肠癌术后放疗引起肠梗阻的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本组8例直肠癌术后放疗并发肠梗阻的病人进行分析总结。结果:8例直肠癌术后放疗出现肠梗阻病人中,2例为Dixon's手术,6例为Mile's手术,临床表现均为机械性肠梗阻,其中1例Dixon's手术病人为吻合口周围瘢痕狭窄,另7例为盆腔粘连。8例中,2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但病情可反复;其余6例行手术治疗,术式根据病情采用横结肠造口、粘连松解或肠管的侧侧吻合,必要时可行肠袢切除。结论:直肠癌术后放疗引起的肠梗阻多为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表现为典型机械性肠梗阻,保守治疗不易缓解,多数病人需要手术治疗。
  关键词 直肠癌 放疗 肠梗阻
  
  资料与方法
  1995~2005年对116例直肠癌术后病人进行放射治疗,发生肠梗阻8例,男5例,女3例。
  8例中6例行Mile's手术,2例行Dixon's手术,所有病人经术前结肠镜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确定诊断。放疗开始时间为术后30~45天。术后放射治疗采用8MV-X线,盆腔三野照射,单次量200cGy,总剂量DT5000cGy/5周。肠梗阻发病时间为放疗后1~9个月,平均5个月。临床表现为典型的机械性肠梗阻症状,X线检查示腹腔肠管积气并有多处液平。
  8例放疗所致肠梗阻病人中2例经禁食、灌肠及中医针刺等治疗后缓解,其中1例为Dixon's手术后,肠梗阻缓解后3个月复发,再经保守治疗好轉。另6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Dixon's手术因吻合口瘢痕狭窄行横结肠造口,1例行粘连松解术、病变肠袢切除术,其余4例盆腔粘连严重,难以分离,行梗阻上、下段肠管侧侧吻合。
  6例经手术治疗的肠梗阻病人术后3~6天胃肠道恢复功能并开始进食,10~15天出院。
  6例病人随访2年,未再出现肠梗阻。
  
  讨 论
  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常见病症之一,原因很多,诊治比较复杂。放射治疗引起的肠梗阻主要是治疗过程中局部的放射损伤使盆腹腔脏器产生无菌性炎症,进而出现组织的变性、瘢痕愈合及相互间粘连。当粘连较重时,会使肠道功能及肠管通畅性出现障碍。放射线还使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并形成泡沫样改变,阻塞血管腔,使血流减少,最终引起血栓、缺血、出血和坏死。缺血坏死的同时,出现胶原沉积,导致纤维化、瘢痕和肠壁变形。肠壁变形影响了肌肉收缩及推进活动,可导致功能性或机械性肠梗阻、缺血性坏死或穿孔[1]
  由于上述原因,与手术后单纯粘连性肠梗阻相比,术后、放疗后引起的肠梗阻另有特点。
  放射性损伤的早期症状多出现在照射后1周左右,而并发症的出现一般在照射后1~6个月或更长[2]。本组8例肠梗阻发生时间为照射后1~9个月,平均5个月。直肠癌术后放疗引起肠便阻的确定,主要依据典型的机械性肠梗阻的症状、体征、相关的辅助检查结果,有手术后放疗史,发病在放射治疗后的特定时间内,多可明确诊断。术中探查结果可进一步帮助确定诊断。放射性肠梗阻的治疗可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由于放疗所致肠梗阻本身的病理特点,保守治疗效果较差,一部分病人能够得到缓解,但短时间内可复发。手术基本可以达到完全缓解的目的。术中应注意,如能使粘连完全松解效果当然最佳,但由于放射损伤所致粘连的特点,术中分离难度较大,易造成较大的损伤和失血。根据术中情况,盆腹腔粘连松结可适当进行,不可为了达到完全松结的目的而强行操作。梗阻部位上、下段肠管的侧侧短路吻合亦可达到缓解梗阻的目的,可避免对病人造成较大的打击。
  如何预防脏器的放射性损伤仍然在探讨。放射性损伤的程度与照射的剂量有关,因此应严格掌握直肠癌术后放疗的适应证。放疗计划应根据每个病例的具体情况做到个体化。不同组织对照射的耐受量也不同,如小肠照射量达45GY,有1%~5%发生溃疡、穿孔、纤维变及梗阻,60GY以上达25%~50%。直肠照射量为50GY时,严重并发症很少,60GY以上时明显增多。放疗前应尽可能排除产生并发症的易发因素,如盆腔炎、贫血等,加强病人的全身支持治疗,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在放疗中任何原因导致腹腔及盆腔内小肠固定状态,均易致小肠的放射性损伤[1]
  
  参考文献
  1 陈振东,孙燕,王肇炎,主编.实用肿瘤并发症诊断治疗学.安徽:安徽科学出版社,1997:297-281.
  2 陶锦淳,连年,张人文,主编.常见外科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第1版.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2:44-46.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发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方法:28例SAH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尼莫地平治疗组,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性治疗和对症治疗。尼莫地平组应用尼莫地平4mg加入5%GS500ml静滴;常规治疗组并发CVS后再加用尼莫地平治疗。结果:尼莫地平组CVS的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同时出现意识障碍及偏瘫者预后不良。结论:SAH后早期应用尼莫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E-选择素和肺损伤评分联合测定,对急性肺损伤患者的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8例急性肺损伤患者为试验组,12例正常人为对照组。于入院第1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两组血浆E-选择素水平,同时进行肺损伤评分。结果: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浆E-选择素水平、肺损伤评分高于对照组,且血浆E-选择素水平与肺损伤评分呈正相关。MODS患者血浆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非MODS患者。结论:E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恶性胸腔积液的病因、发病机制、鉴别诊断及诊断要点和措施。方法:回顾分析5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胸腔积液病人在入院1周左右被分别确诊各种恶性胸腔积液。结论:恶性胸腔积液常见,可涉及各个系统的恶性肿瘤。原发病以肺癌最多,胸腔转移乳腺癌第一。恶性胸液增长迅速,可由直接侵犯种植转移或纵隔淋巴受限引起。采取反复抽胸水查癌细胞、胸膜活检、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痰涂片病检,可
期刊
资料与方法  2000年6月~2006年12月收治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病人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60~69岁23例,70~79岁11例,≥80岁2例。致伤原因:车祸伤20例,跌倒伤9例,打击伤5例,高处坠落伤2例。损伤类型:开放性颅脑损伤11例,闭合性颅脑损伤25例。  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其中昏迷29例,嗜睡7例,GCS评分3~5分13例,6~8分17例,8分以上6例,兩侧瞳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临床特点及发病机理。方法:对1997~2006年31例外伤性脑梗死病例进行综合分析、讨论。结论:外伤性脑梗死与脑血管损伤、脑血管痉挛、脑血管腔狭窄以及脑血流变学改变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 外伤 脑梗死    资料与方法  1997~2006年收治经CT证实为外伤性脑梗死患者31例,男23例,女8例;年龄6~57岁,平均34.7岁,其中6~13岁7例,14~20岁11例
期刊
资料与方法  1999年5月~2007年2月收治脊髓型颈椎病45例,男38例,女7例;年龄33~68岁,平均52.4岁;病程2个月~11年,平均3.3年。病变部位:C5~6节段3例,C4~5节段25例,C5~6节段31例,C6~7节段6例,合计65个节段,其中单节段28例,双节段14例,三节段3例。  本组病人的主要症状:躯干部双下肢和(或)双上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经常无故跌倒,动作笨拙,足底
期刊
摘 要 目的:评价草酸铂联合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FOLFOX6)方案治疗进展及转移胃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草酸铂(艾恒)100mg/m2加入5%葡萄糖500ml静滴,亚叶酸钙(CF)400mg/m2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静滴后,立即静推5-氟尿嘧啶(5-Fu)400mg/m2,微泵(5ml/小时)持续静滴5-Fu2400mg/m2共46小时。每2周重复,为1个周期。完成3个周期后判定
期刊
关键词 胸腔积液 中心静脉导管 插入术    资料与方法  自2005年3月起,收治结核性胸腔积液30例,均为中、大量胸液患者,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8~70岁,平均45.2岁。  材料:深圳市益达医学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中心静脉导管盒,内含16G20cm双腔中心静脉导管1根,18G7cm穿刺针1根,TFr10cm扩张管1根,0.35号60cm 3分J导丝1根。  穿刺点定位:取腋中或腋后
期刊
摘 要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管损伤的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402例LC中9例胆管损伤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方法。结果:9例胆管损伤,分别行胆/肝总管或右肝管对端吻合术、胆肠吻合术、胆总管穿孔修补术及胆总管引流术。除1例因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其他均康复。结论:强调熟练解剖Calot三角,恰当掌握LC适应证,提高胆囊管分离技术,警惕胆管畸形变异,必要时放置肝下间隙引流管及果断决定
期刊
资料与方法  2002~2004年共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67例,男49例,女18例,平均年龄41.5岁(15~75岁)。病种包括自发性气胸15例,胸外伤18例,肺良性疾病16例,胸膜疾病4例,周圍性肺癌14例。  麻醉与管理:所有病人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1g。麻醉方法选用双腔导管支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全麻,全麻诱导用芬太尼0.02mg/kg,安定0.2mg/k
期刊